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2002年还曾被评为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然而在2004年末,却因石油期货交易巨亏5.5亿美元而申请破产。通过新加坡普华永道会计公司公布的审计报告和相关资料,人们遗憾地发现,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成为导致中航油最终巨额亏损的重要原因。所以,防止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本就从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和外部监督三个方面,对如何防止企业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作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2.
《环球财经》2005,(1):2-2
九年前,在新加坡,一个名叫里森的衍生物交易员,让一个百年老字号银行——巴林银行一夜间倒闭。九年后,同样也是在新加坡,中国控股的中国航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也因为石油期权交易而损失55亿美元,迫使这家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中航油事件让中国老百姓真正明白了什么叫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3.
中航油曾经拥有30多亿美元的资产,营业额在新加坡新上市中国公司中排名第一,垄断国内航空石油供应。然而,广受赞誉的“中航油神话”却在一夜之间化为泡影,重演了一出“巴林银行倒闭”悲剧,其沉痛的教训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黄庭钧 《上海国资》2004,(12):28-28
在新加坡上市的航空燃料供应商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因石油衍生品交易出现巨亏,11月30日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据了解,中航油所从事的并非如外界所传的"石油期货交易",而是"场外石油衍生品交易(OTC)",风险极大。  相似文献   

5.
小宇 《产权导刊》2006,(1):39-39
2005年12月5日,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股权重组终于尘埃落定,重组后,母公司持股51%,BP、ARANDA分别持股20%和4.65%,小股东持14.35%,债权人持10%,至此,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获得新生。5日,中国航油集团公司与BP亚洲投资有限公司和ARANDA投资私人  相似文献   

6.
邵青 《产权导刊》2005,(3):52-54
2004年11月30日,由陈久霖任职CEO、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英文为China Aviation Oil,以下简称中航油)发布了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因从事投机行为造成5.54亿美元巨额亏损,净资产不过1.45亿美元的中航油因严重资不抵债,已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这个曾在7年间实现资产增值800倍、被誉为走出国门棋盘上"过河尖兵"的明星国企瞬间濒临破产的边缘.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航空油料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业绩一度辉煌。2001年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2002年被评为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然而2004年11月,这个光环笼罩的企业却由于一次石油衍生品交易中高达5.5亿美元的损失而申请破产,引起一片哗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企业经营都会面临风险,但这个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失败暴露出了中航油在企业制度建设方面的严重不足,也为忽视自身制度建设的企业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8.
经贸问答     
经贸问答问:向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出口麻将牌,两国实施的进口税如何?答:新加坡进口的麻将牌可不缴关税,只须根据到岸价缴纳3%的商品及服务税。输入马来西亚的麻将牌须缴付30%的关税和10%的销售税。问:哪个国家或地区是世界最大的空调机市场?答:1994年,...  相似文献   

9.
随着英国巴林银行和美国安然公司等相继暴露出严重的财务丑闻,我国的中行、建行等国有银行多次发生重大的贷款舞弊案件以及新加坡中航油破产,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成为国内外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重点阐述作业成本管理如何通过优化决策信息质量和作业管理从静态和动态上促进企业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0.
刘长汀 《开放潮》2005,(11):72-73
2004年12月,中国航油集团唯一的海外公司——中国航油(新加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因石油衍生产品交易,总计亏损5.5亿美金。这个被誉为走出去棋盘上“过河尖兵”明星企业突然就走到破产绝境。是什么原因酿成了继巴林银行倒闭之后的最大投机丑闻——中航油事件?本文以为,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企业风险管理的失败是导致中航油陷入财务灾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拟以新COSO报告提出的标准与评价方法,来剖析中航油事件的根源.从中引发对改进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英国巴林银行和美国安然公司等相继暴露出严重的财务丑闻,我国的中行、建行等国有银行多次发生重大的贷款舞弊案件以及新加坡中航油破产,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成为国内外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重点阐述作业成本管理如何通过优化决策信息质量和作业管理从静态和动态上促进企业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2.
在2000年的竞争力排名中,那些在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状况上有好的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国家,竞争力排位有大幅度的上升,美国了取代了连续8年保持竞争力排名第一的新加坡,新加坡排名第二,是否新加坡在走下坡路呢?本文通过分析新加坡国际竞争力的演进趋势,认为新加坡依据本国的国情调整竞争力结构,是有潜力重登国际竞争力第一的宝座的。  相似文献   

13.
林辰 《新财经》2014,(5):39-41
国外以房养老政策有何独特之处?进展情况如何呢?让我们看看美国和新加坡吧,也许对国内以房养老政策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4.
2003年,《求是》杂志曾发表调查报告,盛赞中航油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棋盘上的过河尖兵”。同时,国资委也表示,中航油是“国有企业走出国门、实施跨国经营的一个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5.
公司     
《新财经》2006,(4):10-11
天士力等入选最不受公众认可的股改公司;中航油新加坡公司重新挂牌;格兰仕商标在欧洲遭抢注;中石化收购四家子公司全面启动;中石油成亚洲最赚钱的公司;联想将全球裁员5%;雅芳首获中国直销牌照。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期货市场监管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加坡中航油事件给中国期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震动,有关期货市场的监管再次引起国内期货界的重视和反思。较早的上海天胶期货由于巨量交割遗留大量现货实质上是一颗即将引爆的炸弹。始于2001年的中国期货市场恢复性增长让业界对中国期货市场寄予较高的预期,而事实上存在的监管问题不容忽视。期货市场的健康成长成为国家上下关注的话题。本文试图用制度经济学有关理论解释中国期货市场的监管问题。  相似文献   

17.
类似中航油和中储棉这样的国有控股企业,在选拔任用经理人员的时候,除了关注经理人员自身的经营能力和素质外,也要注重经营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控制经理人员的不当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业内声音     
《发展》2005,(2):7-7
我认为中国石油业应充分利用"石油衍生工具"--如 期货--进行风险保值,这是因为中国毕竟是世界上第二大 石油消耗国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我们应该利用自己的庞大 市场,谋求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总裁陈久霖对投资石油期货 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2004年中航油新加坡巨亏事件震惊了全球,致使中航油公司亏损5.5亿美元,并申请破产保护.中航油事件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并不是偶然事件.这与我国国有企业的企业制度建设不健全,权责关系不清晰有很大的关系.由于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和资产的使用者,以及资产使用者和交易操作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资产使用者和交易操作者便会出现道德风险问题.把正常的衍生交易转变为过度投机行为成为企业经营者的理性选择.如果投机成功,企业经营者可以获得巨大经济利益;如果投机失败,他们可以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市场不景气等客观因素而不需要付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20.
衍生品风险管理 重在实时监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关导致中航油兵败狮城的原因,至今还未有定论。但是在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风险管理与监控上的一系列明显漏洞,毫无疑问是造成中航油在风险度极高的国际石油衍生物产品交易过程中亏损逐步累积,并最后走到无可挽回地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