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研究交通发展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构建了一个从市场分割视角出发的研究框架,利用2000-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交通发展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不同程度市场分割下交通发展所产生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以铁路密度与公路密度衡量的交通发展提高了地区间的交流,对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会受到市场分割程度的影响,继而根据"冰山成本"模型定义了市场分割指数,发现其对地区发展的倒U形非线性影响作用于自身的同时,也使得交通发展促进作用的发挥存在异质性,相比于发达地区,交通发展在TFP水平较低的省份更能够发挥其正向影响,中部与东部地区传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趋于饱和,应加强"新基建"的比重,尽早摆脱边际效应递减的困局.  相似文献   

2.
加大信息化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积极推进物流数字化发展对推动物流降本提效和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用面板因子分析方法对物流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并用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信息化和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信息化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物流信息化对周边地区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物流信息化规模和物流宏观发展水平对本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均具有积极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直接效应中,物流信息化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增的积极影响,且对周边地区均存在积极的溢出效应,从各分指标来看,在东、中部地区物流信息化规模和宏观环境对本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均有积极影响,但在东部地区不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中部地区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溢出效应为正,西部地区宏观环境并不具有正向直接促进效应,但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为促进我国物流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从加大物流信息化投入、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和政策协调力度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因素有多种,从全国层面看,专业化有负向的影响,多样化有正向的影响;但从分地区来看,虽然专业化仍是负向影响,但多样化对创新绩效影响由于受到企业规模等控制变量的约束呈现东中西部不同的特征,东部为正,西部不显著,中部为负。在控制变量的影响方面,公路里程等交通设施、人力资本投入、技术人员投入比例等对创新产出有正的影响;企业规模在东部地区有负的影响,中西部为正的影响;创新投入则影响为负。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97~2008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FDI对我国地区物流发展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文中采用单位货运量产生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单位货物周转量产生的地区生产总值来描述地区物流发展水平。研究发现,FDI有利于提高我国地区物流发展水平,在不同地区,FDI对其物流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和主要影响因素不同,我国地区物流发展水平也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和物流主要运输方式相关。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提高我国整体物流从业人员的相对工资水平,东部FDI对物流从业人员工资的正向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提高我国物流整体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国30个省市2000—2019年的多个指标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方法计算中国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利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解析了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并分不同时段、不同地区地深入描绘了其影响的差异与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9年,中国区域间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表现出了空间相关性。(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公路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高明显表现出直接的促进作用,而铁路主要则是通过其溢出效应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其系数为1.196。(3)就分时段的估计结果来看,2001—2007年铁路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持续显著的正向影响,其总效应的值高达2.014,而08年之后,由于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超前的发展,因此其影响力将对后续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及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带来持续的贡献。(4)就分地区而言,密集的铁路网的建立已使中部地区的经济质量的提升从中获益,而对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的主要是当地公路的修建。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的物流发展的4个阶段,对我国的物流发展历程做了简单的梳理,然后运用无量纲化方式对我国各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做出了测度和评比,结果发现我国物流的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是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最后分析了我国现在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需求的角度研究制造业的投资对物流行业发展产生的作用,分析其作用渠道,利用29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的投资对物流行业的发展有正向影响,进而通过分析2001年和2009年的截面数据,得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开放其影响程度逐渐显著,即这一正向作用不断增强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杨亚  巩杰 《科技和产业》2011,11(11):84-88
运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选取货运量为指标,根据统计数据建立了青海省铁路和公路物流需求规模模型,并对青海省十二五期间的物流需求规模进行了预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青海省物流业发展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SFA方法的我国区域物流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坦  王玲 《港口经济》2008,(12):46-49
在构建对数型柯布一道格拉斯函数的基础上,本文运用随机边界分析法(SFA)对我国27个省市2003-2006年间的物流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实际GDP、物流网络密度、有无物流枢纽和技术人员比重等因素对物流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我国各省市的物流效率在时间维度上逐年提高,而且各省市间物流效率差距逐渐缩小,但地区间的效率差距却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沪深A股的环保类股票为研究对象,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分析师文本进行分析提取,探究作为市场重要信息中介的分析师的环保关注度对环保类股票的市场影响。文章对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239834份上市公司研究报告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分析师对环保的关注度对环保类股票市场带来短期的正向作用,表现为在控制了传统的分析师定量预测信息的情况下,当分析师关注度增加时,环保类股票的短期累计超额收益率也随时增加,而这种正向关系会随着分析师语调的正面性的增加而变得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分析师对环保的关注度与环保类股票市场的正向作用随着环保规制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存在明星分析师时价格发现作用变得更加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了在小市值和低估值公司中,这一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方润泽 《杭州研究》2008,(1):110-112
