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可靠的生活保障,但在由政府主导的农村土地征用中,企业往往成为最大的获益者,农民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许多失地农民面临无地可种、无业可就的困境,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企业必须认识到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迫切性与必要性,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维护失地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在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历史时刻,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个融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于一体的《意见》,具有极强的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它所明确的“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进一步规范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决策权”;“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参与权”;“进一步强化村务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监督权”,以及对相关制度建设的要求,是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践经验的新概括,是…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集体经济组织功能弱化,农村合作医疗失去依托,覆盖率迅速下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解体与医疗卫生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使农民几乎成了毫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医疗费用的大幅攀升明显超过了农民的承受能力。有病不治或者“小病拖、大病抗”就成了农民无奈的选择,农民的健康状况出现相对或绝对的恶化趋势。在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建立,城镇居民身体健康已得到一定保障的情况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农民的健康已经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公共财政保障新农村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农村,让公共支出的雨露滋润农业,让公共服务的甘霖惠及农民,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为了使有限的财力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明确公共财政保障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原则,合理界定公共财政保障新农村建设的范围,科学安排公共财政保障新农村建设的先后次序.  相似文献   

5.
一、商业保险参与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农村传统的保障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1.农村传统的保障根基动摇.我国农村传统的保障是以家庭和土地为中心的,人们的养老、医疗、意外保障主要靠家庭成员的救助和从土地经营中获得的收入,这在"人多力量大"的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家庭趋于小型化,子女的赡养负担加重;再加上农民思想意识转变,养儿防老的思想逐步瓦解,年老、疾病、伤残等原本属于家庭承担的风险逐步成为社会风险.再从土地保障来看,农民可自己耕种或通过出让使用权等方式,来获得养老保障.随着经济建设中大量土地被征用,农民不断与生产资料脱离,使得农民很难从土地收入中抵御这些风险.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已经全面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其中退耕还林合同成为行政机关与农民之间进行协商,让农民充分参与退耕还林工程,保障自身利益的有效途径。本文对退耕还林合同的性质、效力和救济途径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保障农民的健康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由于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滞后,使新农合制度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成为制约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针对农村医疗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合理配置农村的医疗卫生资源,完善上海农村卫生服务,才能确保新农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失地人口“土地换保障”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换保障”这种方案是解决失地人口安置困境的一种创新。为了帮助失地人口顺利实现身份转化,保障其失地以后以及年老以后的基本生活,政府必须为其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在征地过程中将农民原有的土地保障转化为社会保障成为解决失地人口保障问题的一种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9.
李萌 《企业导报》2012,(15):16-1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用土地被征用,致使许多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生活保障和就业条件。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让农民能享受到城市化过程所带来的收益,已成为当今社会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部分地区为了提高“城市化水平”,或为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采取过两个措施,一是将大批土地被征用的农民的身份转换成“居民”,二是鼓励部分农民弃耕到小城镇务工经商。这两部分农民的农业户口除少数转为商品粮户口外,绝大多数被转为自理粮户口。自理粮户口是一种介于商品粮与农业户口之间的特殊性质的户口,它既不能享受商品粮户口在就业、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又不能得到农业户口在教育、保障等方面的照顾。由于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等一系列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自理粮户口居民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门、保障无份…  相似文献   

11.
李赫  苏宗跃 《价值工程》2014,(11):225-226
本文对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农村宅基地调查项目的数据结构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在全国农村宅基地调查实施细则出版前,该项工作应遵守的基本数据要求。并提出了数据综合管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演变,经过了从农民私有权向集体所有权发展两个阶段。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演变与发展,客观反映了我国国家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科学认识集体土地所有权演变历史,对完善农村土地权利体系,推进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晓燕  乔霞  梁婷  张锐 《价值工程》2010,29(13):241-243
随着1996年上海等地开始借鉴国外经验,摸索土地储备制度的同时,陕西省各地政府也于2002年前后纷纷建立了专门的土地储备机构并出台了相应的土地储备制度。土地储备制度是政府调控土地和集约化用地的主要手段,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给相关权益主体造成了一定的利益得失。结合陕西省政府及农民等土地储备权益主体在土地储备过程中公信力和征地补偿权益得失的分析,提出创新土地融资方式和完善土地储备制度,促使政府和农民的权益达到损失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怡 《价值工程》2011,30(19):309-310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释放出来成为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的就业障碍问题凸显,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就业制度及自身因素三方面。针对这三方面因素采取措施,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证明产品正宗的质量认证标志。广西近年来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推进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充分发挥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有利于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和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也有利于预防土地腐败,促进社会和谐。在具体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的确权工作,规范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实行城乡土地同价同权,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并要有效地解决征收制度对农村土地市场秩序的威胁,进一步完善土地补偿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马斌 《价值工程》2014,(7):304-305
全面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不仅是维护农民权益和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也是落实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以及提高土地管理和利用水平的客观需要,更是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8.
河南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和谐土地利益机制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同民 《企业活力》2010,(10):62-67
当前,由于农村土地的和谐土地利益机制没有建立健全,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农民的合法地权和各级政府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积极性。本文拟从完善土地征收和征用法规、规范政府农地征收和征用权、培育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完善农地补偿制度、健全农地征收和征用程序、构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对构建和谐土地利益机制进行研究,以期在农地非农化进程中为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地权及其相关利益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顾为 《价值工程》2010,29(26):49-49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生产、购销、加工等互助合作经济组织。是继土地家庭承包制以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本文在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金融扶持在这个全新市场中极其缺失。对一些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了促进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乡"两栖占地"形成受土地保障功能牵制、土地收益功能吸引、乡情乡愁牵绊、城乡文化差异阻滞等因素影响。城乡"两栖占地"农户宅基地退出存在宅基地所有权主体虚位、使用权权能残缺、宅基地产权与房屋产权分离、使用权登记制度不完善等制度障碍。"百村调查"结论如下:农村"两栖占地"情况严重;农村"两栖占地"者多为经济实力较强的"能人";影响"两栖占地"农户退地的主要因素是"留恋乡情"。促进"两栖占地"农户退地的政策建议为:民主施政,让宅基地制度改革代表最广大农民的利益;科学施政,让宅基地退出政策更加符合农户愿望;精准施政,让政府宅基地退出行为更加人性化;重建信誉,让农户在宅基地退出中更加拥有获得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