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及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贫困是任何社会制度都存在的社会现象,我国的贫困问题主要在农村而不是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反贫困的主要措施之一。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是关系到我国能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在认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必要性的基础上,要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契机,借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践经验,建立并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对传统农村社会救济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是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障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尽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零星试点”在我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应在认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任何社会制度都存在的社会现象,我国的贫困问题主要在农村而不是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反贫困的主要措施之一.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是关系到我国能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在认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必要性的基础上,要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契机,借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践经验,建立并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西部是中国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因此。始终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西部大开发以来,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西部地区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全面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我国西部地区的重庆、云南、甘肃等省市探索出一条条扶贫开发新模式,使得西部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实现我们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2148万人,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7%下降到2.3%。2007年在农村全面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是因为,在农村全面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后,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主要通过不断完善低保政策及实施办法来解决。与之相适应,扶贫开发应由以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为主向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为主转变,其主要目标和基本职能也相应地由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向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为主转变。做好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工作,需要进一步认识和把握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和职能,完善有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十九大报告总结了我国过去五年在脱贫之路上的成果,农村贫困状况有所好转,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已基本建立,但由于城乡区域差异,监管不到位等原因,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仍存在困境,制约了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进程。应从坚持"兜底线"原则、推进城乡低保标准并轨、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改善,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逐渐将贫困的研究视角从单一的收入贫困扩展到多维贫困。文章基于CFPS的2010年基线调查数据,采取Alkire和Foster提出的双界限方法,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提出的目标任务选取贫困维度,对我国农村的多维贫困进行了测度,并对测度结果进行了稳健性分析。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多维贫困状况比收入贫困状况恶劣。维度分解结果表明,社会保障和生活质量等维度的剥夺情况比较严重。地区分解结果显示,西部地区被剥夺状况高于中、西部地区。稳健性分析结果显示,测度结果对权重的选取是稳健的。因此,我国在此10年中,应从多维视角识别农村贫困,有针对性地提高扶贫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3/4强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后,城市贫困问题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但农村贫困问题再一次突显。如何解决好农村贫困问题,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及特困户家庭的基本生活,确保农村贫困群体享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事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  相似文献   

9.
农民食品消费与最低生活保障的关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振军  牛叔文 《改革》2008,(3):93-97
基于人体每天必需的食物消费建立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出甘肃农村较发达、欠发达和贫困三类地区农民的最低食品费用,采用校正的恿格尔系数分别估算出甘肃三类地区农村贫困线及贫困人口,结果符合甘肃实际。鉴于甘肃现行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范围小的问题,提出了调整、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路和减缓贫困、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标志着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扶贫开发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和基本职能的历史阶段已经结束,扶贫开发即将进入一个由解决生存问题转入到解决发展问题,由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转入到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新的历史阶段。本文在对萍乡市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2007年,为了切实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以期在基本生活救助制度方面实现城乡困难群众同等待遇,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农村低保即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它的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因此,低保金就是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救济那些贫困人群度过艰难岁月的口粮钱.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有效地缓解和改善了农村的贫困现象,更好地维护了农村的稳定与和谐,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要在本世纪内消灭绝对贫困、实现小康生活水平,西部是重点,农村是关键,中国的贫困问题主要是中西部农村贫困问题。西部作为中国的半壁江山,其价值远远超越了资源基地这一经济层次。解决西部的贫困问题,将是中国政府本世纪末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我国脱贫进展的不平衡基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西部作为最不发达地区,与东部的经济差距已经迅速拉大。我国西部、中部、东部三个地带农民收入差距系数从198o年的1:1.06:1.28扩大到1995年的1:1.32:2。西部经济增长率低,其脱贫速度也慢。1993和1994两年全国脱贫人口中,东部占40%…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了我国西部山区农村贫困产生的根源,认为级差地租损失是西部山区农村贫困的根源.在西部山区不仅存在着级差地租Ⅰ,也存在着级差地租Ⅱ.此结论为我国政府对西部山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供了更为可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唯实 《发展》2006,(11):67-68
西部是一个农业地区,人口的绝大部分在农村。西部农村人口多,增长快,而农业自然资源相对较少,因此产生了较大规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是现阶段西部面临的重要人口问题之一。反贫困是中国的一项国家战略,而西部农村反贫困又是中国反贫困战略的重中之重。要消除西部农村贫困问题,关键是要找准西部农村贫困的根源,进而制定科学的反贫困战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15.
完善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以及尽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报告分析了贫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发展现状,特别是贫困地区少数名族最低生活保障的现状,发现目前制度实施中出现少数民族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短缺,应对措施不力,管理不完善等问题。笔者的主要观点是建立贫困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该着重在保障标准、资金来源、保障手段和配套政策等方面加以完善,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推进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确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对西部贫困地区来说,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这里的"三农"问题,尤其是西部贫困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西部各省属典型的农业大省,西部开发一定意义上就是对西部农村的开发,更是西部贫困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极其低下,导致西部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低,进而成为制约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强西部贫困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加速西部农村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黄静平 《中国经贸》2014,(8):243-243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是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突破口,对于缓解我国农村居民的贫困状况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系统的阐述了它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几点改进的设想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老区建设》2007,(12):36
今年以来,江西省高安市大力开展农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大大减轻了农民因病因灾等带来的贫困压力,帮助贫困人口摆脱困境,走向新生活。  相似文献   

19.
李翠锦 《特区经济》2010,(3):180-181
采用2000~2005年全国26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该时间段内我国农户家庭经营纯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及转移性收入对农村贫困缓解的影响。同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进一步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各种收入对本区域贫困缓解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家庭经营纯收入是我国农村贫困缓解的主要因素;与东、中部地区比较而言,西部地区贫困的缓解更加依赖于家庭经营纯收入,工资性收入对西部地区贫困缓解的效应强于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搞好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对实现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奋斗目标有着重要意义,是当前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贫困主要表现在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等,但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