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戒酒     
从孩童记事起,在我的印象中父亲除了喜好喝酒似乎没有什么其它的爱好,工作之余的八小时之外父亲主要靠喝酒打发时间,酒自然就成了父亲每天生活的必需品。父亲与酒有难以割舍的情怀,不知道父亲从什么时候开始饮酒,只知道父亲太爱饮酒了,有时家里吃饭时缺少个孩子,他会疏忽,但没了酒,父亲就像失了魂似的,小时候感觉酒就是父亲的命根子。我从小并不讨厌也没有理由反对父亲喝酒,就觉得他没我们可以,但没酒却不行。一日三餐中,父亲除早上不喝酒之外,中午和晚上各喝一次,日日如此,月月照旧,年复一年,喝酒的习惯成了自  相似文献   

2.
贫困是家庭唯一的"资源" 我叫余志强,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市龙洞乡康家村.父亲叫余友田,母亲叫沈丽辉,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我懂事以来,就知道家里很贫困.父亲是个老实农民.为了维持一家五口的生计,1991年9月他到乡石灰窑去打工,负责最危险的凿眼放炮工作.1992年4月11日下午,我放学刚出校门,就碰上本村的李村长,他见了我就说:"志强,你父亲在乡石灰窑炸石头受了伤,快回家去安慰你母亲".我拼命往家里跑.谁知母亲受不了这个打击当时就疯癫了.安顿好母亲后,我们又往医院跑,赶到乡卫生院,只见父亲全身除了脚掌和嘴巴露在外面外全身都用绷带包裹.一路上邻居不断叮嘱我和哥哥姐姐,见了父亲不能嚎哭,不然对父亲治伤不利.我和哥哥姐姐见了父亲真的没有嚎哭,但泪水却象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落.  相似文献   

3.
林涛 《湖南地税》2009,(3):43-44
回想起来,我与收屠宰税这行当还是有渊源的。我小的时候,父亲在生产大队干秘书,还兼了代征员,每逢开秧门(插秧)、过新年或是娶亲嫁女这些好日子,乡亲们就要杀猪。而杀猪就要来父亲手里扯税票,完屠宰税。学会歪歪扭扭写几个字后,父亲偶尔也要我帮忙开票收税。是那种定额税票,填上名字和日期就行。交税者常有抱怨,父亲却习以为常,一笑了之。我也长久的纳闷,人家辛辛苦苦养的猪,凭什么要收税呢?  相似文献   

4.
感悟人情     
耄耋之年的父亲常遗憾没能给我留下什么财富,就一册账簿。那是识字不多的父亲的手迹,或许父亲担心他会突然间辞世,就将账簿及早转给了我。一天。我偶然翻了翻,其间有些东西,是我怎么也读不懂的。  相似文献   

5.
我看父亲     
同往年一样,刚进腊月门,远在老家的父亲就打来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家过年。为这事妻子前几天就和我商定,儿子过几个月就要参加中考,正好趁放寒假的时间补一下英语。今年就不回老家过年了。但此时此刻,听着父亲急切而充满期待的声音,耳边又响起了《常回家看看》那首传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我稍加斟酌就打定了主意,告诉父亲单位一放假就回去。放下电话。我心里一阵释然,可往事却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6.
王琳 《涉外税务》2004,(5):22-24
2004年第2期《涉外税务》上刊登了我亲爱的父亲王选汇有关“调整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税收优惠方式”的文章,他在该文中对现有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诸多税收优惠待遇的存舍去留谈了他几点看法,并就如何调整税收优惠方式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在病重期间的病榻上,父亲依然关心着我国内外资企业税收优惠问题,向我重点介绍了他的一些观点和想法。显而易见,我能感到他对此问题的重视和关注。在此,我寻着父亲的思路,在有关我国内外资企业税收优惠待遇方面进行了一些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究,整理出此文与各位商讨,并想以此文向我最敬爱的父亲寄托上我无尽的哀思与敬仰。  相似文献   

7.
小幽默     
《云南金融》2012,(2):32-33
精辟的论述 儿子在一旁翻着父亲的书,似懂非懂地问着:“爸爸,什么叫‘资本’,什么叫‘劳动’?”父亲回答道:“是这样的,如果我从邻居家里借了100美元,那就是说我就有了‘资本’,如果他想从我这儿要回这笔钱,他就必须‘劳动’。”  相似文献   

8.
天涯咫尺     
四十年前国庆节,刚满十岁的女孩,凌晨孤零零守候在兴城火车站候车室,这个女孩就是我,来这里是接从未见面的父亲。据母亲讲,我没出生父亲就去了重庆市,在大山沟搞煤炭勘测。从1959年到1969年,十个春秋,父亲没回过一次家。我是从每隔几个月乡邮给母亲的信件中,得知西南还有一位可以称呼爸爸的人。  相似文献   

9.
父亲是一位老税官,我现在税龄也有18年了,但我的年龄还是没有父亲的税龄长。几乎所有认识他的入都连连摇头,一脸戏谑,说他不通世故,古板,老实,遇事太较真,查账时,一分钱都不会放过。社会中人如此,亲戚朋友如此;就连母亲,也不理解父亲,斗了大半辈子的嘴。从小到大,我都认为别人的父亲比他潇洒,我也一直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感到有些“窝囊”。  相似文献   

