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当中国社会现代转型迈向以城市信仰为中心的意义表述体系,发展主义深入骨髓之时,由亲缘地缘、民间信仰、乡规民约等构成的"后乡土"社会正面临着共同体的瓦解甚至是"农民的终结"的重大问题。在"后乡土"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找寻、重塑与创新乡村社会的内生价值。以客观科学礼敬态度,发掘"新乡贤"文化的传统人文精神,构建交融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新乡村共同体,赋予乡村的新人文系统,确立乡村研究的新乡土叙事,促成农民的文化自觉以及乡村文化发展的价值皈依,实现"三治合一"的乡村善治。  相似文献   

2.
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fsQCA)和案例分析,对浙江省2021年度“最美浙江人·最美乡贤”的15个新乡贤案例进行编码与分析,构建了新乡贤“参与成效”的五个条件变量。研究得到参与成效的3种类型:政府协同在场新乡贤发掘村庄资源型、在场新乡贤社会动员公众参与型、在场新乡贤参与成效理想型。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加速了传统乡村的内生性改变,致使农村社会地缘共同体、产业共同体、治理共同体等多方面结构重组。针对传统乡村内部的社会治理结构性失衡、文化式微、经济结构的转变及乡村生态生活“三生”空间再造等多方面问题,应通过厘清民族地区乡村共同体重构的内涵与逻辑,从治理、文化、产业、空间等方面着手,探索民族地区乡村共同体的重构路径。  相似文献   

4.
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创造和伟大实践,基于“三新”理论整体上的逻辑自洽和“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一致,基于统筹“两个大局”的大背景,本文提出将新发展格局从经济领域拓展至非经济领域,构建“五位一体”新发展格局。坚持“五大”整体理念和按照“五大”总体要求,本文分别探讨了构建“五位一体”新发展格局的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其中,经济发展新格局包括“三个高水平打造”:打造高水平国内循环、高水平对外开放、高水平自立自强;政治文明新格局包括“四个优势发挥”:发挥党的全面领导优势、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全过程人民民主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文化发展新格局包括“五个融合”:促进文化与社会、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时代、文化与政治融合;社会发展新格局包括“三个强化三个建设”:强化人口发展、教育发展、健康发展,建设安全社会、公平社会、幸福社会;生态文明新格局包括“三个共同体构建”:构建自然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和构建,将极大丰富新时代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5.
冷嘉铭 《数据》2023,(2):60-61
本文通过CNKI数据库以“新乡贤”为主题词检索2014-2021年间公开发表的期刊与学位论文为分析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分析对我国新乡贤研究的发展演进及热点主题等进行了研究探讨,将研究进程以重大政策为时间点分为兴起阶段与纵深发展阶段两个阶段。最后,在归纳本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总结当前我国新乡贤研究的不足及展望,可以为进一步开展新乡贤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肖燕怜  师瑶 《数据》2022,(1):42-44
<正>乡村文化建设与传播以物理状态的乡村为起点。新乡村是有文化的乡村,学者温铁军、张孝德曾研究指出,“农家院落、村落形态、村落公共空间、标志性建筑、特定的邻里关系与社会结构、风俗与节日、民间信仰和乡土知识、乡规民约、地域特色的生活方式等,都是乡村文化保存、传承与发展不可或缺的载体”。  相似文献   

7.
金融科技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和重要支撑,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机遇。梳理总结金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现状,发现服务过程中面临金融科技设施不健全、金融科技人才匮乏、金融科技保障体系不完善、金融科技知识普及率不高等亟待破解的挑战。因此,要凝聚政府、金融机构、消费者、社会等各方面力量,从强化金融科技设施建设、培养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健全金融科技保障体系、加强居民金融科技知识教育等方面,构建出有机组合、多方联动的多元化金融科技助推乡村振兴路径,以“科技+”激活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新动能,为乡村振兴插上“智慧”翅膀。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逐步推进,信息技术和设施差距逐步在城乡之间扩大,信息传递模式的落后成为阻碍乡村发展的“数字鸿沟”。通过对数字乡村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将“互联网+”与农业、金融、文化、医疗、教育及乡村管理六方面融合,构建乡村用户信息传递模式,并从乡村产业、乡村服务管理、乡村生活视角提出数字乡村建设路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以数字赋能、文化引领、科技创新为脉络的数字创意产业是经济竞争力与文化软实力共生的新场域,正成为国家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强劲驱动力。通过从理论和实践上阐释数字创意产业集群的构成要素、关键性动力和空间组织问题,探究城市空间优化与数字创意产业共生模式。以深圳(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为例,规划构建“一廊引领、三核驱动、多点支撑”的空间组织模式,探索区域协同、产业提升、平台构建、政策支撑等发展路径,促进“文化+科技”、“文化+贸易”、“文化+旅游”的互融互动,推动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创意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0.
林朝晖 《企业经济》2023,(5):104-114
体育旅游休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乡村体育旅游休闲基地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路径。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及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发展的理论逻辑和推进对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建设可以从乡村健康产业发展、体育一体化建设、乡村参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文化多样化等多个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而当下体育旅游休闲基地面临内涵挖掘与产品创新不足、规划缺乏整体性与科学性、缺乏多方协调机制、管理运作中权限不清与职能缺位、专业人才缺失、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及制度欠完善等现实困境。推动体育旅游休闲基地高质量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布局、坚持绿色发展与品牌创新、促进“体育+”与“+体育”产业跨界融合、构建体育旅游休闲基地智慧系统、强化乡村振兴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健全投融资服务机制、提高项目治理的共创共治共享水平。  相似文献   

