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生物是自然界中一群构造简单的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仍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病菌。国标中食品微生物的指标主要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致病菌一般要求检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对不同的致病菌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笔者认为,在检测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治理污染方面生物修复与传统的理化修复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它是一种以利用生物为主体的使污染物无害化的治理技术,费用低,对环境没有二次污染。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海洋污染环境生物修复中微生物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信息集锦     
以菌治菌 生物除害 美发明防止鸡感染沙门氏菌法记者卞晨光报道:美国农业部公布了一种可有效抵御沙门氏菌污染食品的生物除害技术,美国市售鸡肉的卫生与安全状况可望获得改善。农业部部长格里克曼在讲话中表示,通过人工增加新生鸡雏体内无害微生物的数量,研究人员成功地抑制了沙门氏菌在鸡肠内的繁殖生长,导致鸡肉遭受细菌污染的主要根源已经有了铲除的可能。沙门氏菌一般藏匿于动物的肠内,通过动物粪便传播,经由消化道可传染伤寒、副伤寒和败血症等疾  相似文献   

4.
由于微生物所具有的生物学特征,在食品生产中的多个环节都可能对食品造成污染,因此食品安全中的微生物危害是最难控制的,这就对微生物检验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微生物实验室管理是实验室安全和实验结果可靠的质量保证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实验室应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对样品、样品提取物、操作人员、设备、实验室环境等都  相似文献   

5.
以低温肉质品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储藏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并从中分离出引起食品腐败的微生物。通过研究,共分离出11个菌株。通过形态鉴定和革兰氏染色分析,结果表明,11株菌有7株菌即产酸又产气,4株菌只产酸不产气;有3株菌M.R.试验呈阳性,8株菌呈阴性;有3株菌V.P.试验呈阳性反应;有10株菌H2O2酶试验呈阳性反应;11株菌都不产H2S;硝酸盐还原试验说明分离出的11株菌都呈阳性反应;通过革兰氏染色试验说明,有3株菌为革兰氏阳性菌,8株菌为革兰氏阴性菌。  相似文献   

6.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总结了微生物絮凝剂在絮凝剂产生菌的扩充、培养条件的优化、絮凝剂的提纯、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以及生物絮凝剂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也对微生物絮凝剂的开发前景和新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在进行奶粉微生物检验时,发现的疑似目标菌(大肠菌群)的非目标菌(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过程。提示我们进行奶粉特别是婴儿奶粉中肠球菌监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通报称,在近期上海27家面包生产企业销售的39件样品随机抽检中发现,"面包新语"等3家企业生产的3件面包样品微生物指标超出规定值,其中面包新语面包大肠菌群不合格。通报显示,此次检出不合格的面包新语产品为由上  相似文献   

9.
姚春林  贾微 《科技与企业》2012,(12):331-332
向地层中注入营养物质,激活油藏中的本源微生物,利用微生物的代谢物质提高注水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是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传统的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是采用水溶性的营养体系,并补充定量空气以实现油藏好养菌群的激活和原油的生物降解。水溶性营养物在注入油藏时会沿着高渗透区域窜流,在油藏中滞留时间短,微生物利用程度低,生物产物与油藏岩石和流体相互作用时间短,这是造成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现场效果不明显或见效慢的主要原因。我们通过室内研究优选出了一种新的营养体系,将该营养液注入地层后,既能激活地层中的本源微生物,促进其生长和代谢,实现驱油目的,又可堵塞地层大孔道,延长作用时间,提高注入水的波及体积,达到调驱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阐述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废水处理和其它方面的应用,并对微生物絮凝剂的开发前景和以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食品污染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因此食品检测方法的基本需求是快速和准确,有效分析技术对于食品安全工作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对比分析全自动微生物定量分析仪检测技术和传统检测技术,检测海产品和烘干机肉微生物,结果是前者检测敏感性和准确性都比较高,但是也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分析了河道底泥污染治理常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对比了三种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通过投加复合微生物菌液和固定微生物小球用于河道水污染控制的方法。通过实验分析与研究,总结了两种投加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工程实例结果表明,采用微生物小球及菌液联用可显著改善河道水质,原位修复河道水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该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去痛片为复方制剂,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学验证时应检查细菌、霉菌、酵母菌及大肠埃希菌项目,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用于该药品的检查。文章采用稀释法检查细菌、霉菌及酵母菌含量,采用常规法检查大肠埃希菌含量,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物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微生物是有机污染物的重要分解者。在重金属超标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系统后,会使微生物的活动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累积在活性污泥体内,导致污水生化处理效果恶化,无法实现正常污水处理生产。文章以福建省某污水处理厂管理经验为例,阐述该厂如何通过借鉴医生治病的机理采取感官、理化、专项三种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从工厂内部和外部予以应急管理控制,使生化处理系统微生物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确保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5.
去痛片为复方制剂,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学验证时应检查细菌、霉菌、酵母菌及大肠埃希菌项目,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用于该药品的检查。文章采用稀释法检查细菌、霉菌及酵母菌含量,采用常规法检查大肠埃希菌含量,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设计、清洁;食品微生物检测人员;食品微生物检测的标准品、对照品、微生物检测仪器以及微生物检测实验操作中的质量控制方法等方面探讨了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的注意重点、控制方法,以期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加强食品微生物检测数据对生产的指导作用,充分利用食品微生物检测数据,使其为产品改进和新产品开发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食品微生物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中存在的弊端,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本校实验教学和实训条件,从实验实训课程教学体系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微生物综合实验室和校外实习点的建设、考核的方式等几方面入手进行了改革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去痛片为复方制剂,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学验证时应检查细菌、霉菌、酵母菌及大肠埃希菌项目,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用于该药品的检查。文章采用稀释法检查细菌、霉菌及酵母菌含量,采用常规法检查大肠埃希菌含量,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9.
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本文从传统的沙门氏菌检验方法五大步骤出发,根据平常的工作经验,就如何避免食品沙门氏菌漏检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是指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增加石油产量的一种石油开采技术。目前,世界各主要产油国都把微生物采油技术,确定为新一代采油技术重点研究。为了提高外围油田采收率,解决主力油田剩余油开采难题,大庆油田有近百口油井通过微生物采油矿场试验,累计增油已逾2万吨,投入产出比为1:5。由此可见,随着这项技术的逐步完善,微生物采油将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本文笔者深入分析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一些优越性及这项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