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除合同(cancel the contract),通常亦称为撤销合同或宣告合同失效.在国际货物买卖中,解除合同是买卖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在另一方违约时所采取的一种救济方法.  相似文献   

2.
邓旭 《国际商务研究》1995,(5):15-17,14
<正>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由于种种不可归责于合同一方当事人的意外事件,导致交货不符或无法交货,从而使合同另一方当事人的利益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一方当事人往往援引不可抗力以免除自己的责任。当事人能否利用不可抗力顺利免除其履约上的瑕疵,关键在于对构成不可抗力事件认定的标准和解释。由于各国法律对不可抗力的解释存在种种差异,对援引不可抗力的法律限制也宽严不一,合同当事人  相似文献   

3.
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日益增多。而国际货物买卖的复杂性决定了它的高风险性,损失风险在货物买卖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因此,风险转移直接关系着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也是一个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溢短装条款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约定交货数量的一种常见方式.它是指对于出口方应当交付的货物数量,合同当事人并不约定一个固定的数字,而是规定一个幅度或上下限.  相似文献   

5.
国际贸易中,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十分清楚,什么时候他们要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什么时候不用。卖方总是希望货物一离开仓库就不再承担风险损失,买方则希望尽可能推迟承担风险。究竟货物损失的风险是什么时候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呢?有很多国家采用一种“物权”的方法,即规定承担货物风险损失的就是拥有货物“物权”的那方当事人。但实际操作中,由于代表货物物权单证的转让与货物的实际转移并非同时发生,很难确定在货物遭受毁坏时的那一刻,究竟是哪方当事人掌握货物  相似文献   

6.
张超 《商》2013,(14):220-221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简称CISG,以下称公约)是调整和规范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关系的国际公约。《公约》在联合国会议上获得通过后于1988年1月1日开始正式生效,到2013年7月为止,已有79个缔约国批准参与了该公约,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和适用范围。我国于1986年加入《公约》成为缔约国。按照《公约》规定,中国当事人与其它公约缔约国当事人之间的货物买卖,  相似文献   

7.
张科 《商场现代化》2005,(11):191-191
一,前言 买卖合同是贸易活动中各类协议的主要类型.一般指一方(出卖人)交付标的物于另一方(买受人).对方(买受人)受领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并向出卖人支付价款的合同。买卖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但合同有效成立后.常因各种原因导致履行不能或履行不必要.当事人唯有通过解除自己的合同义务才能达到救济之目的,致使合同的解除成为必要。本文试通过对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之比较.探讨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运用最广泛的有关国际货物贸易的统一实体法。对于我国法院和有关当事人来说,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应该明确以下问题:第一,公约只适用于当事人一方营业地在我国,另一方营业地在其他缔约国境内的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第二,公约并非适用所有的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第三,公约并非适用国际销售合同的所有方面;第四,公约的适用是任意性而非强制性的。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贸易中,卖方所交付的货物不得侵犯出口国第三方知识产权权利人利益;卖方所交付的货物不得侵犯进口国第三方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在转口贸易中,卖方所交付的货物不得侵犯转售国(实际进口国)第三方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营业地分别位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当事人之间签订的货物协议,是国际贸易交易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合同。它不仅是确定买卖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件,还涉及有关国家的政策法律,因此对订立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必须慎重对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一、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应坚持书面形式一方的发盘或还盘被对方有效地接受后,合同即告成立。《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十一条规定销售合同在形式方面不受任何限制。我国《合同法》第十条也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和其他形式。但我国进出口企业在进行国际货物买卖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