11.
王琰 《活力》2022,(17):103-105
我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积极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非常重要。但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三农”问题越来越明显,主要原因是新农村建设期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滞后的现象,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在新乡贤文化视域下进行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有助于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品质修养,以及为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本文研究了新乡贤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意义,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为促使农村精神文明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非洲国家国际中文教育造成了重大冲击,以大国竞争为特征的大变局时代赋予国际中文教育新内涵与新使命。本文分析了后疫情时代非洲国家国际中文教育现状,基于当前非洲国家国情与国际中文教育OMO(Online-Merge-Offline,即:线上线下相融合)教育现实情况,尝试提出构建“非洲区域性国际中文教育共同体”及实施“国际中文+实用学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力阐释高校“艺术+思政”协调育人优势,用运动系统论、情境构建论、文化生态论分析协同育人之三大学理支撑,进一步探寻“艺术+思政”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对策,为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效果的有效提升,拓宽“艺术+思政”的实践路径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切实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拉近了乡村、城市在经济发展方面的距离。随着低碳经济体系形成与发展,乡村振兴需要在科技力量的支持下实现更高层级的振兴目标。本文立足于当前的低碳经济背景,强调这一经济背景给乡村发展带来的影响,总结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事业时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以此来尽快实现构建“碳中和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络自主学习和线上支持服务模式的开放教育,虽然“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但也造成了“师不识生,生不知师”师生分离的状况,极大影响了开放教育创优提质。通过对开放大学师生关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在师生关系构建、教师职责定位、师生沟通渠道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并从明确教师职责、健全交流机制、整合交流方式、提升教师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如何构建开放教育视域下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6.
职业素养教育应当对接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开设职业素养课程,开展职业素养师资校企协同培养,形成能够增强劳动力市场活力与韧性的人力资本培养支撑体系。职业素养师资校企协同培养“1+N”模式,以“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构建为协同培养的载体;以职业素养课堂教学、多层级培训、素养教育传播活动为协同培养的训练平台;以师生职业化共成长为协同培养的目标。采用“1+N”模式构建职业素养教师队伍;运用“1+N”模式实施职业素养教育项目化运作;以“1+N”模式构建职业素养师资的培养体系并确立相应的引导原则。  相似文献   

17.
龙加棣 《数据》2022,(6):120-122
随着云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教学、学习形态凸显出“课堂+课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由于出版及阅读模式的变革,教材教参、学习平台、教学资源和学习方式等也日益呈现多样化和多渠道,包括行业、企业以及第三方知识平台共同参与的“新型学习共同体”形成,师生的日常学习成果积淀日益丰厚。但是,由于设备、平台、人员的频繁更迭,宝贵的具有鲜明校本文化特色的学习成果并未得到应有的科学储存和安全保护,随时可能面临损坏、遗落甚至毁没的巨大风险。因此,笔者认为必须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搭建校本学习云空间,构建起“知识发现-知识组织-知识应用-成果集成-成果转化-知识创新”可视化校本知识众创生态体系,发动与组织“新型学习共同体”共同参与,积极探索高职院校成果性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与科学众创路径,为人才培养提供可持续的学习资源校本支撑。  相似文献   

18.
征稿启事     
《乡镇论坛》2020,(4):35-35
《乡镇论坛》上旬刊2019年推出的“新时代新乡村”和“一村一品”栏目,受到读者广泛青睐。为使栏目内容更丰富多彩,特向广大读者、作者征集搞件。“新时代新乡村”栏目主要通过图片展现各地乡村的新风貌。图文以一个乡镇或一个村为主体,展现当地自然风貌、人文景观、乡村治理、特色产业等方面的新气象。投搞以图片15张、文字800字左右为宜,来稿请注明“新时代新乡村”栏目收。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课程育人的理念,也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手段。当前民族艺术教育课程存在目标被窄化、课程设置碎片化、教育教学模式固化等问题,因此,坚持问题导向,融入课程思政理念,重塑知识习得、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民族艺术教育课程,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点、线”结合构建民族艺术教育课程群,“以课聘人”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开展民族艺术与民族体育有机结合的群体性艺术体育活动,实施“互联网+民族艺术教育”混合式教学,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将民族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学校,引进课堂。  相似文献   

20.
<正>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山东省临沂市不断完善乡村振兴领域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政策措施,促进各类人才向乡村振兴领域集聚,发挥人才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为临沂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沂蒙高地”提供了强劲智力支持。建章立制构建抓落实长效机制临沂市高度重视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将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摆在突出位置,以三个“抓手”为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