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十年来,煤炭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全国煤产量由1980年的6.2亿吨增加到1990年的10.8亿吨,增长了1.74倍。由于煤炭产量高速增长,以及近几年来煤炭供需情况紧张和相对缓和交替出现,影响了人们对煤炭工业存在问题严重程度的认识。事实上,煤炭产量十年高速增长中包含着某些不正常因素,增长量中约有60%来自乡镇煤矿。而乡镇煤矿是不稳定的。“七五”时期乡镇煤矿年均增长速度就由“六五”时期的20%猛降为6.6%。1985年至1987年以及近两年交替出现的煤炭供需缓和局面,又都是处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由于经济发展速度降低,各部门特别是用煤大户煤炭需求量暂时下降所致。据有关方面预测,到2000年国民经济对煤炭的需求量至少要14.5亿吨,而煤炭产量据最近编制的“八五”及十年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到2000年为14亿吨左右,而且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满足许多条件。如果某些条件不具备,实现14亿吨也是  相似文献   

2.
“六五”期间,全国煤炭产量大幅度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乡镇煤矿的高速度发展。全国煤矿总产量1985年达到87228万吨,比1980年增产25215万吨,其中乡镇煤矿的增长量占67.26%。“六五”期间统配煤矿和地方国营煤矿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58%和4%,均低于七十年代年平均增长速度;而乡镇煤矿则为20%,比七十年代年平均增长速度高7%。1970年以来,这三类煤矿逐年发展速度见图。乡镇煤矿在全国原煤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由1980年的18.32%,上升到1985年的32.47%。这支异军的突起,使持续多年的全国煤炭供需紧张形势转向缓和,  相似文献   

3.
一、山西省乡镇煤矿发展概况山西省乡镇煤矿“六五”期间共生产原煤3亿吨,占山西省煤炭总产量的35.67%。平均每年增产1185万吨,平均增长速度24.7,%。1985年产量达9053万吨,相当于三个半大同矿务局的产量。如果这些产量由统配矿承担,需要国家投资200亿元,二三十年才能完成。“六五”期间,全国增产煤炭2.5亿吨,乡镇矿占60%。进入“七五”以后,由于我国煤炭供需暂时缓和以及运力紧张,乡  相似文献   

4.
(一) “六五”期间,全国乡镇煤矿异军突起,以年均增长19.2%的速度发展。到1985年,在全国煤炭总产量中,已构成“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进入“七五”以后,发展速度逐年趋缓,但煤炭总产量和年增长量,仍基本保持了这一水平。到1990年,经过清理、整顿,全国仍有各类形式的乡镇矿9.1万处,年产3.77亿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34.9%。乡镇煤矿的大发展,10年累计产煤25亿吨,除1257个产煤县自产自用外,增加社会商品煤20多亿吨。其中,供国家和省(市、区)调用支援重点工业约8亿多吨。为缓解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六五”期间累计生产原煤8.38亿吨,其中乡镇煤矿产量占35.6%,仅1984年和1985年乡镇煤矿产量比上年增长幅度分别为39%和26%,充分显示了乡镇煤矿的优势。但进入“七五”以来,乡镇煤矿发展速度减慢,1986年比1985年减产0.26%,1987年比上年产量仅增长3.18%。地方乡镇矿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采取对策,保证地方乡镇矿具有足够后劲,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一、“七五”以来,统配煤矿物资供求存在的主要问题1.煤炭生产和建设发展快,所需主要物资合同直达到货量逐年下降,物资供应满足不了煤炭生产和建设的需要。“七五”期间,统配煤矿原煤产量增长迅速,1990年达46430万吨,比1985年增长了14.3%;全国直属基建项目新增生产能力1亿多吨,1990年基建投资达85.5亿元.比1985年增长了63.8%。而统配煤矿所需主要物资合同兑现率逐年下降,1990年统配煤矿拿到的坑木、原木、水泥分别比1985年减少30.88万米~3、13.28万米~3、27.07万吨,尽管  相似文献   

