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会保障制度是确保社会稳定发展的推动力,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如何才能做好失业保险,确保社会稳定、快速发展呢?笔者针对我国目前失业保险现状,以及对失业保险重要性分析,对如何做好失业保险,确保劳动者的合法利益,提出了自己的三点建议:完善制度、加强监管、扩大范围.  相似文献   

2.
米源源 《致富时代》2011,(12):65-6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该文从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拓展失业保险基金来源渠道;规范和完善失业保险的管理制度;提高失业保险的给付水平;建立以失业保险促进失业者再就业的机制五方面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商》2016,(7)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建立至今已有20多年了,失业保险制度在中国应对劳动力市场冲击,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在经济转轨时期建立的失业保险制度,已无法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失业保险制度面临劳动力供给过大、失业问题日益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是失业保险的基本功能,而促进就业、预防失业则是失业保险的最新发展趋势。我国对于失业保险制度的实践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相对于很多国家来说还不算成熟。本文立足于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发展现实,从促进就业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大批企业倒闭、员工失业,加之高校毕业生数量激增,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失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再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起步较晚,在立法层次、覆盖范围、基金筹集、资格审查以及再就业功能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因而需要对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的立法现状和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以真正建立起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失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6.
实施失业保险是我国的一项重大的社会保障政策,搞好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运用、支出与管理,是确保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要对失业保险基金从筹集到管理进行全程化科学运作,使其运用得当、支出合理,且不失时机地保值增值,促进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路双 《中国市场》2011,(35):88-90
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的制度,它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之一。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不仅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且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在制度设计和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这一些问题和不足,影响了失业保险制度的政策效果。本文着重对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进行全面剖析,提出建立健全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是配合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而实行的配套措施。1986年初建立的待业保险制度和1999年1月国务院颁布《失业保险条例》的实施,促进了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但目前失业保险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有限,存在保险覆盖的范围小、失业保险金支出结构不合理、筹资机制缺失、统筹程度不高、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之间存在矛盾等问题。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未来发展的整体构想可采用“全覆盖一分类保障”的失业保障体系,通过为正规就业人员和非正规就业人员提供不同的失业保险制度体系,从而将失业保险制度覆盖到全体劳动者。  相似文献   

9.
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为此 ,要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 ;规范和完善失业保险的资金筹措机制 ;适当提高失业救济金发放标准 ;合理确定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结构 ,使保值增值的方式多元化。这样 ,才能逐步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0.
回溯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失业保险不能脱离其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的首要功能,而过分强调促进就业。更为重要的是政府不能将自身的促进就业责任,转嫁给具有公共基金性质而非财政性资金的失业保险基金。政府这样做既不合法理与学理,也暗藏经办机构寻租与滥用的风险。从我国失业保险的产生与变迁的历程及特定时代背景,可以深刻理解失业保险在我国存在的重要性与历史贡献,对展望其未来走向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新生代农民工的失业保险没有得到合理解决,建立并完善农民工群体的失业保险制度对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汇总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河北省与全国新生代农民工现状的对比分析表明: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仍是农民工的主力军,解决失业保险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问题,并针对当前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失业保险现状和需求问题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步伐,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转化为城市待就业人口,从而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保障失业人员的生活质量,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是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失业保险提出的新要求。据相关资料统计,当前我国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和保险基金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逐年下降,因此新常态下对失业保险的功能再定位,是保证稳定就业和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对于维持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简单阐述当前失业保险制度发展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强化失业保险制度的作用,对失业保险制度功能再定位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的成熟发展,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也日趋完善,但是保障效率却不尽人意,存在着保障水平低、制度扩面难、促进就业功能的不足等问题,本文将着重谈一下失业保险体制的促进再就业功能.  相似文献   

14.
谈我国现行失业保险的制度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将我国的<失业保险条例>与国际劳工组织的建议相比较,可以发现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还存在保护范围不足、失业保险给付过低、给付期间过长、缺乏配套措施等缺陷.因此,失业保险制度在未来应以改进这些缺陷为主要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介绍失业保险的定义,分析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的现状与不足,分别论述中西方学者关于失业保险影响失业持续期的研究,根据我国失业保险与再就业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失业保险与再就业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失业保险与再就业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失业保险的再就业功能发挥并不充分。最后提出改革思路,以期为消除潜在的社会风险和动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失业保险是劳动者失业后保障其基本生活的重要因素,并且可以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失业发生率。文章就结合实施失业保险制度的作用,重点分析失业保险制度实施现状,根据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基本问题,提出失业保险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的相关对策,希望可以让我国劳动者通过失业保险来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起步于1986年,是年,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对国营企业职工实行职工待业保险制度,当时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和劳动制度改革.1986年至1993年是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形成和初步运行时期.1993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这一规定的发布和实施对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失业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如失业保险管理体制比较分散,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中有关费率的确定及收支结构不合理、基金的辐射面过窄、保险收人增长速度过快,失业保险会计制度尚未建立与统一,失业保险的权利与义务不吻合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失业保险的法律保障体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全面跟上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就业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商》2015,(2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而我国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失业保障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势必要对失业保险制度做出调整和优化,因此,加强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失业现象也日益严峻,己逐渐成为全社会所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因而,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势在必行。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应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完善失业补助金制度,加大对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与监督,加强大学生失业保险的立法工作,发挥失业保险的促进就业功能。  相似文献   

20.
杜自立 《中国市场》2014,(33):107-109
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大,大学生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大学生失业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我国就业形势为背景,了解大学毕业生失业保险的基本概念;对我国2000—2010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失业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要建立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保险制度的可行性;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构想大学毕业生失业保险制度筹集方式、大学毕业生失业保险管理制度、增进大学毕业生失业保险效用辅助措施、建立大学毕业生失业预警机制等详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