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芯宇 《经济视角》2010,(12):14-15
本文以新疆昌吉州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状的分析,以昌吉州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为目标,得出针对政府、主管部门、经营主体的具体措施。即政府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形成产业化格局;主管部门积极营建产业化软硬件环境,积极完成形成产业化工作;积极推进经营主体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促进农村发展的社会活动,所以构建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模式是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目前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还没有统一的体系和标准,其营销模式也没有系统的规划,因此本文通过探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了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提出了营销模式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3.
积极开拓市场 推进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旅游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文化现象,是现代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市场。目前我国体育旅游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政府、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以厦经营体育旅游的企业应形成合力,积极开拓体育旅游市场,推进我国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孙萍 《生产力研究》2008,(23):66-68
城市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主体,文章对城市旅游的竞争现状及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深刻阐述。同时以旅游城市扬州为例,在分析城市旅游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扬州应提升城市旅游形象,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的旅游发展模式,实行多元化的旅游产业经营战略,完善景区点的企业制度建设,积极发展休闲服务产业,以期扬州旅游业在区域竞争中得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九十年代以来,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全国农村蓬勃兴起,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促进了农业效益的提高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然而,究竟谁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至今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看法.概括起来,主要有市场主体论、加工企业主体论、农民主体论几种.主体多元论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措施的制订和执行,也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不可不加以辨析.笔者以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但市场不可能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培育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但关键不等于主体.因此,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只能是农民.  相似文献   

6.
沈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各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本文剖析了沈阳市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了乡村旅游开发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生态产业化将乡村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通过生态产业化带动乡村振兴。以浙江湖州为例,梳理湖州乡村生态产业化发展演变与特征,揭示了生态产业化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动力机制。研究表明,乡村生态产业化沿着生态资源治理与保护阶段、农家乐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发展阶段升级演进;通过生态资源治理与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等多种方式促进乡村生态资源的累积,形成以自然生态资源、美丽乡村、现代农业和田园综合体带动的四种乡村生态产业化模式。湖州乡村生态产业化的形成主要是政府行为、生态资源、区位条件、农民生态意识等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质上是旅游业的一种外部不经济性现象.乡村旅游在开发和经营中的外部不经济性将使乡村旅游资源处于低效率和过度利用的状态,难以实现帕累托最优.首先对乡村旅游和外部不经济的概念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乡村旅游外部不经济性的具体表现来进一步深究其产生根源,主要是乡村旅游资源产权模糊和虚设、乡村旅游资源具有准公共物品的特性等.弱化或内化乡村旅游在开发和经营中的外部性,可通过经济激励、体制管理、政府干预三个途径进行内化或弱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分析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游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载体,以满足城市居民回归大自然、享受田园风光的愿望为目的的一种旅游形式。近年来,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尤其是都市近郊的乡村旅游发展增速更快,但是,在其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很鲜明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时代,将新兴信息技术融入乡村智慧旅游,能够起到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由于乡村智慧旅游的观念、技术及设施等方面建设有待完善,加之新冠疫情对我国旅游业的负面影响,致使乡村智慧旅游发展面临挑战。而乡村智慧旅游多元主体间构建信息协同机制,将有利于乡村智慧旅游多元主体信息资源有效利用。因此,有必要结合协同理论,研究在乡村智慧旅游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多元主体间信息协同优化路径来推进乡村智慧旅游服务协同,进而推动乡村智慧旅游高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经济社会的发展降低了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可支配性收入将更多地流向边际效用持续上升的消费单元和社会资本正反馈较高的行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快了作为第三产业旅游业的产业化发展,全域旅游正在成为内蒙古旅游业产业化发展的坐标.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为实现框架,以"互联网+"为运营模式,以更加专业的旅游管理体系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保障体系,在这三方面综合作用下,全域旅游的边际效益又会迎来新一轮的攀升,并联动相关的社会生产部门,增加产业供应链的附加值,以促进内蒙古全域旅游的发展和提高内蒙古的经济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江西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享  袁婷 《当代经济》2017,(35):32-33
