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只有彻底改革现行经济管理体制,才能增强企业的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应该是企业具有充分活力的社会主义。而现行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恰恰集中表现为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这段话科学地阐明了中国式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深刻、尖锐地指出了我国建国以来直到现在经济体制弊端的要害。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该首先是企业有充分活力的社会主义。而现行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恰恰集中表现为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所以,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个论断现在是否过时了呢?事实将越来越清楚地  相似文献   

3.
“七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而增强企业活力的关键“是使企业活力的发挥能有一个既有动力又有压力的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这就要求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而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开展就业竞争,也成为题中应有之意。 在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开放社会主义的劳动力市场,允许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就业竞争,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而且也是可行的。 首先,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不同于资本  相似文献   

4.
陈永奇 《经济问题》1993,(11):50-52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指出:“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提高它们的素质。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同时,这也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前段我们就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典型调查,发现了不少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政府职能转变迟缓、滞后,影响了企业的改革进程,企业没有真正成为具有“四有”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改革是为了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而“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要增强企业活力,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企业与职工的经济关系,改革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这就需要对经济体制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企业财务体制的改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财务体制是国家财政体制的一个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是为了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因此,南方大厦百货商店改革的方向,是使南方大厦更有生机活力。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集团企业,是使企业更有生机的有效途径。南方大厦从1979年实行改革以来,靠政策搞活经营,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4年的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日益开放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的企业如昙花一现,悄然逝去了往日的风采,衰败了,破产了;有的企业却坚如磐石,保持了长盛不衰的生命活力,发展了,壮大了。或问:“问君哪得清如许?”答日:“唯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源头活水”,其实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莫伟斌  魏新丽 《经济师》2007,(6):211-212
物业管理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对建设稳定社会、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应建立“亲情文化”、“活力文化”、“创新文化”、“感动文化”、“服务文化”等五种文化,社区文化建设要从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需求出发进行文化定位。物业管理企业有必要加大社区文化软硬件的建设力度,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有义务齐心营造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物业管理企业更要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社区文化今后将会向由政府为主导的街区文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鹤云 《经济师》1993,(7):44-45
<正>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有卓见的企业家和经济学者,都在探索和研究“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它给企业生命以朝气和蓬勃活力。基于此,世界各国经济学者都在研究企业文化,各国企业家都在建设企业文化。那么,如何认识“企业文化”呢?  相似文献   

10.
中小型公业实行“国有民营”改革的五大好处祁改在中小型企业中实行“国有民营”改革,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转换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环节。如何正确认识“国有民营”改革,促进其快速发展,使之与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邯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认真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把依靠职工办企业贯彻到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从而为增强企业活力、保持和发展国有大企业的优势,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证.几年来,企业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企业”(金马奖)、“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2.
《技术经济》1997,16(9)
1.瑞士驻华大使锡克博士1997年3月参观德对西集团题词:“感谢能在中国最有活力的城市和最有活力的公司度过一个愉快的下午。”2.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题词:“大力发展中国明星企业,推动明星企业走向世界。”3.全国总工会第一副主席张丁华题词:“衷心希望德对西集团公司依靠科技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管理,重视人员素质培训,跨入国际市场。”4.国家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李保国题词:“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占领市场的基础,质量是企业效益的源泉。”5.国务院原常务副秘书长罗长青题词:“艰苦创业,奋发图强。”6.全国人大…  相似文献   

13.
<正> 040 为什么说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所谓企业活力,是指企业由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共同作用下激发出来的自我改造、自我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能力。这种活力主要表现为“六力”:产品有竞争力;技术有开发力;资产的增殖力;对市场有应变力;领导班子有团结进取力;职工群众有凝聚力。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战场,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是因为: ①全民所有制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  相似文献   

14.
林汉川 《经济纵横》1993,(11):12-17
<正>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具有丰富的内容,从根本上说,就是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权、责、利三者紧密结合的经济实体。这里的“利”,是企业积极经营的动力;“权”是企业灵活经营的能力;“责”是企业承担经营风险的压力。因此,企业经营机制应包括三个方面:即与利相对应的动力机制;与权相对应的运行机制;与责相对应的约束机制。企业只有建立和健全这三方面的机制,才能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配套、相互促进的有机的整体,即企业经营的整体机制。有了这种整体机制,才会发挥正常功能,有内在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人的生命在于运动。事殊理同,企业生产要素的生命、资产的生命也在于不停的运动。人通过运动,能延缓衰老,增强青春活力。企业和资本通过运动,能保值增值,创造源源不断的财富。江西上饶市金属材料厂、蜡纸厂等4户企业经营一直不景气。与他们毗邻的上饶市线材厂却十分红火。于是,在政府的引导下,这些不景气企业先后归依市线材厂“门下”,成立了“L饶振达铜材工业集团”。资产重组的效果立竿见影,企业在“运动’”中活力倍增,集团年利税由过去的几十万元猛增到去年1600多万元。环顾现实经济生活,资产的运动远未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6.
企业规模、集群结构与技术创新优势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朱允卫 《经济地理》2004,24(2):187-191
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企业、中小企业和企业集群在技术创新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各有不同的优、劣势。大企业具有技术创新的“资源优势”和“规模效益”,中小企业则具有明显的“行为优势”和“创新活力”。从企业集群层面看,由于内部结构的不同,大企业主导型集群往往具有一般大企业的技术创新特征,而中小企业集群则能整合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各自的优势,创造出新的技术创新优势。  相似文献   

17.
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正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本文拟就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标志和途径等问题,谈些看法,以便讨论。一、当前大中型企业普遍缺乏活力的原因第一,现行经济体制存在的某些弊病没有解决,压抑着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其一是条条块块分割封锁。一些企业条条也统,块块也管,条块不一,难以统筹。有些经济活动,由于“部门所有制”、“地区所有制”,阻碍了企业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中进行合理的竞争和发生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而造成人为的损失与浪费。其二是企业没有改变多少做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一重要观点,是我们党长期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尤其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实行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实践的经验总结,同时又是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充  相似文献   

19.
关宏宇 《经济师》1992,(8):44-45
<正>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的全面实施,绝大部分大中型企业普遍实行了以厂长为首的“一长三总师”(厂长、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简称“一长三师)的领导体制。“一长三师”制,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提高企业素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搞活企业、增强企业活力,全面实施厂长负责制的重要保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 ,企业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日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实践证明 ,企业文化既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 ,又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我们要善于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 ,充分借鉴国外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立足于中国特色 ,加快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步伐 ,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企业文化建设要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按照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 ,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到先进文化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