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桑晓靖 《经济论坛》2004,(11):66-67
一、儒家的“志于道”与现代经营者的企业理想儒家重视立志,认为人贵有志。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论语·里仁》)。这就是说,不愁没有事做,愁的是没有志气。孔子本人也是“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孔子之后,孟子曾提出了“尚志”的主张,《学记》提出“士先志”。到了明朝,王守仁则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论语·为政》)立志就是要有为实现自己的志向、理想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立志就是志于道,就是修养自己真、善、美的思想情操,就是通过“学”而修己。“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管理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侠术 《经济师》2002,(3):260-261
孔子的管理思想把人放在首位 ,其基础是仁的学说 ,反映的是民本管理思想。在管理手段中 ,孔子首推教育手段 ,孔子的经济管理目标是遵循“义利观”而实现民众富足。  相似文献   

3.
五美为商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包含了孔子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其中有很多为政的方略。如孔子在《论语》的最末一章中,把尧舜禹等圣帝先皇崇高的执政精神归纳为“五美”,包括“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第二十》)意思是: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  相似文献   

4.
儒家民本观的“贵人贱神”思想启示我们在图书馆管理活动中要尊重客观规律,反对宿命论;儒家民本观的“民贵君轻”思想有助于明确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主体地位;儒家民本观的“重和轻乱”思想对于培育协调一致的图书馆互动关系有启示作用;儒家民本观“贵群体轻个体”的思想有助于认识图书馆团队精神塑造的意义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蔡厚清 《经济师》2000,(12):22-23
孔子的管理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之中 ,当代西方管理理论思想体现在科学管理原理、人群关系论等管理学诸学派理论之中。比较《论语》与当代西方管理的思想实质 ,对中西管理思想的交融以及促进管理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孔子管理思想的实质孔子的管理理论以国 (组织 )及国人 (组织中人 )为研究对象 ,其思想实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富强为君主治国之目标 ,若“四海穷困” ,则“天禄永终”。以富足、自由、快乐为国人之生活目标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2、视“仁”为君、臣个人修养以及为政的指导思想。“仁”在…  相似文献   

6.
党荣珍 《时代经贸》2006,4(Z1):74-75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内容相当广泛,集中了孔子学说的精华,其思想内容包括道德、教育、哲学、历史、政治、艺术、宗教等诸多方面,对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民族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等等都产生既深且广的影响.本文在人文思想视野下,就《论语》的一些章节来分析论述《论语》一书中的教育思想、哲学思想、美学思想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从旅游地理与审美心理的关系谈柳宗元的旅游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人的心理活动与地理环境有关。他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智(即知)者为什么爱水?仁者为什么爱山?宋代朱熹的解释是:“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朱熹《四书集注·论语》)。孔子把山水的自然性联系到人的感受性,给我们提出了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这个命题。距孔子一千多年后,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柳宗元不仅对这个构思加以发挥,阐明人的心理活动只要与自然环境相联系,便产生了“交相赞”的心理效应,而且进一步提出“观游”是“为政之具”(《零陵三亭记》)这个新思维来。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美育发端于古代的“乐”和“诗”的思想,经历了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乃至明末清初人文思潮绵延上千年的演变.言美育,必言教育;言教育,必言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和“私学”创始人,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位最重要的大教育家.孔子生活在奴隶制与封建制交错的春秋战国之际.作为诸子百家之首——儒家的奠基者,孔子既兼收并蓄了春秋以前的思想文化传统,又独具匠心创造了适合本阶级利益的思想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支配和指导着他的社会活动,尤其是他终身必躬的教学活动.孔子教学活动的核心是“礼”,然而,在他开设的课程中,除了礼学以外,还有诗、乐、书.可见,孔子也是很重视艺术的.他在《乐记》中写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他不但认识到音乐的特殊作用,而且酷爱音乐.《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孔子之所以重视乐教,不仅仅在于音乐本身的审美价值,也在于它的教育价值.为此,他提出了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2月,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当今,关于法治与德治合流的话题非常热门。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治与法治的争论最早可追溯到东周百家争鸣时期。一、"德治"思想的起源"德治"是儒家理论的重要命题之一,孔子在《论语》中多次强调了"德治"的重要性。例如在《论语·为政第二》中他运用一个诗意的比喻来说明德治的地位:"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在《大学》等儒家经典中,也有"大学之道,  相似文献   

