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家电生产厂商与国美电器有限公司(简称国美)、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苏宁,苏宁电器002024.SZ)等家电连锁卖场的一些利益纠葛由来已  相似文献   

2.
由于在2006年永乐电器意外被国美电器所收购,中国家电连锁行业瞬间从“三国鼎立”演变成为了“美苏争霸”,苏宁电器几乎一夜之间成为了家电连锁行业的两大主角之——虽然此时的苏宁电器无论是店面数量还是销售额与另主角国美电器都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3.
国美电器在其20多年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在外经受着苏宁等强大竞争对手的巨大竞争压力,在内面临着由控制权之争所导致的巨大内部矛盾,国美如何面对重重困难与挑战,国美的未来又将向何方?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专业家电连锁零售业发展迅猛,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成长过程。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更是在短短十几年实现了高速扩张。无论是国美还是苏宁,都是以店面数量的扩张维持业绩的增长,但他们的扩张方式却截然不同,国美是以积极收购为主的“外生性扩张”模式,  相似文献   

5.
王筝 《企业活力》2009,(5):24-25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行业调查,2007年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成为了中国家电零售业的前两强。其中国美电器以1023.5亿元的销售额和1020家店铺的业绩排在中国家电零售业的第一位,苏宁电器以854.7亿元销售额和632家店铺排在第二位,估计2008年中国家电零售业的这一格局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2008年11月,国美电器创始人黄光裕被羁押,让老对手苏宁电器意外受益。但是面对日渐低迷的消费市场,以及集中度不高的行业格局,苏宁过去依恃的战略未来是否继续有效?  相似文献   

7.
作为家电连锁业第一梯队的苏宁电器,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国的家电连锁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许多规则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作为业内一匹快马,苏宁电器也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2003年的时候,苏宁电器的销售额为120亿元,而到2004年时,这个数字变为221.1亿元,几乎接近238.8亿元的国美电器。2005年,苏宁电器高速的发展轨迹仍然在继续。与制造业不同的是,中国的家电连锁业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尽管连锁业内的竞争几近白热化。2005年7月,国美在苏宁、五星的大本营南京登陆。行业的竞争与媒体的热炒相互挤推。但这些并不能阻…  相似文献   

8.
苏宁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老对手国美跌了跟头,但消费者需求与习惯的变化,令领跑行业的苏宁电器面临的挑战没有减少而是在增加。它该如何重塑自我? 即便苏宁高层集体搬到苏宁大厦48层办公后,39岁的新任总裁金明仍不嫌麻烦,一有空便"溜"下楼跑到南京新街口的苏宁电器去"转店"。金明的每次不期而至都足以让苏宁电器卖场的促销员和管理者惴惴不安。  相似文献   

9.
国美电器是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之一,被誉为中国家电零售连锁第一品牌.2010年8月,国美公司正式对公司间接持股股东及前执行董事黄光裕进行起诉,国美之争正式拉开序幕.再此期间,苏宁电器把握住了国美内部争斗这一机遇,后来居上,给国美电器在中国的市场地位造成极大损害.因此,本篇文章主要从公司内部管理层面对国美内部争夺战的原因进行分析,为其它企业的公司内部管理树立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得到大中电器北京61家门店后,国美在北京的门店总数将达到117家,是苏宁电器在京门店数量的近3倍。对于垄断之说,陈晓说:"行业垄断还为时过早,但是国美不放过任何可能的整合机会。"  相似文献   

11.
家电连锁商业巨头苏宁电器的转型之路.以“张近东的再次创业”这一高度拉开,不仅令竞争对手国美电器“措手不及”,还让众多上游家电供应商看到了苏宁谋求模式转型的决心。  相似文献   

