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废弃物资源化是解决废弃物重要的、可行的途径。本文就在此模式下废弃物资源化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一、循环经济(一)内涵。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它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彻底改变“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直线、单向流动的传统经济模式,使得整个经济…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是废弃物管理战略转变的需要和产业链的有机延伸,是把“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单环式”的线性经济,改造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多向多环式相结合的反馈经济及循环经济综合模式。三门峡市在果品业和畜牧业经济发展中始终坚持把大农业生产领域中引入循环经济理念,促使农业生产与生态环保相融合,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冷文如 《山西农经》2022,(7):144-146
生态宜居是提升乡村发展质量的保证。农村畜禽污染背景下养殖废弃物利用率过低是乡村环境治理面临的难题,而循环经济为缓解畜禽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行性。基于循环经济“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模式,以广西玉林市福绵区粪污资源化利用实践为例,总结构建了以经济效益为动力、借助市场机制和主体责任落实运行、以严格执法监管为约束的新型农村畜禽污染治理机制,并提出了构建资源循环利用分工体系、多元主体参与、城镇发展与环境管理相结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设“零污染村庄”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宜居乡村的新方法,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新途径。本文应用协同治理分析框架,以浙江省源头村为典型案例发现,当前源头村建设“零污染村庄”的实践逻辑是以污染预防控制为前提、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关键、以清洁能源推广为重点、以环境教育传播为核心、以环保公众参与为保障,从而打造了一个环境优美、生态经济、社会凝聚的乡村振兴样板村。源头村在建设“零污染村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治理主体、高效率的治理机制、多类型的治理资源以及共识性的治理目标的创新模式,并且通过学习机制、行政机制以及社会机制来保障“零污染村庄”创新模式的发展。为进一步发挥“零污染村庄”治理优势,提升乡村振兴绩效,未来需要从明确各主体角色定位、塑造合理性治理结构、合理配置多类型资源以及达成共识性集体行动,从而更好地推进农村环境善治目标。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它主要是通过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生产—消费—再循环“的模式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将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来换取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基本原则,以“低消耗、高效率、低排放”为重要特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从而达到用最小的资源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目的。所以它是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传统经济模式,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的一场深刻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作为管理土地、矿产和海洋等自然资源的国土资源部门,负有重大的责任,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它从资源的减量化、低消耗,到高效率、再利用、低排…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农村环境逐步恶化、乡镇污染加剧、乡镇企业分散、治理难度较大的现况,以循环经济为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提出了利用湿地资源处理乡镇废水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并构建了乡镇循环经济模式示意图。结合临沂市河东区八湖镇实际情况,构建了利用河湾湿地和荷塘湿地处理八湖镇农产品加工废水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框架,并提出了八湖镇废水资源化利用实施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 生生不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指用自然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不同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  相似文献   

9.
从循环经济角度论农村生活污染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军 《农村经济》2006,(4):99-101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解决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坚持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循环经济中求发展,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以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质量和综合效益。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成都市城乡生活污染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在统筹治理城乡生活污染中实现资源循环使用的基本原则与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指的是物质、能量进行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在环境方面表现为低污染排放,甚至零污染排放。循环经济的模式,可简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传统经济的特点是两高一低,即高消耗、高污染、低利用,而循环经济则表现为两低两高,即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其本质是生态  相似文献   

11.
农村循环经济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及良好模式循环经济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全新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原则是3R:一是Reduce,即“减量化”,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节约资源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二是Reuse,即“再利用”,  相似文献   

12.
依据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现状,根据循环经济理论与3R原则,在森林资源、林地资源的复合基础上,构建国有林区木质资源与非木质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以便将有限的森林资源和废弃物作为一种循环使用的原材料,形成一种"森林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是我国雾霾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要想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京津冀循环经济区域协同发展,不仅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区域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突破口。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在系统梳理北京、天津、河北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个方面提出了京津冀地区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的基本途径。农业方面,根据资源禀赋统筹整合农业生产区,建设各类生态产业园,推动农业循环发展;工业方面,按照循环经济理念统筹规划空间布局,建设改造现有产业园区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构建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体系以减少污染物向外排放;服务业方面,基于比较优势合理规划服务业布局,有序推动产业转移与承接,大力发展现代低碳服务业。在当前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从产业角度提出京津冀循环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对区域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自然法”农业主张农业生产过程尊崇农作物的自然发生机制,实践的核心是土壤营养的“微生物富集培肥”和植保的“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通过对河南省的典型案例研究,发现三地农业农村废弃物治理中,农村废弃物制肥、养分回归田园土壤系统的农业自然法传统与“种—养—沼”“绿色种植养分平衡”“新型农村社区中消纳物管理”等现代生态管理的相得益彰,揭示了秸秆全量化农艺农技创新、技术性废弃物污染控制及“控源、洁流、增链”等绿色生产生活流程再造的政策意蕴。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实质是生态经济;出发点在于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基于循环经济的矿产资源开发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保障。矿产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与污染,应该采取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文章针对矿业特点,从企业、产业园区、城市和区域三个层次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面对经济发展中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我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同时,如同“知识经济”一样,“循环经济”已经融入我国主流经济概念当中,将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现代经济发展在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自然资源供给的紧张,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传统经济不同,循环经济是遵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规律的一种闭环式的实现物质资源连续利用的现代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以减量、再用和循环(简称3R原则)为基本准则,使废弃物排放量最小化,有效地循环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生态振兴背景下,农用地膜污染治理已成为关注重点之一。系统研究如何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引入农用地膜污染治理过程,实现“谁污染,谁付费”的农用地膜产品生命周期闭环,可为全国农用地膜污染高效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方式和经验。[方法]文章在系统梳理农用地膜治理政策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系统研究了农用地膜回收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建立、运行、发展的途径和规律,提出地膜污染治理过程中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市场化模式的影响机制。[结果]市场化模式制度嵌入的失效,是农用地膜残留污染治理问题的主要症结,生产者责任延伸制重新建立了地膜残留污染治理责任的分摊机制,是更为可靠的市场化模式,但其构建也陷入“市场化模式实现条件的苛刻性”和“企业垄断的必然性与市场配给的竞争性之间的矛盾”双重困境;此外,从具体原因来看,制度嵌入影响机制还包括政府投入机制建立、企业责任落实与利益诉求的平衡,以及农户价值诉求识别偏差等方面。[结论]因此,政府应在推动和维护机制建立运行过程中,完善制度保障,考虑企业利益导向,帮助农户识别价值诉求,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跳出困境,有效融入农用地膜市场场域,引导构建市场化模式。  相似文献   

20.
"多位一体"农村循环经济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以贵阳市为研究区域,探索适合农村的"多位一体"循环经济模式。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沼气生态工程,构建循环经济模式的还原系统;配套发展养殖业,构建循环经济中的养殖系统;推广沼肥综合利用,打造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同时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实现环境治理与"多能互补";另外还开展新型材料沼气池的研发,发展"农家乐"农业绿色旅游,延长农村循环经济"资源链";创建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保证模式的实施推广。在5年的探索过程中,该模式在项目区域内达到了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