7.
改革,给素称“乌金墨玉之乡”的山西统配煤矿及地方乡镇煤矿带来勃勃生机。据统计,全省煤炭产量继1979年突破一亿吨大关后,每年跨上一个新台阶。1985年突破2亿吨大关,1986年达到2.2亿吨,比1978年增长1.3倍,8年累计产原煤12.9亿吨,比前30年总产量还多1.1亿吨。这些令人鼓舞的数字告诉人们这样一个真理: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改革促进了山西煤炭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投入产出总承  相似文献   

8.
“六五”期间,我国乡镇煤矿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到1985年末,在全国27个省(区、市)的1200多个有煤炭资源的县(市)中,已办起各种不同形式的乡镇煤矿6.3万余处,从业人员约200余万人。1985年乡镇煤矿产煤2.73亿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8.72亿吨的31%以上,成为我国煤炭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煤矿对加快开发我国煤炭资源、缓和能源供应紧缺矛盾、改善煤炭工业布局、繁荣乡村经济  相似文献   

9.
(一) “七五”的五年间,宜宾地区地县煤矿原煤产量先后跨上30万吨、40万吨两个台阶,产值每年净增100多万元,1990年达到了1100万元,增长速度高于区内工业生产发展速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亏损比“六五”期间减少一半,上交税金增长112.6%,翻了一番多。多种经营产值五年内增长1.23倍,在煤矿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达33.43%。固定资产原值比“六五”期间增加1倍,净值增长了47.8%。职工生活有所改善,1990年职工平均收入比  相似文献   

10.
行业动态     
《中国煤炭工业》2004,(3):37-37
2003年全国产煤17.36亿吨2003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情况统计快报显示为17.36亿吨,比今年年初《煤炭运行调度周报》公布的2003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16.08亿吨的数据超出1.28亿吨,为历史最高水平。据统计快报,2003年,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与乡镇煤矿的原煤产量分别占原煤总产量的47.81%、16.94%和35.25%。国有重点煤矿产煤8.30亿吨,同比增产1.18亿吨,增长16.6%;国有地方煤矿产煤2.94亿吨,同比增产0.31亿吨,增长11.6%;乡镇煤矿产煤6.12亿吨,同比增产1.94亿吨,增长46.5%。煤炭出口将受调控《煤炭出口配额管理办法》将于今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  相似文献   

11.
“六五”期间前四年,山西乡镇煤矿平均每年递增产量994万吨。今年前四个月又生产原煤235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722万吨,增长44%。但是,今年山西煤炭存量也增加了410万吨,连同去年存煤总计已达3891万吨。而积压的主要是地方煤炭,大量的还是乡镇煤炭。因此,有些同志认为,山西乡镇煤矿盲目发展,生产过剩,要“以运定  相似文献   

12.
“六五”期间,冶金工业战线认真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走出了一条立足现有企业“挖潜、改造、配套、扩建”的新路子,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钢产量提前两年完成了国家“六五”计划的指标,1985年产钢4,666万吨,在世界各主要产钢国家中仍居第四位,特别是近三年来每年增产钢300万吨左右,在世界上绝无仅有.1985年地方钢铁企业蒸蒸日上,年产钢已达到1,000万吨以上.黄金生产土洋结合,增长较快,1985年产量比1980年增长57%左右,全国还出现了21个年产黄金万两的县.稀土生产异军突起,迅猛上升,1985年的产量比1980年增长了五倍.钢材的品种增加,质量不断提高.1985年按国际标准生产的钢材达到400万吨;以低合金钢为重点的高效钢材,五年内增加到700万吨左右.更可喜的是,节能降耗取得了显著成绩,五年内共节约标准煤超过1,000万吨.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1985年实现利税130亿元.连续四年实现了产值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近二、三年来,河北省煤炭工业战线广大职工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有水快流”的指示,制定了一系列搞活煤炭工业的政策和措施,煤炭工业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好形势。提前两年实现了“六五”规划指标。1985年全省煤炭产量达到了6086万吨,比1980年增长761万吨。1986年上半年比国家计划超197万吨。煤炭生产的发展,不仅满足了河北省的需要,也支援了外省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生产。按照河北省煤炭工业长远发展规划和设  相似文献   

