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现有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对用于调整人力资源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模型的效率因子表达式进行了修正,并对人力资源未来工资折现模型和完全价值计量模型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2.
骆正清  毛永贤 《价值工程》2007,26(12):58-60
人力资源价值计量问题是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个难点。对已有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进行了简单的评述,并在考虑非货币因素的基础上,对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进行了改进,使得新的计量方法更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李阳 《广西会计》2003,(3):13-17
这些年来 ,我国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也提出了几种计量模式。笔者认为 ,相对而言 ,可调整的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是一种比较好的计量方法。一、可调整的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的基本公式该方法要求预计职工到退休为止的全部工资报酬 ,按一定的折现率折为现值并乘以相应的调整系数 ,用以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 ,计算公式如下 :Vn= Tt=n+ 1Ι(t)(1 +r) t-n·βt式中 :Vn 代表年龄为n的职工的人力资源价值 ;n代表职工的年龄 ;t代表价值评估期内 (即年龄为n岁的职工从加入企业后的n +1岁 ,到离开企业时的T岁这段期…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与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琳  李军 《西部财会》2005,(7):15-16
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崭新分支。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本文在对现有的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完全价值为基础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报酬收益折现法。并且对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账户设置、会计处理和会计报告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价值的基础上,针对现有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综合价值折现法。与现有的方法比较,该方法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计量的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和计量方法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蒙特卡罗——未来现金折现法以期能更为精确地计量公允价值,进而提高公允价值计量提供的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7.
对四种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这些模型或者是按人的内在价值计量,或者是按人的未来价值计量并加以贴现,按照这种思路是不可能解决人力资源价值计量问题的,提出按会计年度进行计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人力资源群体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划分根据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所要求的详细程度不同,人力资源价值可分为群体价值和个人价值,各有其计量模型。人力资源价值研究的理论起点是:人力资源是有价值的个人资源基础上的组织资源,企业的宏观战略决策和未来发展模式,总是着眼于群体人力资源的结构配备和集团化要求。通过科学计量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群体价值做出总体评价,是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要内容,以此可从整体上反映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二、人力资源群体价值的计量模型1.构建完全价值模型根据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人力资源价值是…  相似文献   

9.
现值计量属性及其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准则对现值计量属性的具体应用我国在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中除历史成本外,引入了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四个会计计量属性,分别从不同方面满足了会计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原则。会计准则对现值的解释是: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相似文献   

10.
一、新准则对现值计量属性的具体应用 我国在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中除历史成本外,引入了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四个会计计量属性,分别从不同方面满足了会计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原则。会计准则对现值的解释是: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军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特点出发,分析了以工资报酬为基础、以收益为基础和以完全价值为基础的军事人力资源价值的三种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宋春霞 《财会月刊》2005,(11):74-76
人力资本是稀缺的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当中可参加剩余收入分配的部分.人力资源应该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资产,人力资产的增加同时确认一项人力负债与一项人力权益的"人力资本"的增加.其中"人力负债"记录未来工资的折现额,而"人力资本"的账面价值反映为"人力资产"价值与"长期应付款"的差额.文章详述了以上有关新增科目的账务记录及账户反映,并创新地提出人力资本的分配对象为经济增加值(EVA).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军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特点出发,分析了以工资报酬为基础、以收益为基础和以完全价值为基础的军事人力资源价值的三种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14.
折现现金流量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及其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兰 《电子财会》2005,(10):33-37
折现现金流量法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折现现金流量法的一般模型,然后探讨其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最后对折现现金流量模型的修正进行了具体的研究。文章指出,在现代经济环境中,由于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素的存在,企业未来每年的现金流量是难以准确预计的。因此,从稳健性原则出发,需用概率理论对折现现金流量模型进行修正,即用未来每年预计现金流量的期望值代替其修正前的确定值,从而使价值评估结果更加真实、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15.
笔者认为,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是目前企业价值评估中较有效的方法,基本思想是计算未来现金流量,再考虑时间价值,将未来流量进行折现,其现值即作为目前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6.
前言 企业价值评估的现金流量折现法(通常也称之为收益法)是基于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和贴现率的估价方法,它根据企业未来的预期收益,通过收益还原(或称为资本化处理)来估测企业的价值.长期以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是最典型和最重要的一种评估方法,已成为企业价值评估的主流方法.在应用中,现金流量折现法有许多途径,但主要有企业折现现金流量模型(enterprise discounted cash now model)和经济利润模型(economic profit model)两种,其中企业折现现金流量模型在实践中运用最广.但经济利润模型也日渐普及,它的优势在于能突出地显示公司是否在赚回其资本成本.我国在利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实践中,主要是利用企业折现现金流量模型模型,经济利润模型很少使用.本文将探讨经济利润模型在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中的作用,以及对经济利润模型进行变形,使之能更便捷地评估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价值评估常用的收益法与企业价值评估的现金流量折现模型,都是利用了经济学中的预期收益原理。即对房地产的价值评估时将拥有房地产未来期间内所获得的预期净收益的现金净流量进行折现加总;对企业价值评估时将企业存续期间的年现金流量折现加总。在对房地产评估时,如何正确对房地产预期现金流量分布情况作出恰当估计,并通过合理的假设和简化,是房地产评估时的重要环节和难点。了解企业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及评估时常用的三种类型,有助于我们对房地产预期现金流量判断、分析和合理地进行价值评估。  相似文献   

18.
王学军 《财会月刊》2007,(10):42-43
虽然《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已经将现值列入会计计量的五大属性之一,并明确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但在具体会计准则中并未对现值计量属性进行通盘考虑,从而出现了一些明显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价值货币性计量模型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60年代人力资源会计概念提出后,经过各国会计学者坚持不懈的研究,人力资源会计已逐步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但由于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特殊性,目前,关于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问题,在理论界虽建立有大量的模型,但模型的可操作性较差。本文拟从分析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特点入手,对人力资源价值货币性计量模型的构建进行研究。计量模型是对计量特征性的表达,一个完整的计量模型应包括计量对象、计量属性和计量尺度。计量对象是指被计量的客体,具体到会计要素上,就是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计量属性是被计量客体的特征或外在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解读金融企业的特点人手,分析了金融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的特殊性,并对传统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解决金融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EVA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