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经济视角》2005,(3):16-16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近日认为。随着美国和中国一系列政策的调整,2005年中国吸引外资的数量可能会停滞甚至减少。他表示,作此判断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2005年美国利率将进一步上调,这会导致部分资金回流美国,同时流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的资金将会减少;二、2004.年10月美国通过了一项旨在鼓励美国公司将海外利润返回国内的减税政策,即《本土投资法》。  相似文献   

6.
7.
8.
9.
职权结构、产权和经济停滞:中国的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德荣 《经济学》2005,4(2):541-562
中国在宋代(960-1279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据麦迪森(Maddison)的估计,当时之人均GDP从450元增加到600元(以1990年国际美元计)。截然相反的是,在后来的明清两代(1368-1911年),中国的人均GDP几乎保持于600元不变。这就引发了中国经济史上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采代中国的早期工业革命到了明清时期会变成停滞的农业经济?”我的观点是,中国的省制度在1370年代发生了变化,使得工商活动之产权执行不力,从而导致上述长期经济绩效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改革的渐进主义道路随着其基础和核心的产权改革的停滞,历经30多年后已经走向了难以为继的困境。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经济改革都已经走到了无法从下层继续实践创新的阶段。土地产权的锁定,在目前的改革框架中已经成了一个难以突破的玻璃天花板。如何让政府从国企的日常运转中彻底分离出来,而不是通过类似私有化的简单方式放弃属于全民的资产,已经不仅仅是经济改革的问题了。这些根本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决策层的智慧和决心,也是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顶层设计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正>众所周知,社会资金是具有时间价值的,即资金价值的大小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也就是说,今天所拥有的一定量的社会资金,与将来同样数额的社会资金是不等值的。 如果把资金用来做为社会投资,在生产过程中使资金和劳动力相结合而创造剩余价值,就会给投资者带来收益,则资金的价值会增加,即增值。如果把资金存放在支付利息的银行,也会根据利率的大小,存放时间的长短,取得一定的增加额,资金也会增值。 社会资金增值的计算公式为:F=P(1+i)n 其中:P为资金的现值(即今天拥有的资金);F为资金的终值(即将来某一时期的资金);i为利润率(将资金投入生产技术或经营过程项目时所创造的)或利率(将资金存入付息银行所付给的);n为社会资金的现值和终值的时间间隔。  相似文献   

13.
费林 《经济纵横》1994,(11):21-23
“复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其对策费林一、“复关”对我国农业的有利影响(一)有利于扩大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改善出口环境,提高创汇效益。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和野生资源相对丰富,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贸易一直占重要地位。1990年,我国出口商品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深入分析了辽宁工业结构僵化等几个工业停滞的特征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外在不经济等因素对辽宁工业停滞的深层次影响。试图为制定合理的工业发展规划等工作提供宏观背景,同时也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对振兴辽宁等老工业基地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16.
世纪之交的中国农业王贵宸一、形势严峻在观察世纪之交(即今后15-20年)中国农业形势时,要考虑世界经济的大背景。总的说,未来15年的中国农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形势严峻。首先,从国际环境看,在过去的10年里世界经济明显地呈现三大趋势,即国际化(或全球化...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中国的农业产业化□吴天锡农业的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充分利用当地农业资源优势,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进而实现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体制。自从我国在80年代初期推行农村改革以来...  相似文献   

20.
试论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农业垦殖和生态环境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以来的黄河全面夺淮,是江淮地区生态环境巨大变迁的主导因素。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历代政府为保南粮北运大动脉的畅通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以及江淮人们的农业垦殖活动给这一地区的环境变迁所带来的重要影响。本文借鉴环境科学、历史地理学有关的人地关系理论,着重探讨了明清时期江淮各地人们农业垦殖活动这一外营力作用于环境的过程。明清时期江淮地区涸湖废塘为田、伐林垦荒新一轮农业垦殖高潮的出现,根源于清中叶以来当地人口高速增长与耕地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田尽而地、地尽而水而山的过度垦殖则加剧了原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停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