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同土层下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有必要对地区典型的复合多样性土层盾构施工进行针对性研究。文章对于盾构施工地表沉降横向曲线、地表沉降与掌子面位置的曲线进行了基于经验公式、施工监测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掌子面通过前地表沉降不显著,掌子面通过时,地表存在显著沉降;在基于经验曲线地表横向沉降曲线的计算中,随隧道半径及地层损失量增大,地表沉降值增大,随隧道埋深和内摩擦角的增大,地表沉降减小;在同一工况相同地层损失率为0.8%时,Peck、Celestino的计算结果与本区段实测值接近,Loganathan公式计算的结果较小。对于地表沉降与掌子面位置曲线,Sagaseta公式在地层损失率为2.5%时,与本区段的沉降监测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的市政盾构隧道路面板施工阶段,由于单纯采用传统施工工艺技术很难做到对实际施工需求的有效满足,对于工程施工的正常开展将会带来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而随着植筋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实现了对市政盾构施工效率与质量的全面提升,且能够更好的保障路面板的安全稳定性。本文简要介绍了盾构施工法的主要内涵,分析了盾构施工所具备的优势特性,对植筋技术在市政盾构隧道路面板当中的施工应用展开了具体探究。  相似文献   

3.
依托武汉市红黏土地区光谷一路-高新四路排水通道工程,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开展双侧壁导坑隧道施工的数值分析,重点关注不同施工阶段的地表横向沉降曲线。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沉降曲线进行拟合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工推进,地表沉降最大值逐步增大,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也逐渐增大;地表沉降曲线在不同施工阶段都呈Peck沉降曲线分布形式;利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可以对双侧壁导坑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曲线进行拟合。该拟合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彭佳湄 《科技和产业》2020,20(6):130-133
为研究超大直径深水盾构隧道内人员安全疏散方式,以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工程(南段)为研究背景,提出了盾构段采用楼梯和滑梯相间布置的方式来疏散人群。通过分析人员安全疏散参数、疏散时间和模拟人员疏散工况,得到隧道内疏散设施的合理关键参数。结果表明,仅交替设置间距为60m的疏散滑梯和楼梯时,人员必需安全疏散时间最小为535 s,少于可用安全疏散时间1 800 s,满足安全疏散的需要。研究可为同类型隧道的人员疏散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栓  李东磊  李聪  郑晓飞 《科技和产业》2024,24(14):192-198
以金洲大道站至雷锋西站区间盾构隧道穿越排水箱涵工况为例,运用FLAC3D有限元软件构建了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排水箱涵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数值分析,本文深入探讨了土体注浆加固措施在减少地面沉降和控制沉降形变方面的有效性,揭示了盾构隧道下穿排水箱涵对地面沉降演化规律的复杂影响,并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盾构隧道上方土体经过注浆加固后能显著减缓盾构隧道掘进时引起的排水箱涵及地面沉降沉降,从而有效保护地下排水箱涵以及地面结构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地铁的大力建设,其施工过程也受到越来越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掌握每种因素的影响规律,并针对不同工况研究不同的加固措施。以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邢村站至唐冶南站区间盾构施工为工程背景,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构建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分别对盾构隧道正下方穿越建筑物与侧下方穿越建筑物进行分析,并采取不同的加固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盾构隧道开挖正下方穿越建筑物的情况下,对于地表以及建筑物基础的沉降差,采用基础下注浆加固控制效果约为24%,隔离桩加固控制效果约为15%,拱顶注浆加固控制效果约为47%,拱顶注浆加固控制效果最好,但采用隔离桩加固控制效果较差,因此在正穿时不建议采用;在盾构隧道开挖侧下方穿越建筑物的情况下,对于地表以及建筑物基础的沉降差,采用基础下注浆加固控制效果约为24%,隔离桩加固控制效果约为33%,拱顶注浆加固控制效果约为49%,拱顶注浆加固控制效果最好,隔离桩次之,基础下注浆加固控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
软土路基施工处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基作为公路建设的基本载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软土路基作为制约公路建设的因素之一,其性质、影响、与相关处理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从软土路基的性质。对公路建设安全的影响和其相关处理办法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8.
