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敏 《企业与市场》2004,(10):40-41
台湾规模最大的饮料企业在大陆投资4亿元人民币建立的黑松食品(苏州)有限公司,不久前落成投产。据统计,在台湾,黑松碳酸饮料的市场分额超过39%,高于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占有率之和。这也是全球惟一一个成功狙击“两乐”的品牌。黑松计划2004年以碳酸、果汁、茶、机能和运动饮料5  相似文献   

2.
李长久 《企业文化》2012,(10):51-52
曾控制国内饮料市场的“八大品牌”,有七家被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收编”后,无—例外地在市场上消失 在中国饮料市场,60%的汽水饮料的饮用量来自可口可乐品牌,曾控制国内饮料市场的“八大品牌”有七家被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收编”后,无一例外地在市场上消失,品牌危机正在蔓延……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时代》2010,(9):13-13
由于酷暑肆虐,今年的盛夏,饮料市场异常火爆。自1979年可口可乐率先进入中国、1982年百事可乐接踵而至,可乐这一碳酸型饮料已占据中国饮料市场的很大份额。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增长,使得茶饮料等健康型饮料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其销量逐年稳步上升。  相似文献   

4.
天气渐渐热了,饮料又热销起来。年年岁岁喝饮料,岁岁年年各不同。近年来,饮料家族可谓新丁辈出,饮料市场也日显多元化,以“两乐”(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为主的碳酸饮料一统饮料天下的局面正在被打破,新兴的果汁饮料、茶饮料、乳饮料、功能型饮料……已经粉墨登场。您是否留意过,过去主人用来待客的茶水、可乐不经意间都换成了大瓶的果汁。忙碌的都市人为了保证维生素的摄入,更是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商场货架上品种繁多的果汁。各饮料企业也频繁打出“喝果汁就是喝新鲜、喝营养,喝果汁就是走崇尚自然的健康之路”等口号以吸引消费者。在追…  相似文献   

5.
眼花缭乱的“名牌” 每天我们都被各种“牌子”包围着,喝饮料,是选“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鞋子穿“耐克”还是“李宁”?肥皂是用“雕牌”还是“白猫”,等等。这些大都还是些国内外知名品牌,但更多的是一些不知名的牌子,有一些在外包装上还写上“某某协会推荐产品”,“某某博览会金奖产品”,甚至是“中国公认名牌”等等。作为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如何借鉴国外名牌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窥视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纷纷冲入国门,以他们的名牌产品为开路先锋抢占市场。一时间,中国市场充满了“潘婷”、“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日立”、“松下”、“福特”、“奔驰”等洋货,这些名目繁多的洋名牌猛烈撞击着中国的国内品牌。据德国《商报》报道,外国公司生产的饮料在中国城市占有率高达55%,仅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两大公司在中国就建起30多家罐装厂,年产量达70万吨,而日化用品方面也是洋货充斥。据对我国35个大中城市百家商场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力士、夏士莲、舒肤佳、花王等品牌占据了日化市场77%的比重。在洗衣粉市场中,奥妙、碧浪、汰渍等几种品牌占到66%,而过去人们喜欢的活力28只占有5%,洗发液中飘柔、潘婷、力士、海飞丝占到了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7.
健力宝——神奇的“中国魔水”,国内第一家直面对抗可口可乐的饮料企业,第一家摆上联合国安理会办公桌的国内饮料品牌,在市场的海洋里几番起伏,几经生死,气息奄奄。  相似文献   

8.
你想喝可乐的时修,会不会立刻想到可口可乐?你想吃汉堡包,麦当劳会否是你的首选?其实可乐和汉堡包也有众多牌子可供选择,为什么我们即时想到这些品牌呢?是什么令我们的决定如反向动作般快速和特定呢?这就是成功建立品牌的威力!  相似文献   

9.
《企业技术开发》2001,(9):26-26
“可口可乐”、“奔驰”、“海尔”、“IBM”、“联想”……这些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在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在经济世界中,不断掀起波澜,形成其独特的魅力,引领着社会文明的脚步。 品牌的价值难以估量,可以价值百亿,也可能一文不值。 优秀的品牌是无价之宝。可口可乐公司的副总裁就曾说过,如果有一天,可口可乐公司破产了,凭借可口可乐的品牌,我们可走进任何一家银行,依靠贷款,在一夜之间东山再起。这并非大放厥词,而是品牌实力的体现。 那么,优秀的品牌是如何打造出来的呢? (1)策划宣传。…  相似文献   

