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以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公司治理效应的衡量指标,从负债总体水平、债务期限结构和债权人性质三个层面对上市公司的债权融资治理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债权治理表现出弱化的特征;长期债务和企业债券融资的治理效用是显著的,而商业信用融资与银行借款均不能对上市公司经营者形成有效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2.
融资结构视角的上市公司治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之间存在天然的联系,不同的融资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及其效率.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低效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股权结构、资本结构、债务结构的不合理造成的,优化融资结构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资本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和依据,不同的资本结构产生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通过分析公司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阐明公司股权融资的治理效应和债权融资的治理效应。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在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债务融资比例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尹爱华 《当代经济》2007,(14):76-77
日德公司的融资结构以债券融资为主,采取以债权融资治理为主、股权融资治理为辅的融资治理模式.银行处于日德公司治理的核心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主银行体制.影响债权融资治理的有效性主要条件是债权人性质、债权集中度、企业债券市场和破产法.改变我国债权融资治理不充分的现状,必须改革商业银行,完善破产法及发展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5.
与银行等债权融资方式相比,风险投资等股权资金提供者更偏好于直接参与公司治理,并且更多地集中在风险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本文从债权和股权资金提供者收益结构的差异出发对这些现象提出理论分析:第一,债权资金提供者希望降低项目收益低于偿债水平的概率,故偏好以监督方式间接参与公司治理;第二,由于高于债务偿还水平的项目收益并不能为债权资金提供者获得,故其参与公司治理的强度低于股权资金提供者;第三,预期到资金提供者的最优公司治理方式和强度后,中小企业应该为风险较大的项目寻求股权融资,为风险较小的项目选择债权融资,以求企业期望价值的最大化。这个理论框架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如何加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公司治理与市场价值   总被引:188,自引:4,他引:188  
本文就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与公司治理、公司市场价值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占总资产的比重不大 ;总体上债务融资具有加强公司治理、增加公司市场价值的作用 ,但是对于少数资产负债率非常高的公司 ,这种作用并不显著 ;市场对公司发行债券有积极的反应 ;同时债务融资起到了传递公司业绩的信号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中国社科院披露的我国247座城市地方政府性债务对金融稳定影响的评价指数,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对上市企业债务融资与资本性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理。研究发现,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较好地区相比,处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较差地区的地方政府控股国企,其杠杆率均显著较高,但企业资本性投资效率却显著较低,企业产能过剩的财务特征十分明显。这表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会显著影响微观企业的投融资,并且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越差,透过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或干预,通过预算外举债,政府“杠杆”有转化为企业“杠杆”的风险。本文明确了“去杠杆”究竟应去谁的“杠杆”问题,对理解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转变为“内涵型”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日德公司的融资结构以债券融资为主,采取以债权融资治理为主、股权融资治理为辅的融资治理模式。银行处于日德公司治理的核心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主银行体制。影响债权融资治理的有效性主要条件是债权人性质、债权集中度、企业债券市场和破产法。改变我国债权融资治理不充分的现状,必须对商业银行进行改革,完善破产法及发展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9.
尹爱华 《当代经济》2007,(7X):76-77
日德公司的融资结构以债券融资为主,采取以债权融资治理为主、股权融资治理为辅的融资治理模式。银行处于日德公司治理的核心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主银行体制。影响债权融资治理的有效性主要备件是债权人性质、债权集中度、企业债券市场和破产法。改变我国债权融资治理不充分的现状,必须改革商业银行,完善破产法及发展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10.
杠杆治理、预算软约束和中国上市公司绩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概述西方金融理论中债务融资的公司治理功能文献之后,本文主要探讨预算软约束下的杠杆治理是否有效这一学术问题。选用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发现随着银行贷款规模的增大,经理层的公款消费和自由现金流增大,企业效率和公司价值下降;然而,董事会成员替换频率没有显著关系。在我国,债务融资非但没有提升公司治理,反而扩大了经理的代理成本。这一反常的金融现象来源于预算软约束,并且引致了我国的银行坏账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雪 《经济与管理》2006,20(6):69-71
固定资产投资过热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门问题。固定资产过度投资受到企业内部机制的影响,因此,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探索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只有通过完善相关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从内部机制上约束这种非效率的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2.
标准的公司治理理论是以非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的,这一理论并不适用于定位于长期金融和资产管理功能的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信托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在治理目标、产品、信托合约、资产结构、两权分离、委托代理关系、政府管制等方面表现出的特殊性使其区别于一般公司。我们应根据这些特殊性对标准的公司治理理论进行修正,构建真正适应信托投资公司治理的理论及框架。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新型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及改革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一直是改革的重点之一。随着国企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这一问题从形式上可以说已经得到解决。然而,2004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充分说明,公司治理结构在国企中还未真正确立,或者说是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国有公司治理低效的根源是产权问题,因此,只有在产权改革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真正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4.
所有制、制度环境与公司治理效率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资本所有制作为资本所有权的制度安排是企业有效治理的前提条件。企业治理制度的形成具有路径依赖的特性 ,是与各个国家和企业所处的环境因素分不开的。在既定的经济技术和制度环境下 ,只要企业所有权安排得当 ,任何与其经济技术和制度环境相适应的资本所有制形式都是可以有效的。衡量治理效率的标准是治理成本的最小化或治理主体收益的最大化。为了提高治理效率 ,我国应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适时进行治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并努力创造适于企业生存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我国公司制企业,为了约束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我们认为在中国这种二元制公司股权结构模式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并不是一定能保证选出真正代表中小股东利益的代理下,并且重要的是这种模式并不能保证实现公司治理的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实现公司治理目标,则要大力发展基金业,通过基金业的发展来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把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群体”与“准群体”的冲突改善为“利益群体”间的冲突,以此形成一种权利相互制衡的格局,从而保证公司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理论前沿综述   总被引:82,自引:0,他引:82  
1 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 ,美国股市又相继爆出了安然、世通等一系列丑闻 ,公司治理问题一直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政府将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视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 ,而加入WTO的承诺使得全面系统地处理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紧迫。本文试图在契约 (激励 )理论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公司治理的最新进展作一回顾和评述 ,以期为所有关注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的人士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治理公司的目的在于实现治理收益的最大化。笔者结合对内、外治理机制的分析,提供一个关于公司治理收益最大化的均衡模型,并指出实现这一收益最大化的可能途径。通过对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公司治理模式及其运营效率的比较,以及对日本和德国公司治理最新动向的考察,我们认为,公司外部治理及其机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考证了两种典型的公司治理模式的特征,效率和演变趋势,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并得出结论:现实的国情和西方公司治理的演变趋势决定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路戏只能是首先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未来应朝着以内部治理的主、外部治理为辅的博采众长的混合模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管理问题,呼唤着城市治理理论的创新。治理理论广泛应用于城市治理领域,借鉴两权分离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及超产权理论等发展比较成熟的公司治理理论,建立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执行经理组成的行之有效的城市治理结构,可以实现由政府单一管理控制为主导的模式转向城市治理的多中心模式,这也是我国城市治理未来发展的理论导向和实践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