中国东部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期,物流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当经济发展快于物流建设时,落后的物流设施必将阻碍经济发展。本文提出货物周转零换乘的概念,在公路、铁路、水运规模物流结点建设物流基地,减少物流环节、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切实提高物流效率,改善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一)物流交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京沪高速、曰东高速、新亚欧大陆桥铁路、沿海铁路大通道在境内纵横交错,4条国道、14条省道结网相连,临沂机场建设规模4C级,为国家二级机场。截至目前,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2316.4公里,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130公里;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实施成效,存在地区结构性差异。本文构建总量指标与密度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统计数据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科技人才政策成效。研究发现,2002-2011年,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科技能力指数差距有所发散,而科技产出效能指数差距有所收敛,表明新时期我国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和流动政策没有逆转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科技能力差距发散趋势,而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在中西部地区产生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全国30省2011—2020年面板数据测度碳排放绩效,并构建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人口老龄化与碳排放绩效的关系,并通过PSM-DID稳健性检验以增强门槛效应结果可信度。实证结果表明:(1)人口老龄化对碳排放绩效有正向影响,且存在门槛效应;(2)城镇化率作为门槛变量,发现其存在单门槛效应,并跨越门槛值后促进效应显著增加;(3)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对碳排放绩效产生正向作用,而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对碳排放绩效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基于SORM-BCC和Malmquist的DEA-Tobit模型对中国食品饮料行业44家主要上市公司2002-2009年间的经营绩效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静态来看,受规模效率限制,综合技术效率均值普遍偏低;第二,动态来看,技术水平变化是TFP增长的强劲来源,但是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呈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影响了TFP的进一步提升;第三,资产周转率以及人均资本均是正向影响食品饮料公司综合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的显著因素,公司规模亦产生正向影响,但是稳健性较差,而上市年龄则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第四,只有资产周转率对纯技术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它环境变量的影响缺乏显著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基于SORM-BCC和Malmquist的DEA-Tobit模型对中国食品饮料行业44家主要上市公司2002-2009年间的经营绩效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静态来看,受规模效率限制,综合技术效率均值普遍偏低;第二,动态来看,技术水平变化是TFP增长的强劲来源,但是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呈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影响了TFP的进一步提升;第三,资产周转率以及人均资本均是正向影响食品饮料公司综合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的显著因素,公司规模亦产生正向影响,但是稳健性较差,而上市年龄则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第四,只有资产周转率对纯技术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它环境变量的影响缺乏显著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7.
以2006—2018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地区能源效率,并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碳交易政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国碳交易政策对全国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有助于能源效率的提升,但其对不同区域的影响不同,碳交易政策对东部地区能源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对中、西部地区能源效率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对中介效应的分析发现,中部地区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均发挥正向中介效应,而产业结构调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存在遮掩效应,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的中介作用不显著.东部地区绿色技术创新、能源结构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中介作用均不显著.因此,应适当减少东部地区免费初始碳配额,加快中、西部地区碳交易市场建设,提高产业结构调整质量以提升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柯布和道格拉斯的C-D生产函数模型,构造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并以人口规模、产出规模、产业结构、能源效率、科研投入等经济增长因素为解释变量,对西部地区1991-2009年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人口规模与产出规模对碳排放的正向影响程度逐渐减弱,科研投入对碳排放产生负相关效应,能源效率对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技术差距、创新环境与企业自主研发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内生技术进步增长模型中引入同时包含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研发投入的知识生产函数,以探讨后发国家企业自主研发强度的决定机制,并利用1996~2008年省级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结构数据检验国内外技术差距、技术吸收能力、创新环境和研发能力等因素对中国企业研发强度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对企业研发强度的单独作用不显著,主要通过与开放程度、人力资本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企业研发决策;近年来技术引进效率的相对下降不利于总体研发强度提升却有利于促进企业自主研发;研发环境因素中企业研发密度对自主研发强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地区经济规模、大企业比重和政府研发投入比重却有一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2003-2014年全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矩模型,从城镇化综合评价体系出发,实证分析城镇化与FDI对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全国层面上城镇化水平对居民消费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不同地区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有明显差异;FDI对居民消费增长存在正向作用,其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且具有滞后性;城镇化与FDI的交互作用对促进居民消费呈显著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