10.
好的命名,可以令商品复活,在一目了然中抢尽商机。我们已迎来一个“形象挂帅”的时代,名正才能言顺,这是企业经营获胜的头一关。 “老张牛肉面”、“小胖子面包行”、“大老王米粉” 之类的传统命名时代已经落伍了,靠测字、算命的方式也不管用了,新时代的商品命名已成为一门学问和艺术。给商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可以缩短商品到强劲品牌的距离,其秘诀不外乎六大方面,归纳为六言真经: 真经之一:命名要别出心裁 “语不惊人死不休”,命名不要步人后尘,杜绝与其他品牌雷同,如果你能与一些常见的名字敬而远之,你就有可能让人耳目一新,在短期内记住你的品牌。去年可口可乐(中国)公司推出的饮料“酷儿”就是一例,命名来源于大家喝饮料时发出的声音声,这一别出心裁的命名方式,让品牌独具个性,即使在淡季也旗开得胜。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公布食用油、饮料行业消费者满意度测评,可口可乐在饮料中得分垫底。经常吃的食用油、喝的饮料,消费者是否满意?2012年8月14日,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公布了对食用油、饮料行业的消费者满意度测评结果,福临门、金龙鱼、可口可乐等知名品牌的满意度均低于该行业水平,可口可乐更是在12个品牌中得分垫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可口可乐在中国基本上没有对手。十几年里,中国各地曾经先后出现过十几家“可乐”型饮料企业,最后几乎都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到1995年,我国饮料行业的老八大名牌汽车水厂,七家已与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合资,这种现象曾被饮料业人士称为“水淹七军”。可口可乐与晚三年到中国的百事可乐被指责为众多国产饮料品牌消失的“罪魅祸首”、美国文化入侵中国的“传播者”。90年代末,可口可乐公司做出一个大胆的举措“加快本地化的进程。这个本地化进程包括几乎所有采购都在中国进行,从玻璃瓶、塑料箱、包装、运输工具及冰…  相似文献   

13.
王敏 《企业活力》2005,(12):48-49
<正>7月22日,美国《商业周刊》网站公布了2005年度“全球品牌100强”榜单。美国商业五巨头——可口可乐、微软、IBM、通用和英特尔,仍然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五大品牌,可口可乐更是以675.25亿美元的身价蝉联第一。这种评选已经连续5届,可惜中国企业一直无缘于排行榜。多少年来,我们能为别人生产物美价廉的优质产品,为什么就不能打造出国际知名品牌呢?与世界品牌相比,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相似文献   

14.
四、良好的广告创意是提升品牌形象的法宝 我国上海曾就“可口可乐”饮料和“雪碧”饮料在上海饮料市场销售差异作过一次调查,两种饮料都是名牌,前者比后者历史悠久,而“可口可乐”销售却赶不上“雪碧”。调查结果显示:“雪碧”比“可口可乐”更畅销的关键原因在于传达雪碧定位概念的广告创意“晶晶亮、透心凉”比“可口可乐”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15.
1979年可口可乐重返中国,至今已在中国投资达11亿美元。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可口可乐公司已经在中国建立了23家罐装饮料厂,形成了辐射全国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年销售额近百亿元。在近日公布的“1999年全国城市消费者调查”中,可口可乐在同类产品中又一次高居榜首,一举夺得市场占有率、最佳品牌以及知名度三项桂冠。 尽管取得如此辉煌业绩,但可口可乐公司今日的心情已经与20年前刚刚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时大不相同了。那些年,进军中国市场的外国饮料,基本上感受不到中国饮料企业的压力。十几年中,中国各地曾经先后出现过…  相似文献   

16.
可口可乐,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除了拥有全球最有价值品牌可口可乐外,全球前5大饮料中的另外3个:健怡可口可乐、雪碧和芬达也属于可口可乐公司,这样的老大公司有让他怕的吗?他有可能怕谁呢?  相似文献   

17.
许多经济学家和企业家指出:个性是品牌的灵魂,个性鲜明的品牌必然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始终不渝地追寻着它,保持着长期的购买欲望。当今时代,只要吃快餐,许多人立刻就会想到麦当劳、肯德基;一喝饮料,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那红色的标记、蓝色的包装立马就...  相似文献   

18.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伍德拉夫有句名言:"可口可乐99.1%是碳酸、糖浆和水,如果不进行广告宣传,那还有谁去喝它呢?"事实上,可口可乐公司每年投入的广告费占营业额的比例,1901年便高达83%,可能正是这个惊人之举使这种99.1%都是碳酸、糖浆和水的饮料,卖了个世界第一名.此举印证了一句名言:"企业不善于做广告,无异于在黑暗中抛媚眼!"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一部分企业已经初步有了品牌的知名度,产品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是,中国企业的品牌整体上还处于一个起步和成长阶段。怎样才能让你自己企业经营的品牌地久天长?实际上,我们既不能完全照搬可口可乐、IBM、宝浩等洋品牌的模式,也不能超越品牌自身的成长规律。我们可以将创立百年品牌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但就中国企业发展历史短、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乡镇企业》2003,(11):53-54
咖啡饮料市场前景尚不明朗。伴随星巴克咖啡馆在京、沪、穗等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消费者发现,在雀巢与麦斯威尔两大咖啡品牌之外,近来电视上咖啡产品的广告开始有所增加。世界上平均每分钟要喝掉3900杯咖啡,每小时要喝掉1400万杯咖啡,而中国平均每年每人的消费量还不到一杯。业内有关人士介绍,国内将有家食品业巨头将推出咖啡饮料,还有饮料公司也在做各种准备,找好时机会进入这一块市场。这些状况是不是意味着咖啡饮料已进入了市场教育辅导期?咖啡饮料会不会成为饮料市场的主流?雀巢中国“教育”雀巢大中华区高层表示不会公布对咖啡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