乡村旅游在中国的兴起,迅速影响了全国旅游发展的格局.江西省依托乡村旅游开发推进旅游扶贫战略,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各地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同质化现象却逐渐影响着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因此合理分析和有效解决江西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社区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子——基于杭州的调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莹  许晓晓 《经济地理》2015,35(3):203-208
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子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但不同阶段、不同角度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文章站在社区视角,采用因子分析法、空间分析法,对杭州市省、市二级乡村旅游特色示范村(点)进行研究,获得以下结论:1政府支持仍然是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导因子,但是要求政府支持的内容发生了显著变化,政府必须加快职能转变,提高旅游行政公共服务能力;2社区经营管理日益重要,乡村旅游发展已进入社区整体经营与形象塑造阶段,政府可通过品牌培育来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3区位环境影响更加多样复杂,要充分认识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客观特征,提供差异化引导与针对性政策;4资源特色始终是发展基础,必须尊重和保护好独特的乡土文化,维护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5消费特征影响不可或缺,乡村旅游是一种更具生活特质的交流平台,经营者可以从消费者那里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在乡村旅游大众化的背景下找准适合自身企业的小众化目标人群,培育忠诚客户。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研究——以德清县乡村旅游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描述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德清县乡村旅游为例,总结其乡村旅游类型和经营模式,并通过市场调查和德清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访谈分析,得出要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从产品、模式、营销三方面进行产业提升,同时指出发展乡村分时度假、创建乡村旅游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是实现三方面提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前后台分离的乡村旅游集团化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前后台分离原理引入乡村旅游区的规划与经营,提出了一种新的旅游区空间构成模式和运营方式。即在集团经营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区进行前后台分离并将部分后台业务剥离出来构建统一的旅游后台业务共享中心,实现后台业务的集约化甚至产业化,以有效解决乡村旅游目前存在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服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并从环境、服务质量和经营成本三个主要因素出发,通过建立定量模型论证了前后台分离模式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可行性和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16.
农民参与豫西地坑院特色乡村旅游开发与建设,不仅使农民全方位参与旅游的经营与发展,也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之一.但目前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中仍然面临不少制约因素,如农民综合文化水平不高、对乡村旅游认知度欠缺、参与形式单一等.文章在结合豫西地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地区乡村旅游多种发展模式,并从农民自身、乡村旅游涉及利益主体等方面分析农民参与中的问题,并提出加强政府职能,保障农民就业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史广峰  陈琼 《经济论坛》2022,(7):104-111
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民宿业逐渐成为乡村旅游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近年来乡村民宿发展势头强劲,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优化资源、盘活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采用文献研究、资料分析等方法,梳理国内外民宿相关研究成果及我国民宿的发展进程,界定了乡村民宿的定义,分析我国乡村民宿发展在经营、融资、文化、生态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应围绕新市场需求,以创新经营为理念、人文情怀为核心、绿色生态为原则、创新营销为手段、有效融资为保障的针对性乡村民宿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游客安全认知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活动是一项以文化交流为基础,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许多方面的综合性大众社会活动。旅游安全是社会安全的重要体现形式。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社会安全中旅游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尽管乡村旅游地资源丰富,风光宜人,但是在乡村旅游形成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目前缺乏有效的政府规制,乡村旅游的安全存在着很多隐患。通过对乡村旅游游客安全认知的实证调查研究,运用统计软件分析获得的数据,得到乡村旅游游客安全认知的量表。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双重效应及其正确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与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自然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引力源,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双重效应。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两者的关系,坚持以乡村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为前提,通过全面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政府环境管理调控、促进企业生态自律、增强环境技术供给,实现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正确响应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引导、促进、规范我国的非物质文化旅游产业,应由国务院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条例》,确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属性,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本真性、整体性、活态性、就地性原则。管理体制方面,主张由旅游主管部门和文化主管部门共同组成联席会议,协商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管理中的重大问题;保护制度方面,应依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以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旅游业发展的实际,设计具体可行的保护制度;经营模式方面,建议采行特许经营模式;行政指导方面,应对相关行政指导作系统的立法安排,涵盖行政指导主体、行政指导方面,应对相关行政指导作系统的立法安排,涵盖行政指导主体、行政指导方式、行政指导程序、行政指导的保障措施、行政指导的法律责任等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