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是其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主要指贫困生面对物质贫困的巨大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因此,应充分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为贫困生创造美好的精神家园;充分发挥贫困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开展有效的心理自救;加强心理指导工作,提高贫困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心理健康,而不良的社会关系则会有损身心健康。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贫困生比非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更多。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切实解决其经济贫困问题;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表现为:不良心理倾向、消极观念和悲观情绪,其形成既有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外在原因,也有其自身的内在原因。高校应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是其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主要指贫困生面对物质贫困的巨大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因此,应充分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为贫困生创造美好的精神家园;充分发挥贫困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开展有效的心理自救;加强心理指导工作.提高贫困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加强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无论对贫困生自身发展还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是解决贫困生存在问题的基础;为贫困生提供展示综合能力的舞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贫困生在学生中的认可度,是缓解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加强感恩教育,使贫困生学会关心他人、回报社会是促进贫困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而且有很多学生的家庭情况偏差,属于贫困生群体.这一群体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界学者所重视,也是学校管理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一群体的存在属于"心理贫困"问题的高危人群,但这个问题并没有真正引起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严重影响着职枝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研究和解决职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湖南贫困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南高校贫困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指出了当前贫困生思想状况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依此提出了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拓展贫困生脱困工作新思路,建立畅通的社会捐资渠道,修订相关政策和措施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的存在是中国高校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因为贫穷,导致了许多大学生的心理异变,并且因此而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社会各界已经广泛关注;但是,对贫困生进行救助,应该从"心"开始.只有采取更加人性化的措施,使贫困生保持心理健康,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问题,让其最终成为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加强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无论对贫困生自身发展还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是解决贫困生存在问题的基础;为贫困生提供展示综合能力的舞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贫困生在学生中的认可度,是缓解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加强感恩教育,使贫困生学会关心他人、回报社会是促进贫困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方性贫困原因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学术界关于地方性贫困原因的观点可以从主体和客体两方面加以概括。主体不发育论如人口数量超载、人口素质低下,客体不完善论如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环境)、资本积累不足和生产结构错误(社会经济环境)。(参见何懋(纟贲)《中国西部移民纪略》,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陈瑞计《贫困根源新探》,《开发研究》1992年第6期。)但无论哪种观点,都有两个共同的倾向:一是不同程度地引入了西方贫困理论的思想;二是将贫困及其要素的作用和反作用机制割裂开来,或在因果关系上持相反的意见。(参见杨胜坤《贫困界定论》,《开发》1993年第1期P.22)我们认为,第一种尝试无疑是可取,而第二种倾向则恰恰掩盖了贫困的本质:综合作用下的均衡。因此,本文意在运用西方贫困理论的有关思想:舒尔茨的“传统农业”、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和纳尔森  相似文献   

11.
农村贫困大学生社会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在价值观念、心理适应、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多社会化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社会经济的原因,也有农村家庭和学校先期教育的影响,更是不同文化价值观念冲突和自我认同危机引起强烈震荡的结果.通过加强对农村贫困大学生的价值观、成才观教育,给予大学生活的全面指导,给予他们更多的心理关怀及完善贫困生经济援助机制等,以促进其社会化过程的完成.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贫困与反贫困思想在世界反贫困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反贫困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对其加强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将从马克思贫困思想与马克思反贫困思想两方面展开探析,全面阐述马克思对贫困概念的理解、马克思对贫困人群的界定以及马克思贫困与反贫困思想的主要内容等。  相似文献   

13.
贫困大学生是近年来高等学校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在高校学生总人数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了解和掌握贫困生的心理现状,是高等学校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者做好学生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一环。该文初步探讨了贫困生的心理现状及原因分析,尝试对贫困生心理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华南某高校2009届378名毕业生调查表明:与非贫困生相比,贫困生的学习成绩较好,获得了较多的资助;更多的贫困生选择直接就业:贫困生大多数愿意去基层服务一定年限,以积累基层工作经验、磨砺意志、响应国家号召、获得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反哺”社会、缓解就业压力;贫困毕业生不愿意去基层就业的主要顾虑有家庭负担重、事业发展机会少、不符合个人职业目标、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工资太低、文化社交活动有限。加强宣传国家基层就业政策、优化基层就业政策,能提高贫困生到基层就业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贫困生产生的原因及其认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考察了贫困大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学校适应性情况,认为从物质上到精神上做好贫困生工作.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静  杨奇奇  李柯 《魅力中国》2010,(34):82-83
高校贫困生群体由于其特殊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贫困生问题要求我们不仅关注其经济贫困,更要关注心理贫困。本文试从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入手,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通过对心理问题的表现和成因进行探析,从而得到干预的路径,以达到自我解困,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空间。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校中有相当数量的贫困生,为了促进贫困生人格健全发展,必须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章分析了贫困生人格发展的现状以及影响贫困生人格发展的因素,提出了针对贫困生人格发展问题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8.
许多贫困生因经济贫困引发了种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形成"心理贫困",这对大学生的学习交往、人生道路的选择和事业的发展必将产生负面影响.应从物质解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加强人格教育、加强人际交往教育等方面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区分“非自愿贫困”与“自愿贫困”,构成考察贫困的新视角。以新视角研究贫困,将获得扶贫的新观念。这时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工作力度,提高扶贫工作针对性,强化扶贫攻坚成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的经济困难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心理贫困的问题,通过帮扶贫困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如何帮助心理贫困的贫困生建立自信,完善人格是辅导员除了提供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等物质上帮助之外更需要做的事情.以下就是一个典型的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案例,笔者认为在帮助这个特殊群体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需要辅导员能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耐心的等待学生的成长和转变,用不懈的温暖赢取学生的信任,从而融化他内心的坚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