12.
自2003年4月三联家电开出了福州第一家大型专业家电零售卖场之后,国美、永乐、灿坤、苏宁家电等纷纷抢滩福州市场。几经拼杀,目前福州国美、苏宁电器卖场(简称“国美”“苏宁”)稳坐头两把交椅,也在福州消费者的心中树立了“值得信赖”的形象。然而近日,一位消费者的质疑及本刊随后做的深入调查却彻底颠覆了这二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东方企业家》2008,(8):I0020-I0023
国美电器:扩张的烦恼;苏宁电器:“苦”练内功;美的电器:收购小天鹅;复星:资源的胜利;民生银行:零售征途。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我跟国美光裕讲,苏宁做不过你,我一定送你!"——针对国美收购大中电器后将限制苏宁发展的说法,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回应:"一加一不一定等于二,也不一定大于二。从公开的数据看,靠吃兴奋剂比赛是没有用的,只有内功才能赢。我们讲三年领跑,是全面领跑。"  相似文献   

15.
沈彬 《楼市》2006,(17)
被冠以“外行、外地、外资”的“三外”开发商经常被那些“资深”开发商所诟病,或者是因为市场过热期高价拿地,让老牌开发商望地兴叹,或者是因为市场低潮期低价抛盘,让周边开发商咬牙切齿。总而言之“,三外”开发商是不懂行业游戏规则的“冲进瓷器店的蛮牛”。但问题在于,是谁更不懂得游戏规则,是那些“老牌”开发商?还是像国美、苏宁这样的“三外”开发商?国美、苏宁上手就是从资本运作开始,因为有“商业”为依托,地产业务从一开始就是按需定销,有产业的支撑。苏宁电器第二大股东江苏苏宁电器和关联公司苏宁环球集团均投资房地产,而苏宁电…  相似文献   

16.
2009年2月,北美家电零售业老大百恩买宣布将其在江苏五星电器的股份由原来的75%扩大到100%。由此,百思买成为国内继国美、苏宁后的第三大电器零售连锁。  相似文献   

17.
汪建国表示,五星的发展“不要拳击赛而要马拉松。”一直以来,坚持在二、三级市场领跑的五星电器已经被视为国美、苏宁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8.
强弱的逻辑     
“在中国,我永远没有竞争对手。”13黄光裕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如果说2006年的施正荣是“时势造英雄”的话,那么,2006年的黄光裕则是一番“英雄造时势”式的巨大变革。2006年7月25日,国美电器通过香港的上市公司宣布:将对位列国内家电连锁第三位的永乐电器实施收购。消息一出,舆论哗然。黄光裕的举动无疑引起了业内的恐慌。国美最强劲的竞争对手苏宁大骂永乐是叛徒,表示三强鼎立到两权争霸,会使得整个家电流通行业因为竞争和争夺而更加激烈,使得整个行业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不利于整个家电连锁行业的发展。话语虽激,苏宁的恐慌程度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9.
7月25日,沸沸扬扬的国美永乐合并案终于有了最终结果。在当天晚上的发布会上,中国头号家电零售商国美电器(HK.0493)宣布将以股权加现金方式全盘收购竞争对手中国永乐(HK.0503),每股中国永乐股票可换得0.3247股国美电器股份,此外国美电器还将为每股永乐股票支付0.1736港币,交易总作价为52.68亿港币,收购完成后永乐将退市。永乐并购大中,随后国美并购永乐,商业历史上罕见的连环并购在中国的家电连锁业上演,这个事件对整个家电产业链都足以产生震撼性的效果。整合后的中国家电连锁业也由原来的国美、苏宁、永乐、大中等诸侯割据的“战国时代…  相似文献   

20.
张近东和他的苏宁终于全面的成为行业老大。最简单的一个衡量标准是从上市公司的营业额来考量,苏宁电器在2009年超过国美电器,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而在“胡润百富榜”子榜之一的《2009胡润零售富豪榜》中,张近东终于和老对手黄光裕互换座次,以235亿财富重回首富宝座,身陷囹圄的黄光裕则退居次席,财富缩水为140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