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粤港澳大湾区"主题的CSSCI和核心期刊论文为样本,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在该领域的学者和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内;研究学科以经济学为主导;研究热点聚焦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和目标、国际湾区建设的经验借鉴、机制协同和制度衔接以及一些重点研究领域。未来在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仍有很大空间。  相似文献   

2.
3.
汪艳 《特区经济》2020,(4):30-33
港口作为拓展国际贸易的重要基础设施及面向全球发展的基本支撑,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11个港口作为港口群且以该群为研究对象,选取港口与港口腹地相关指标,运用层次聚算类法对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中的港口进行聚类分层,并且依据分析结果,层次划分各港口,明确定位各港口,从而提出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发展广州、深圳、香港等几个地区的邮轮旅游经济是建设"9+2"世界级城市群旅游协同发展互利合作的重要手段。为了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邮轮旅游发展状况,本文分析了大湾区邮轮旅游市场发展的三个历程,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邮轮市场在2016年已经进入了发展期。随着"国际邮轮港建设"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被提出,大湾区邮轮旅游迎来重大机遇,但广深港三地的四个邮轮母港群之间的融合发展成了一个新的挑战。在大湾区邮轮市场特色不明显、港口众多的情况下,发展邮轮旅游需要建立邮轮港口竞合机制、创新产品分销渠道和发展邮轮旅游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湾区经济是沿海区域经济集聚发展的一种常见模式,国际著名湾区对所在地区及周边发展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带动作用。中国近年来提出打造的粤港澳大湾区正从规划到实施,明确自己的定位并引领区域的发展。综合该湾区优势来看,无论从经济还是社会的视角,中西医融合都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在比照分析国际著名湾区要素配置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并就如何建设国家中西医融合示范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需进一步深化中山与港澳的合作。本文通过探讨中山与港澳合作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其所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建议通过打造高端产业、科技合作、青年创业三大合作平台,建设人才保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两个支撑点,推进金融、土地、审批、认证四项制度创新,深化中山与港澳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相似文献   

7.
大湾区建设发展需要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深圳作为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引擎需要在发挥优势的同时,考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从当前加大基础研究作为一项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对深圳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目标给予分析研判,从长期发展角度指出当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性改革措施,为进一步提升深圳城市创新能级给出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瓶颈因素。目前,大湾区科学合理的经济合作机制建设趋势正日益显现,而促进粤港澳科技人才共享机制的形成已成为粤港澳地区合作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和对比研究,从阻碍粤港澳科技人才共享的各项成因分析出发,结合粤港澳地区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以推进大湾区早日实现人才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催化相关要素的自由流通,促进大湾区人才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9.
创客人才培养已成为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向之一。本文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背景出发,对目前人才稀缺的背景进行了描述,然后具体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客教育现状,并且提出了创客人才能力培养研究的构建探索。研究发现:在国际化快速发展以及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市场加大了对创客人才的需求,但目前的创客教育存在滞后性、浅层化、脱节化的情况,而针对此情况提出加快建设创客人才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创客空间、建设高水平创客指导教师团队、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的方式,以便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能力的创客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注入经济活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归纳总结了粤港澳大湾区六大主要城市(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惠州)总部经济政策的内容及特点。总部经济政策一般包含认定方式、奖励措施、配套政策与服务三项内容。粤港澳大湾区总部经济政策认定方法因地制宜、多样细致;奖励政策名目多样,旨在降本提效及吸引高端人才;配套政策集中于用地、人才、城市服务和政府服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经济一体化,必然要克服香港、澳门和广东三地之间的税制差异带来的冲突问题。香港和澳门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下被赋予税收立法权,税制协调的基础是保障香港和澳门的税收独立。粤港澳三地之间的税制差异主要表现在税率、税种、税收特点、税收管辖、税收征管等方面,正是这些差异使得在大湾区建设中产生重复征税、逃税避税、税收利益分配不均衡以及征管机构行政管辖权冲突等问题,从而阻碍粤港澳三地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推动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出发,通过与世界其他三大湾区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以及对东京湾区发展路径的分析,为我国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3.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自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以来,其发展就备受瞩目,将其打造成为世界第四大湾区已成为普遍希冀。合理、良性的产业发展,是推动湾区经济增长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际三大一流湾区产业结构及优化路径,归纳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与成熟湾区的差距及可借鉴经验,提出大湾区产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毛艳华 《南方经济》2018,37(12):129-139
湾区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和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但粤港澳区域是"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和三种法律体系"的跨境合作,这与国际典型湾区和国内主要城市群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因此,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笔者在对现有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基础和障碍,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异质性制度下的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实现要素跨境顺畅流通、区内营商规则对接、区域合作机制创新。作为一种成功的异质性跨境合作模式,欧盟基于要素便利流动、市场体制接轨、多层治理合作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启示。因此,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改善营商环境,加强湾区市场体制对接,消除要素跨境流通障碍,强化湾区跨境政策协调,形成湾区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15.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存在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条件和基础,但当前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体制机制障碍,行业同质化竞争和区域发展不平衡3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组建"中央政府"牵头的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委员会;促进和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找准各自定位,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人员的自由流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领  魏冉 《科技和产业》2021,21(9):58-65
运用粤港澳湾区2001—2018年的商品市场一体化指数,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市场一体化对粤港澳湾区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影响并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粤港澳湾区的市场一体化指数与FDI负相关,市场一体化指数越高,FDI反而减少;同时,滞后的市场一体化指数与FDI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不同地区的市场一体化程度对外商投资有不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政府应当积极制定引导政策,大力推进高素质人才建设,并坚持对外开放,同时针对地区差异因势利导,发挥优势促进经济内循环.  相似文献   

17.
王一帆 《科技和产业》2024,24(2):165-171
基于系统性构建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前提,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提升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而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中心城市的显著性更强。此外数字经济通过人才资源储备与低碳技术创新进一步实现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为此,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的巩固与建设依然具有重要意义,还应缩减内部差异,以形成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创业风险投资是科技企业获取权益资本融资的一项重要金融制度安排,在粤港澳大湾区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国家战略规划下,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进一步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与支持作用。文章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通过构建大湾区创业风险投资城市联系网络,从投资金额、项目分布、整体网络密度、核心-边缘结构等方面分析大湾区创业风险投资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湾区创业风险投资发展顺应宏观环境的波动,城市群内部形成港深广三大集聚中心,存在显著的空间、阶段分布不均衡的特征;港深广形塑了大湾区创业风险投资的网络关系,网络规模、联系日益加强,并呈现出"东密西疏"的放射状格局;港深广的集聚效应显著,边缘城市之间的投资联系仍较弱;经济环境、创业企业、创投机构、制度因素对大湾区创业风险投资联系有显著影响,其中经济及制度作用强度占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