熊逸凡 《科技和产业》2023,23(6):239-248
立足于城市地铁盾构施工掘进过程,旨在预防地下岩溶发育并存在断层破碎带的城市中地铁盾构施工面临的突水涌泥灾害风险。针对城市地铁建设过程中盾构隧道前方断层破碎带临界安全距离问题,研究不同类型与直径的盾构机刀盘、不同厚度与水压的前方断层破碎带对临界安全距离的影响规律与响应敏感程度。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流固耦合方法模拟盾构推进过程与突水发生时刻。综合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利用SPSS Statistics软件中的多元回归功能得到盾构隧道前方断层破碎带临界安全距离公式。研究结果对于断层破碎带发育及地下水丰富的城市地铁盾构开挖工程具有一定的施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如果不进行处理,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危及建筑物及人身安全。为此,需要从建设设计、结构设计、基础设计以及施工等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控制不均匀沉降,确保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盾构施工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等手段实现盾构在施工过程中数据集中管理,大数据分析,辅助管理者进行分析与决策,充分体现信息化在工程中应用价值。通过提出盾构施工信息化管理思路,对盾构机监控管理和盾构区间的视频监控管理、监控量测管理、隐患排查管理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融合管理分析。最后,以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小菜园站—火车北站区间)为背景,进行了工程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
赵羚子 《科技和产业》2022,22(9):352-360
以位于浙江某市的真空预压项目为研究案例,在理论计算设计的基础上建立MIDAS GTS NX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进行了现场真空预压动力固结排水技术的实践,分析对比过程监测与三维模型计算的结果,最终从地基变形规律角度研究该技术控制沉降的性能。结果表明,三维模型可有效模拟该新型加固工艺的处理效果,真空预压阶段的沉降具有场地中心增大的效应,可利用短期低真空度的真空预压结合动力固结实现工后沉降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分级加载条件下,地基固结沉降的变化规律,通过建立地基与填土模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计算分析,得到了地基的位移及孔隙水压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地基竖向位移最大值分布在第一层填土与地基接触的中间位置;最大水平位移发生在坡脚处;最大孔压发生在地基中心线处的土层底部。分析所得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地基固结沉降规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青岛地铁2号线盾构隧道下穿既有胶济铁路为背景,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胶济铁路路基的沉降规律和变形控制。首先针对工程存在破碎带的情况,分析盾构穿越破碎带对铁路路基沉降的影响。然后考虑青岛上软下硬地层的特点,分别采用上部土层注浆加固和下部岩层全断面帷幕注浆加固方案,研究不同加固方案对盾构下穿既有铁路路基的变形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盾构穿越破碎带区段时铁路路基沉降偏大,施工存在安全风险,影响胶济铁路的安全运营;地层加固后路基的沉降相较于地层未进行加固有明显的降低,上部土层注浆加固使路基沉降值降低了约40%,全断面帷幕注浆加固使路基沉降值降低了约65%,同时下部岩层加固相较于上部土层注浆加固对路基变形控制更加显著;地层加固后TBM下穿施工对铁路路基的影响减小,能够确保胶济铁路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刀具及施工参数对盾构切削大直径钢筋混凝土悬臂排桩的影响,以绍兴某区间工程为依托,开展地表及结构变形、钢筋破坏形态、刀具磨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慢推速,中转速,小扭矩,严控浆,早补强,勤量测”的策略,圆满完成切桩任务;钢筋破坏分为剪拉、弯拉、纯剪3种破坏形态,推进速度对破坏形态影响较大;刀具磨耗为2.1~2.4 mm,随轨迹半径增加而增大,左线明显高于右线;软流塑地层盾构切削钢筋混凝土悬臂排桩掘进参数为推进速度2~5 mm/min,刀盘转速0.85 r/min,推力8 500~9 500 kN,刀盘扭矩1 000~1 500 kN·m。研究成果可为相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而促进了各种建设项目的出现,道路工程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文章从道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基的特性着手进行论述,对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软土基的加固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以案例的形式对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在道路加固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改善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软土基的加固施工技术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公路建设也不断发展,因而对软土地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软土地基容易变形,致使路基沉降,路面遭到破坏,不仅影响公路使用寿命,也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公路软土地基的检测刻不容缓。文章将结合案例深入分析路基沉降的原因,并提出软土地基沉降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关乎农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基于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住房条件、经济发展及社会服务5个方面研究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发现目前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乡村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从治理资源、资金投入、劳动力结构、机制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8.
赵海姣 《黑河学刊》2009,(3):122-123
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有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之分。软环境是图书馆的生命和灵魂。软环境建设主要从办馆理念、内部管理制度、馆员队伍和图书馆文化四个方面着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