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越趋激烈,呈现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白热化.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做大做强?上汽集团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要把挑战转化为机遇,关键是提高核心技术能力,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标准化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标准的作用更加突出,尤其是国际标准已成为全球市场的准人证.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谁先在标准上占有优势,谁就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越趋激烈,呈现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白热化。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做大做强?上汽集团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要把挑战转化为机遇,关键是提高核心技术能力,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标准化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标准的作用更加突出,尤其是国际标准已成为全球市场的准入证。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谁先在标准上占有优势,谁就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上汽集团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努力,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加强与国外汽车公司的合资、合作,…  相似文献   

3.
邹昭 《企业经济》2014,(5):7-13
在"以市场换技术"为特征的合资时代,中国汽车内资企业依托国内庞大的市场,通过中外合资企业的技术扩散和溢出效应,在中国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打造自主品牌的角色,日益成为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真正主体。中国汽车产业后合资时代显现出与"合资时代"显著不同的新特征,如政府政策转向支持自主创新、内资企业与合资企业从"错位经营"转向正面竞争、企业战略重点从国内市场转向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企业创新路径从"以市场换技术"转向融入全球创新体系等。面对中国汽车内资企业内外部环境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提出中国汽车内资企业在后合资时代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自主品牌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不可忽视的一股新生力量。广阔的消费市场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提供了机遇。国外优秀汽车品牌的发展历程为我们提供了榜样,目前尚处于弱势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应该如何塑造自己的品牌?一、品牌命名与时俱进汽车品牌名称是汽车品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品牌名称既要反映生产商的价值追求和市场把握,也要显示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对汽车工业来说,加入WTI既是机遇,亦是挑战。机遇一:促使中国汽车工业最大限度融入世界汽车工业,打破民族汽车工业的狭隘观念,全球开发、全球生产、全球销售、全球采购将有效地推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极大地缩短生产与市场之间的距离,降低采购、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成本。机遇二:开辟了参与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的空间。汽车工业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有许多成熟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井喷式的发展给整个汽车制造产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与之相配套的汽车物流行业也随之悄然崛起。然而伴随机遇而来的是更大的挑战。在日趋国际化和白热化的汽车物流市场争夺战中,国内的汽车物流行业若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本土化的网络优势,另一方面积极提升与国际接轨的行业竞争力:加速专业化、集约化的改造,力争在短期内借助汽车市场需求的扩大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的支柱产业,它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中国的汽车企业在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对外投资和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我国的汽车企业只有加速融入全球市场,成为全球汽车工业重要的一分子,才能真正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腾飞。  相似文献   

8.
张天 《企业研究》2012,(3):52-56
我国的汽车工业总体处于成长期,与发达工业国家相比落后15~20年,尤其是轿车尚属幼稚工业。加入WTO会给中国的汽车产业带来机遇和挑战,如何化解风险、把握机遇是极为重要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在中国入世的大环境下,在吉林省出台的一系列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支持下,"十一五"期间,长春市、吉林市、公主岭市等为代表的汽车工业园区实现快速发展,大量国内外企业向园  相似文献   

9.
《江苏企业管理》2009,(4):27-27
美国汽车业多位知名人士日前表示,当前经济危机给中国汽车业发展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各大汽车企业要想在全球市场获胜,就必须在中国市场赢得先机。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竞争不断加剧,汽车工业呈现新格局。中国当今主要汽车企业分为合资和中资独立企业两类,跨国公司对两类企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有着不同的影响。总的看来,跨国公司为中国的汽车工业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中国发展自主创新的汽车工业的关键还是要提升中国汽车企业自身的素质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肖海霞 《企业导报》2012,(2):100-101
我国汽车工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这其中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力量不容忽视。目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正面临着三大优势和机遇。本文分析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的现状,并提出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的优势与机遇。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竞争不断加剧,汽车工业呈现新格局.中国当今主要汽车企业分为合资和中资独立企业两类,跨国公司对两类企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有着不同的影响.总的看来,跨国公司为中国的汽车工业既带来了机遇又带了挑战,中国发展自主创新的汽车工业的关键还是要提升中国汽车企业自身的素质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1.前言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成为了WTO大家族的一员,将履行WTO的相关条款,同时也预示中国汽车工业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外大型的汽车企业陆续进入国内市场,国内汽车企业也都在积极地进行兼并、重组、联姻,组建集团企业,以抵御或降低对自身的冲击,国内的汽车工业正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抉择.  相似文献   

14.
陆薇 《物流技术》2010,(2):51-53
近十年来,我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汽车市场规模高速扩张,尽管金融危机给全球汽车市场带来很大的影Ⅱ向,但中国市场却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增长型市场。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然愈演愈烈,各汽车生产厂商物流业务外包的领域和比例不断扩大,汽车物流行业正在加速发展,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效应日趋明显。包装容器的配置与管理模式是汽车制造企业工业化设计的基础,也是企业物流管理的基础,更是未来降低供应链成本的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15.
汽车滚装船作为一种运输汽车的专业船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汽车滚装船运输在全球航运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却不断扩大,表现出汽车滚装船运输市场的发展潜力。应用SWOT分析法研究我国汽车滚装船运输的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遇、挑战,对我国汽车滚装船运输业发展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吕筱萍  王卿 《企业活力》2007,(12):23-25
<正>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其中以轿车市场最为突出。随着我国轿车市场的增长和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国际汽车制造商纷纷积极谋划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局,而轿车消费主体也由团体转变为私人,一系列因素使得新的车型和品牌层出不穷,车市的繁荣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同时厂商也不得不面对激烈的竞争。激烈的竞争导致了汽车营销的革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司康 《中外管理》2005,(6):54-55
近年来,国内各大汽车企业如:一汽、东风、上汽等,几乎清一色的都走上了合资之路。随着合资合作的深入.用人体制、机制也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履行WTO条约的“后过渡期”.汽车工业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存在,着力实施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战略.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重庆应该改变汽车生产过于分散的状况,在现有汽车工业发展状态和基本布局的基础上,统一规划部署建立重庆市具有创新特色的汽车工业园区。从重庆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指导,探索重庆汽车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期实现重庆汽车产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对我国汽车工业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必将引起我国汽车产业政策及规则方面的多方位调整.对汽车企业全行业的影响是深刻、长期和全面的。这就要求我们因势利导,不断加大调整和改革的力度.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尽快融入世界汽车市场的大格局中去.通过这样的努力.方能保证中国的汽车工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以下针对WTO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方面、我国汽车公司的应对措施方面、国家有可能采取的对策方面等作一番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走自主之路 创民族品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整个汽车业都在谈论自主,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至今,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过去我们采取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模式,产品主要采用外国汽车品牌和技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市场逐步发展成熟,乃至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发展壮大。但我们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汽车产业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的自主品牌虽然也在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