14.
一.工业总产值和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大。去年工业总产值完成115亿元,比1984年增长5.8%,增加6亿元。统配煤矿包干煤炭产量完成41672万吨,完成包干计划的104.2%,超产1672万吨,比1984年增长5.6%,增加2202万吨;原煤生产量为40626万吨,比1984年增长2.9%。在94个统配煤矿中,仅有八道壕、霍林河两个局(矿)未完成计划。洗精煤产量5820万吨,完成计划的107.8%,比1984年增长4.1%。无烟块煤产量877万吨,完成计划的11%。  相似文献   

15.
煤炭产量持续增长,供求一度缓和煤炭工业贯彻改革、开放方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87年产煤9.28亿吨,比1980年增长3.08亿吨,年平均增长约4400万吨。全国煤矿基建规模达到1.8亿吨,比1980年增加56%,新投产井的平均工期为55个月,比1980年缩短45.5%。这表明,我国煤炭工业不仅前几年取得了持续稳定发展,且在今后可预见的10年内仍会维持这个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6.
我区乡镇煤矿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79~1980年为起步阶段,全区乡镇煤矿由128个发展到195个,原煤产量由175万吨增加到412万吨。第二阶段是“六五”时期,为迅速发展阶段。到1985年底,全区乡镇煤矿达305个,生产原煤1217万吨,其产量占全区总产量69%。第三阶段1986年以后为巩固提高阶段。为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7.
全国乡镇煤矿在“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方针指引下,出现了新的发展时期,1983年至1985年三年内,乡镇煤矿个数由1.8万处发展到6.3万处,1985年生产原煤达到2.7亿吨,约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1/3,比1982年产量净增1.46亿吨,平均每年增产4800万吨。可以说,乡镇煤矿已经成为产煤地区振兴经济的支柱。乡镇煤矿的发展有没有后劲,能否稳定而持续的增产?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我认为要有后劲,关键在于能不能正确处理积累  相似文献   

18.
1983年,全国煤矿沿着开创煤炭工业新局面的新路子全面起步,原煤生产继续稳步上升。全国原煤产最70,033万吨,完成计划的104.53%,超产3,033万吨,比上年增长5.1%,增产3,401万吨;提前两年达到了“六五”计划规定的指标。统配原煤产最36,312万吨,完成学核计划102%,超产712万吨;完成分配计划100.3%,超产112万吨;比上年增长3.78%,增产1,322万吨。地方原煤产量33,721万吨,完成计划的109.5%,超产2,921万吨,其中:社队煤矿超产1,852.08万吨,占64.3%;地方国营煤矿超产1,068.55万吨,占36.6%。地方原煤产量比上年  相似文献   

19.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建国50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民经济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50年来,全国累计生产煤炭280亿吨。1989年全国煤炭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并连续十年位居世界第一。长期以来煤炭供应紧缺的局面得到了彻底改变。“六五”以来,全国煤炭基本建设共完成投资 1549亿元,建设3万吨以上矿井 1953个,年生产能力9.4亿吨,为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1982—1998年累计出口煤炭2.8亿吨,创汇100多亿美元。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煤炭工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民办矿生产的煤炭,1987年突破了3亿吨,达到30842万吨。而1978年,我国农民办矿生产的煤炭还只有9532万吨,在短短的9年时间里,产量猛增了2.1亿多吨,是国家统配煤矿和地方国营煤矿同期煤炭增长总量的2倍,比当今世界上年产量在2亿吨以上的美国、苏联、波兰、联邦德国、民主德国五个主要产煤国家同期煤炭增长总量还多5000多万吨,这在世界煤炭工业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目前,我国农民办矿生产的煤炭,占全国地方煤矿产量的62.7%,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33.4%。农民办矿已经成为我国煤炭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