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是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作为国际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一个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务中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一原则,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第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经济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即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该原则是企业在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在新颁布的准则体系中大都有其影子。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突出了经济业务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用举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中应遵循的重要原则,能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相关、更真实.该原则要求企业须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即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当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外在表现不一致时,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注重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该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得到广泛应用,涉及财务会计运行的每一环节,现举例说明。[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如果遇到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一致的交易或事项时,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由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充分体现了对经济实质的尊重,能够保证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事  相似文献   

5.
试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实际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第2款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明确表示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这一原则对于完善我国会计理论,指导企业会计实务,保证会计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基本概念在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往往过分依赖于会计制度来核算所有的经济事项。但有些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往往与其法律形式明显不一致,使会计人员无所适从,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该项经济业务的实质,从而带来会计信息的…  相似文献   

6.
"实质重于形式"是《企业会计制度》新增的一项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该原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项制度,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公布的《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结构》中认为:"信息如果要想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具体而言,如果交易或事项的实质与其法律形式不一致时,会计人员应当根据其经济实质而不是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  相似文献   

7.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推出的又一项一般性会计原则。它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遵循这一原则,体现了对经济实质的尊重,能够保证会计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因而,这一原则的推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会计理论,指导企业会计实务,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1在相关资产确认中的体现 比较理想的计量模式,应能从实质上反映该项资产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和未来的经济利益。所以,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过…  相似文献   

8.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关于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规定中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所谓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在具体会计实务中,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往往存在着与其法律形式明显不一致的情况。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并不总能可靠地反映其实质内容,会计信息要客观地反映交易或事项,就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而不能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虽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的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中未包括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但它是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在处理具体交易或事项时所经常运用的原则,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我国近年来颁发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中,大量运用和体现了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9.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财政部2000年1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新增的一项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具体可表述为: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事项的法律形式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经济实质,如果企业仅以其法律形式进行会计核算,那么,得出的结果有可能与事实不相符合,不管企业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或是恶意的,都将误导信息的使用者,使其作出错误的决策,从而造成巨大的损失。在租赁业务中也是如此。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了会计核算应遵循12项基本原则,而《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第2款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即实质量于形式原则。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体现了对经济实质的尊重,能够保证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前提。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根据企业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不确定的会计事项或交易及报表的编制应采用的原则、方法、程序等进行的选择和判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会计》2003,(8):45-46
为规范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从事的融资业务的会计核算,现对有关业务的会计处理规定如下: 一、应收债权融资业务的会计处理原则 企业将其按照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销售合同所产生的应收债权出售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充分考虑交易的经济实质。对于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有关交易事项满足销售确认条件,如与应收债权有关的风险、报酬实质上已经发生转移等,应按照出售应收债权处理,并确认相关损益。否则,应作为以应收债权为质押取得的借款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财政部2000年1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新增的一项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具体可表述为: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事项的法律形式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经济实质,如果企业仅以其法律形式进行会计核算,那么,得出的结果有可能与事实不相符合,不管企业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或是恶意的,都将误导信息的使用者,使其作出错误的决策,从而造成巨大的损失.在租赁业务中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对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法律、法规、会计核算理论和原则等,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对经济业务性质进行深入分析,客观公正地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过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会计工作面临很多新问题和挑战,尤其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一项会计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会计原则的规定主要集中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方面,具体体现在第十二条至第十九条。要求企业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制度》的出台实施,对会计工作产生了深远、重大的影响。通过新制度与行业制度的比较,可以看出在会计核算方面有了较大的改革和变化,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认真学习、掌握新制度,树立新观念,以适应会计制度的改革。新制度要求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要充分重视会计职业判断。会计职业判断在新制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核算原则中的体现。如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新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了会计核算应遵循12项基本原则,而<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第2款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即实质量于形式原则.  相似文献   

18.
确认与计量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从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到应用指南,所规范的核心内容,是对会计要素和经济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其中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构成了各项会计政策的主要内容,这也是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等国际惯例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论小企业会计中稳健性原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耿文秀 《绿色财会》2006,(10):52-53
稳健性原则又称为审慎性原则或谨慎性原则.其解决的是会计对一些经济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等诸方面存在不确定性时如何进行选择的问题,即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诸方面,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不得少计负债或费用,也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应用稳健性原则不仅会使会计信息建立在考虑企业各种风险的基础上,避免夸大利润和权益、掩盖不利因素.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而且也可以抵消管理者由于对企业各种风险考虑不足而盲目乐观的负面影响,有利于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20.
财务会计和税法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对收入的确认提出了明确的标准,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而企业所得税法以课税为目的,对收入的确认在作出原则规定的同时,还必须保证税收的及时足额缴库、堵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