10.
《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共七篇,内含有丰富的管理思想,其管理思想的实质主要包括仁义、王道、民本、社会分工和变通等方面。探索孟子的管理思想对于公共管理大有裨益,因此,研究孟子管理思想,古为今用,希望能为现代管理思想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义利论”是一个经济伦理范畴义利的观念,早在春秋初、中期(前770-前562年)就由一些思想家提出过。他们经常把义利联系起来,用“义、德”等观念规范指导人们的经济行为。但是,真正把义利论作为一种物质利益原则和财富的核心理论完整提出,并且能身体力行贯彻始终的,乃是生活于春秋末期的孔子(前551-前479年)。这种义利理论的基本点,就是孔子高度概括讲过的两句话:“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喻,是明白懂得的意思。这两句话一直被公认为孔子义利理论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2.
《论语》中孔子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主张,并涉及到“性与天道”问题,到底该如何理解孔子的人性思想,立足于孔子致力于对“德”的培养及对“仁”的实现所造成的矛盾来理解其人性思想,矛盾的解决依靠于一种自觉精神即“我欲仁斯仁至矣”,在人性论基础上通过“习”成为道德自觉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婷 《时代经贸》2013,(18):220-220
众所周知,《论语》是古代少儿启蒙读物,语录体文集。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公冶长》篇主要以评论人物为主。包括孔门弟子如公冶长等12人和同时代的政治人物如孔文子等7人,遍及卫国、郑国、齐国、鲁国、楚国;其他历史人物,如左丘明等4人。论及人物的修养水平、处世风格、政治才能、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此外本篇还介绍了孔子学问的内容,以及孔子在陈国游历的经历,孔子和弟子们的政治思想,指出人应勇于作自我批评,强调要好学。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论语》是古代少儿启蒙读物,语录体文集。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公冶长》篇主要以评论人物为主。包括孔门弟子如公冶长等12人和同时代的政治人物如孔文子等7人,遍及卫国、郑国、齐国、鲁国、楚国;其他历史人物,如左丘明等4人。论及人物的修养水平、处世风格、政治才能、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此外本篇还介绍了孔子学问的内容,以及孔子在陈国游历的经历,孔子和弟子们的政治思想,指出人应勇于作自我批评,强调要好学。  相似文献   

15.
诚信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关于打造诚信企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往今来 ,“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古汉语《说文解字》里说 :“信 ,诚也。”儒家的一句五字道德箴言 :“仁义礼智信” ,孔子在《论语》里也曾强调与人应交而有信。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打造诚信企业 ,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而且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也是全社会成员的共同愿望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为什么要打造诚信企业 ,打造诚信企业的历史背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部分人的诚信观念发生了不应有的变化 ,不守信经营 ,欺诈…  相似文献   

16.
一、《孙子兵法》可以运用于企业的管理和改革 八三年《世界经济导报》中说:我国有一个企业管理访日代表团在日本考察时,日本朋友说:我们的经验来自你们中国,并且送了代表团一本《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在日本,有些企业家把它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某大公司甚至还用它作为教材,对中层以上干部进行培训。日本  相似文献   

17.
“仁”是什么,一部《论语》似乎并未从概念的角度对其作出回答。在孔子的后继者那里,对“仁”的论述也属指点性的,而不是界定性的。我们可以从其指点性的论述中看出“仁”的基本内涵:①“仁者爱人”。(《论语&;#183;颜渊》)“仁”就是爱人的意思,这是“仁”的最基本的含义。这种爱是伦理意义上的,因而爱也就成了道德义务的爱。②“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183;学而》)对父母要孝,对兄弟要悌。孝体现的是对父母的爱,悌体现的是对兄弟的爱。  相似文献   

18.
一、企业领导人轻视学习 最近,两份报纸关于企业领导人轻视学习的报道,给企业和企业家敲了警钟。一是上海《解放日报》上《企业家在忙什么》的文章,主要是说,企业家忙了不该忙的事,忽视了学习,这很危险。所以,在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召开的“迎接新世纪挑战研讨会”上,我专门讲了企业家要加强学习。过了几天,我又看到香港《文汇报》的一篇短文,是一位记者向四川、湖北的10家国企厂长经理做了调查。在回答“最近你在读什么书”时,有7人说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学习;在回答“你认为书本在企业管理中能起什么作用”时,有5人认为不读书照样可以抓生产。…  相似文献   

19.
世界近现代史发展的轨迹表明,西方国家之所以不断走向发达,从根本上言取决于工商经济的发展。工商经济发展的背后,隐存着一种文化上的原则精神。这种精神在欧美国家早期表现为马克思·韦伯所说的新教伦理精神,它包括:合理地限制消费,合法地追求财富,把劳动和兴办实业看作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天职;在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则表现为“《论语》加算盘”的精神。无论是早期欧美资本主义的新教伦理精神,还是日本的“《论语》加算盘”的精神,尽管有马克思主义所批判的一面,但也有值得我们吸取的一面。反观中国之现实,在社会转型期和世纪之交…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财政思想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后世治国理财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但有些思想也给后代留下了积弊,其造成的危害也波及千古,不容忽视。这些思想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但后来或被统治者利用,或被歪曲曲解,直到今天还留有其不良影响。本文列举了我国古代财政思想流弊之一二三,目的在于让我们正确认识这些思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们今天所用。1.孔子的“讳言财利”思想。义利是孔子财政思想的核心。《论语》中说:“子罕言利”,孔子很少谈到利,是因为当时争夺经济利益的斗争很激烈,奴隶、平民、新兴地主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