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语法学需要一种句法符号,汉语句法符号只是其中之一。在句法符号的视野里,语言的生成是一个随时可以直观的过程。使用Tgl、Wzt和Jdl三个汉语句法符号,则描写出了语言生成的基本过程和句中的基本语法关系。  相似文献   

2.
《消费导刊》2011,(3):111-111
新词语是语言对社会变化表现最敏感的部分.它凸显了语言的动态变化,是语言篮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五个方面对2008年汉语新词语体现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3.
刘琳萍 《商》2014,(49):263-263
说起资源,我们一般会想起自然资源,但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语言也开始进入资源研究的范畴,语言资源作为一种特别的资源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了对语言资源的管理与开发进行了研究。汉语作为人类语言中最重要的一种资源,汉语资源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品牌》2015,(6)
Talmy将汉语与英语分类为卫星框架语言,然而对于汉语的划分存在较多的争议。Slobin则将汉语划分为等位框架语言。戴浩一等学者认为汉语应归为复杂框架语言。Slobin和戴浩一等都是在Talmy原有的事件框架类型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补,即对Talmy理论的不断细化与增补。  相似文献   

5.
《品牌》2014,(1)
本文从分析汉、英语言结构入手,探讨如何将重"意合"的汉语译为重"形合"的英语,并从"将‘主题语言’译成‘主语凸显语言’、将人称译成非人称、将汉语意象译成相应的英语意象",三个角度分析"整合汉语思维,纳入英语框架"的具体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丁佳 《商》2014,(49):264-264
语言资源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汉语是人类最重要的语言之一,《汉语资源及其管理与开发》对汉语资源从本体和应用角度进行研究,详细介绍了汉语资源的内容,并对其管理和开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辛科  王玲玲  王磊 《消费导刊》2009,(13):208-208
网络语言是对传统汉语语法、语义的一种颠覆,它使很多汉语词汇在原有意思的基础上又多出了一些新的意思,使汉语中的歧义现象加重。此外,网络语言大多也不符合语法规范,这对正规汉语语法的传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当网络语言日益成了年轻一代的口头禅时,语文老师们却在为中国的语言文化和语言教学问题而担忧。在他们眼中,网络语言已经严重冲击了中国的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8.
崔文娟 《品牌》2014,(9):102-102
古汉语(文言文)是脱胎于口头语言的,可以设想从书面语还原出古汉语的原貌来。先周发祥地在邰地,但先周最重要的发展时期是在陇东(古"邠"bīn国)度过的,历经500余年。其间公刘、庆节父子在"京"地(今甘肃宁县)建立了古邠国,汉语书面语的源头在邠地,正宗的基础方言是先周语言(陇东方言)。先周语言是先周部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语言,是广义的关中方言,它的灵魂是陇东方言。先周语言(陇东方言)在汉语中的地位,一言以蔽之,它在汉语中居宗主地位。  相似文献   

9.
刘艳 《商场现代化》2007,(10S):222-223
双关.是汉语特有的修辞手法之一,它主要是利用汉语语音或语义的条件,使语句同时兼有甲乙两种语意,或一明一暗.一隐一现,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将两种语意巧妙联系,使之兼而有之,另受众由甲想到乙,由乙再重新认识甲.反复咀嚼,回味无穷。广告创作中恰当使用双关修辞.往往能使广告语言生动形象、幽默诙谐,使人产生美的享受,从而接受商品信息.达到广告的诉求目的。.  相似文献   

10.
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汉语这种语言,掌握运用汉语交际的能力,从而为自己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扫清语言障碍,并且透过它来认识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汉字作为汉语的四大语言要素之一,同时作为汉文化的载体之一,研究中亚留学生从汉字中习得中国文化的现状,不仅有助于中亚留学生的汉字教学研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留学生的汉文化教学,有助于汉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在汉语作为母语的非自然语境中第二语言习得者口语表达中存在着严重的汉语干扰现象,并针对习得者的弱点和难点问题--语言输入的不足,提出了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对策---背诵输入.本文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角度探讨其在克服第二语言口语习得中负迁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将汉语方言的研究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相结合,通过测度江苏省方言与官话和上海话的语言距离,发现地理距离、方言偏僻度和苏沪语言距离都会对江苏省区域经济造成影响,可见,方言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顾列铭 《大经贸》2008,(3):84-85
目前,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但是,国际上有专家认为:英语已经过时,未来社会将轮流使用两三种语言作为交流工具,而汉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有可能成为世界通用语言。根据联合国决定,从2008年起,在联合国使用的中文一律用简体宇。据统计,目前海外约有100个国家的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中文,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3000万,“汉语热”正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温。  相似文献   

14.
由于汉语自成体系,有其特殊规律,强调的是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如果学生脑子里没有词、句、段等基本的语言材料,说话、习作也只能是无米之炊.重视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更是尽快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本文就该如何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从语言习得角度看英语形容词定语后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容词定语后置在英语教学中一直没有得到重视 ,但它却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根据乔姆斯基LAD假说 ,当儿童习得一种语言后 ,就会不自觉地排斥其他语言习得 ,对其他语言不那么适应。汉语的社会背景和语用范畴及其表达方式影响中国学生对英语中这一语法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6.
顾嘉 《品牌》2011,(4):131-132
维特根斯是系统地从语言来思考世界的第一人,在这个意义上,维特根斯坦可以说是语言哲学的奠基人.在其前后期哲学中提出了两种迥异的语义理论,前期他把哲学看做通过分析语言来澄清思想的活动,认为哲学最根本的是逻辑,而不是形而上学.后期他注重使用日常语言,强调语言的不同用法和语言的约定性质,把语言看做是人们的一种言语行为,在言语行为中寻求语言的意义.维特根斯坦哲学实现了哲学从认识论向语言的转向,开辟了现代西方哲学前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董稳娟 《商》2014,(8):61-61
众所周知,现在全球兴起了一股“汉语热”学习热潮,就我们对外汉语教学人员来说,更加积极有效地推广汉语成了当务之急。本文主要从西班牙语言政策的推广出发,来谈谈汉语国际推广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8.
胡璟 《商》2013,(24):89-89
汉语是我国特有的文化,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目前,汉语教学已经发展至国外。国外汉语教学既有发展,其中也包含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汉语教材与教师资源上。现阶段,我国各大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已经对外开放,不过欧洲与美洲使用率较高的汉语教材并非由我国出版。本文主要分析在语言标准构想下,如何实现汉语传播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9.
西亚北非地区是"一带一路"的重点区域之一,语言互通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该地区开展互联互通建设的基础与保障。基于语言结构世界地图数据库(WALS),测算出西亚北非26国与中国的语言距离指数;依据2007年到2016年中国对26国的出口贸易数据,借用扩展的引力模型,考查语言距离对中国向26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语言距离每降低1%,将带动中国对该地区出口贸易1.172%的增长;贸易潜力测算显示中国对西亚北非地区出口贸易潜力巨大。受西亚北非国家宗教氛围影响,提升汉语在该地区推广存在困难,但掌握和使用对象国语言是缩小双边语言距离的有效方式之一,对提升中国对西亚北非地区出口贸易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德富 《商业科技》2011,(8):157-159
语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媒介,但世界并不使用同一种语言。我国涉外经济活动不仅使用汉语尤其使用外语,外语因此成为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因素。这一因素包括语言、外语人的"本质"及其能力,语言与语言有固有差异,语言与语言互换一般会产生新生差异。外语经济学研究在于如何使人的本质及其能力有利于消除固有差异、避免新生差异,实现语言与语言之间恰如其分的互换,使外语在涉外经济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