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龙 《新经济》2009,(1):7-7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连创高速增长奇迹,不仅使综合国力有了大幅上升,还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由此引起全球瞩目。尤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发达国家经济涨幅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国所表现出的信心和气度令人折服。近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在北京发布了《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超于7%,并将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50%。  相似文献   

2.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严峻形势,我国政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通过实施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态势,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位居第一。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虽依靠经济扩张拉动就业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却在逐渐降低,经济增长不再是解决就业增长的充分条件了。本文从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出发,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作了阐释,并对促进我国就业增长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东亚和俄罗斯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汇市和股市,影响世界经济n1998年.占世界总产值1/3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经济陷入衰退,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上年的41%降至2%左右。1999年世界经济是陷入全面衰退还是继续缓慢增长,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各国都在进行调整和改革,做经济形势恶化的准备。关于近期世界经济走势,大体上有三种看法和预测:第一,认为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199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可达25%,略高于上年的增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问ecd)预测,如果国际金融市场趋于稳定,包括所有发达国家的…  相似文献   

5.
贾峰 《环境经济》2007,(1):101-101
盘点2006年中国社会经济之发展,有那么多数字令我们欢欣:我国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对外贸易总量稳居全球第三;经济总量已上升为世界第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购买力平价估算,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生产总值的12.6%,排在美国和欧盟之后;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15%。中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全球各国金融危机救助措施作用下,世界经济已经明显企稳,经济先行指标昭示世界经济迈向复苏之旅。从季度GDP增长率看,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在2009年3季度相继走出衰退,单季取得正增长已经没有悬念。预计美国、德国和日本2009年3—4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在1.5%-2.0%左右。尽管全球经济度过了金融危机最艰难时期,但是经济复苏的基础仍表现为经济脆弱性。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失业率仍在攀升,私人部门投资增长有待于提高,因此刺激政策持续性是经济复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全球各国金融危机救助措施作用下,世界经济已经明显企稳,经济先行指标昭示世界经济迈向复苏之旅.从季度GDP增长率看,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在2009年3季度相继走出衰退,单季取得正增长已经没有悬念.预计美国、德国和日本2009年3-4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在1.5%-2.0%左右.尽管全球经济度过了金融危机最艰难时期,但是经济复苏的基础仍表现为经济脆弱性.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失业率仍在攀升,私人部门投资增长有待于提高,因此刺激政策持续性是经济复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加快,同时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和美元汇率的持续贬值也给世界经济的平稳运行造成巨大威胁。虽然2005年世界经济增速预计将有所回落,但仍将继续保持相对较快增长。总体上看,2005年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还是比较有利的,外需继续保持稳定和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重新回升有利于我国继续扩大出口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9.
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至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主要经济体经济呈现同步减速趋势。全球制造业活动普遍疲弱,国际贸易增长近乎停滞,外国直接投资(FDI)增速持续下降,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展望2020年,世界经济面临的多重不确定因素尚未消除,前景仍充满变数。初步判断,世界经济增长或将有所回暖,但总体增长乏力局面难以改观。  相似文献   

10.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制度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和政府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但绩效并不明显。与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尚未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仍然不高。2004年的全国经济普查显示,我国2004年的GDP占世界的4.4%,但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和氧化铝的消耗量却占世界的7.4%、31%、30%,27%,25%和40%。这一事实说明制约经济增长转变的根本原因还没有解决。  相似文献   

11.
《经济视角》2000,(1):46-47
千年之交,全球经济处于一个低通货膨胀、中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增长相对平衡的温和态势。预计1999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为2.8%,全球经济可望在2000年继续回升,达到3.5%的新水平。美国经济持续增长,预计1999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为4.2%,实际失业率下降,预计为4.2%,通货膨胀率仅为2.1%,实现了“低通胀、低失业率、高增长”。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好的态势,但经济增长速度会略低于2006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球经济的不平衡和全球流动性过剩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全球通货膨胀以及日元对美元的持续贬值也是世界经济中引起广泛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后经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经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正处于恢复时期。2008年以来,美国华尔街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目前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世界经济衰退迹象明显。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多困难,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本文就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就我国经济方式的转变提出了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数字     
《新经济》2013,(1):6
7.5%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日前表示,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明显放缓,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仅为3%左右,比2011年的3.8%有大幅度降低,其中发达国家增长约1.2%,美国、日本分别增长2.2%和1.2%,欧元区为-0.5%,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增速也出现明显放缓。张晓强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低迷必将导致国际贸易、投资不振,而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实现由出口、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到更多依靠内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对中国东、中、西部的进口额和GDP增长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在短期内,GDP增长对进口额影响最小是中部地区,在长期,西部GDP增长对进口额影响最大。中国经济增长对拉动世界经济增长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经济增长减速也会影响全球经济。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外国直接投资已成为世界经济波动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经济变量。世界经济增长率下滑,而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增长率上升,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世界经济增长率上升,我国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增长率下降,阻碍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对近20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率与我国外国直接投资增长率以及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可充分验证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但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整体上继续保持增长,为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超常规的政策干预下,全球经济衰退趋向结束,但世界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不利因素,金融市场仍存隐患,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国际贸易保护升级,通胀压力较大。2010年全球经济将处于低增长的温和复苏阶段。未来的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8.
直面中国经济,从世界经济的视角上可以归纳为三个问题。“第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是增长的,中国现在经济的总量是第六,超过了意大利,占全球GDP的比重是3.92%,但是中国经济增长为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去年是18.2%,中国经济的存量相对较小。中国经济的增量对世界经济的增长比较重要,虽然中国贸易的存量不  相似文献   

19.
面对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布什政府及时制定和启动了“新能源政策”,以推动美国乃至全球以煤炭为基础的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促使煤炭产业的“复兴”,以寻求美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煤炭新能源产业”由此将成为未来10年里全球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我国作为一个世界产煤大国,应及时抓住这次历史性机遇,转变观念,采取措施,努力使煤炭产业成为我国21世纪最具潜力和活力的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增长的回顾与总体状况一、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为增强首先是表现在经济增长的速度上。自1979年到1994年中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以上;全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5%和8.25%。1991—1995年,GDP的年均增长率为11.7%,这个增长速度在亚太及全球居于领先地位。其次是表现在经济增长的总量上。据世界银行的材料,中国1993年的GNP为5811亿美元,居世界第7位,占世界GNP的比重亦由1990年的2.3%增加到3.2%.第三是表现在许多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已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