10.
身边的榜样     
段纲 《金融博览》2009,(7):67-67
记得我十二三岁时,父亲在离家几公里远的县城信用社工作。那时,我是寨子里的娃娃头,每天大人们一出工,一大群小伙伴就会扛着板凳到我家院坝来“开会”,一起玩“躲猫猫”的游戏,非常开心。但是,当父亲回到家里时,我就只能待在家中,他会守在桌边监视我做作业。那时,我真巴不得父亲永远不要回家来,让我整天开开心心、自由自在地玩下去。  相似文献   

11.
父爱如山     
我从小一直对父亲敬而远之,这种感觉直到我成家有了儿子后才得以缓解。 父亲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学生.也是我们村1990年以前唯一考上过大学的人,从徐州师范学院毕业后他就一直在家乡的中学教书。父亲是个严厉的人,从小大我几乎很少看到父亲对我做出任何亲昵的举动,如对我笑笑或抱抱我什么的。可能我是家中的长子,承载了他太多的期望。虽说我并不笨,但也许儿时过于调皮.以致成绩一直处于中等的水平,偶尔考好也能让他露出笑脸,然而更多的是叹息与责骂。  相似文献   

12.
父亲离开我已整整十五年了。这期间,我几次试图记录下点什么,但一提起笔,父亲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眼前,思绪总被泪水打断。越亲的人,越不知从何说起,越不知该如何刻画那深厚的感情。一  相似文献   

13.
前几天,看到一则笑话,讲一个生性懒惰的儿子,一次父亲让他去买肉,他说:“我懒得动,干脆在我身上割一块得了。”父亲早就因为他懒得出奇而生气了,就真的在他屁股上割了一块肉,看他一点反应也没有,就问他:“不疼吗?”他回答道:“我懒得叫。”  相似文献   

14.
黄大云 《中国金融家》2014,(10):117-117
山路十八弯。它却是通向二郎镇唯一的道路。 冬日的二郎镇热闹祥和,年味浓厚。一大早,母亲就起来送我和父亲去镇上置办年货,母亲一再叮嘱父亲和我小心丢钱,她的担忧不无道理。两年前,父亲拿着卖猪和烟叶的5000元去镇上办置年货,那时候父亲观念旧,还不认可银行卡,自己觉得,钱放在身上或者存到银行的折子上才算保险。  相似文献   

15.
写日记的习惯是十九岁时养成的,那年我刚从学校毕业,就积极响应祖国的征召到部队当兵去了。临行前,父亲送我一个粉红色塑料皮里面印有干山风景区图案的曰记本,让我学着天天写日记。四年后我复员了,把父亲给我的日记本密密麻麻写满了一本子。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我的母亲,我父亲一直以身体健壮著称,年轻的时候据说一棵400斤的树.他一个人就可以扛起。而我母亲可能是因为生了我之后.月子期间没养好.落下了病根.一直病怏快的,甚至在我的老家有“孵鸡娘”的绰号。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对父亲的身体很少关注,似乎觉得他的健康是天经地义的。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博览》2011,(19):20-20
我的童年,生活在美国中西部小镇奥马哈。伴我成长的房子建于20世纪初,1958年父亲花费31500美元买下了它。房子是很普通的独栋小屋,没有围墙,从厨房的后门出去.就到了别人家。我们养了两只猫,还有一条叫汉密尔顿的狗。外祖父母住在只隔两个街区的房子里,我总是步行到外祖母家.等待我的是加了糖果的冰激凌。父亲至今还生活在那栋小屋里,80岁.每天高兴地开着用了20年的车去上班。他说自己幸运.不是因为有了巨大的财富,而是开心他可以做他喜欢的事情。如果你现在某天晚上去我父亲家,可能跟我B岁时看到的场景是一样的父亲穿着普通的睡衣,坐在同一把椅子里,吃三明治和炸土豆条,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18.
一个孩子站在比他高半头的自行车前问父亲:我什么时候会比它高?父亲说,当你会骑自行车的时候,你就比它高了.父亲的话饱含哲理,人驾驭世界的能力越来越大,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9.
父亲想拿工资,想了一辈子。打我记事起,父亲就被村里人叫作"主任"。父亲对这个称呼很满意,也很习惯,似乎被叫作了主任,才能证明自己勤勤恳恳为村里工作的价值,才能证明自己与身边这些农民还是有些不同。  相似文献   

20.
牛缘     
我发着高烧,全身无力,躺在隔壁康太公家那磨得发亮、青青的石门槛上,迷迷糊糊地听着乘凉的人们很大声的聊天。心里则还盘算着下午不要去放牛了吧。然而当我的父亲牵着牛向我走过来的时候,我的幻想彻底破灭了。父亲摸了摸我发烫的额头,还是把牛绳塞到了我手里。那天下午就在山上我们平时歇息的大青石板上,我用小石子刻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