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作为旅游动机的一种类型,文化旅游动机是吸引游客前往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文章从文创旅游地游客的文化旅游动机入手,以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为调研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文创旅游地游客文化旅游动机对重游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文化旅游动机不仅可以对游客旅游结束后的重游意愿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还通过文化认同的中介作...  相似文献   

2.
“舞台真实”是舞台艺术中的专有名词.把它引入到旅游人类学的研究中。就涉及到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出现的诸多现实问题。如文化商品化、文化变迁、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等问题.通过对“舞台真实”理论做进一步的理解与分析,指出原生型民族村寨的舞台化是对其进行旅游开发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注重舞台化过程中的真实性则是开发成功与否的关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舞台真实理论在实际旅游开发中的应用模型.并指出这一理论对原生型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布迪厄场域理论为视角,以徽村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探讨旅游过程中的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权力关系的演化以及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初期相对融洽的主客关系相比,随着旅游的发展,徽村景区的村民与游客之间的利益纷争、文化冲突在滋长。这将损害该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需求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影响张家界旅游客流波动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来分析其旅游客流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评价各因素发生变化时对其旅游市场需求产生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得到的基本结论是:影响张家界旅游客流波动的主要因素是宏观政治经济环境,游客在张家界旅游的成本,游客本身的经济条件,与张家界相竞争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价格水平和旅游者“自我宣传效应、旅游持续性行为”等。  相似文献   

5.
旅游感知形象与旅游地形象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目的地旅游形象塑造至关重要,是目的地对旅游者最为重要的拉力之一。从心理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人类的旅游感知形象与目的地旅游形象塑造紧密相关。旅游感知形象受观看方式、文化环境、媒介、人口统计学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是社会文化熏陶的结果。只有认真研究不同的旅游地形象感知图式的属性,才能塑造出满足旅游者心理期待和想象的旅游地形象。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人类迈入了“新经济”时代,即体验经济时代,游客的旅游活动已被界定为一场体验活动。但是。到目前为止从游客体验视角去研究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的成果较少。在对旅游体验与旅游目的地品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体验模型,借鉴博弈理论阐述了政府介入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的必要性,提出了政府介入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的对策,以期为旅游目的她品牌撵设提供叁老.  相似文献   

7.
国外旅游目的地游客忠诚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目的地竞争的日益激烈,顾客保持的效益和消费者的终身价值增强了目的地游客忠诚研究的重要性,在国际上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并出现了一大批研究成果。着重从旅游目的地游客忠诚的内涵、旅游目的地忠诚游客的类型、重游者和第一次到访游客的行为差异、旅游目的地游客忠诚的影响因素、旅游目的地忠诚游客的培育等5个方面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对我国旅游理论研究和旅游实践活动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化交往视角下的旅游产品创新设计--以安徽龙岗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产品是一种服务产品,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者的“互动关系”直接影响到旅游者对服务价值的认同与产品价值的实现。旅游产品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产品,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互动关系”一定程度上也是异地文化交往互动关系。研究从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交往机制出发,以安徽龙岗古镇为例.探讨旅游产品创新设计思路与模式。  相似文献   

9.
旅游本质上是游客对异质文化的一种体验,文化的差异性与旅游的融合构成了各地区的特色与魅力,由此激发了游客前往追求精神审美享受的欲望。旅游消费和经营活动无处不体现出强烈的文化性,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内核;旅游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和传播途径,而文化软实力则是促进城市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关键内核。首义文化是武汉市的城市精髓,是武汉市建设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人文资源,以首义文化唤起人们心中对武汉市地脉与文脉的共鸣,将能够有效地促进武汉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进程及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安全是游客出游的基本要求,游客安全感知是游客旅游决策的基本决定因素。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在对旅游危机事件、旅游安全感知、旅游目的地等基本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侧重从游客心理角度总结了旅游危机事件中游客安全感知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从危机事件本身、游客个人因素、游客所在客源国因素以及目的地因素等方面层层解析;然后分析了游客安全感知对其目的地选择的影响,进而整理提出了重塑游客安全感知的策略,以期为四川旅游业震后恢复重建予以启示。  相似文献   

11.
旅游工艺品是旅游业中对文化资源进行商业化开发的方式之一。在开发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当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以及外来文化之间的涵化现象。旅游者虽然追求文化的真实性,但他们并不苛求文化的原形。而文化商品化虽然可能会使旅游工艺品有失去文化真实性的危险,但如果能处理好文化涵化问题,旅游工艺品则可成为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的有力工具。旅游工艺品开发应在对当地文化元素保护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完美结合,走品牌化、特色化、功能多元化的开发与设计道路。  相似文献   

12.
旅游者在外地旅游的深层动机是体验目的地的审美文化,然而,旅游者实际所获得的文化体验却通常只是一种“舞台的真实”。深刻把握旅游与艺术的文化意蕴,对旅游城市旅游景点的建设以及导游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乡村旅游者体验真实性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以长沙市为例,利用该模型对乡村旅游者体验真实性问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定量计算与分析,计算分析结果显示。长沙市乡村旅游者对其所体验的田园风光、空气质量、乡村特色菜肴具有较高的真实性评判,而对乡土建筑、DIY制作、农事参与娱乐、乡村旅游解说、服务员的着装等具有较低的真实性评判。根据该结果,对长沙市乡村旅游开发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长沙市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决策与参考.有利于实现长沙市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作为吸引物的旅游交通及其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和旅游消费的成熟,旅游者对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旅游者多方面与个性化需求,旅游交通在实现空间运载功能的同时,趋向于提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服务产品,因而交通自身已经具备旅游吸引物的某些特征。从旅游交通的特性出发.分析出旅游交通成为吸引物的成因及其表现类型,提出旅游交通吸引物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5.
区域旅游要想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提高品位,吸引游客,关键是抓好旅游文化的建设,而旅游文化建设的关键点是旅游地的形象建设。利用旅游文化搞好其形象包装,推出有鲜明特色和亮点的旅游地形象就能使自己在发展与竞争中赢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16.
广西入境旅游市场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时间变化强度指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地理集中指数分析等方法,剖析广西入境旅游市场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入境旅游客流量变化较大;入境主要客源集中在近程的港澳台、东亚和东南亚;客源市场在空间分布上日趋分散,区内各城市入境游客人数一直具有相对明显的集中性,但正朝着合理均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旅游地图是适应旅游事业的需要发展起来的,做为旅游解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者获取有关旅游地的空间信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旅游地图符号是传播旅游信息、提供旅游服务的专题性地图符号,是地图符号在旅游地图和旅游服务中的具体应用同时也是旅游业的一个软件工程。旅游地图所承载的信息主要通过地图符号传递给旅游者。传统的旅游地图符号的分类方法不全面、不系统造成了旅游者在旅游空间信息定位上的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基于视觉形态的旅游地图符号的新的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18.
阐释了乡村旅游和体验真实性内涵,探讨了乡村旅游体验真实的相对性,并从乡村旅游目的地居民对乡村旅游体验真实性的态度与看法、乡村旅游者对乡村旅游体验真实性的认知与理解、乡村旅游经营者对乡村旅游体验真实性的生产与制造3个角度对乡村旅游体验真实性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并对不同群体的内在机理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在未来的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应该考虑乡村旅游中各相关群体利益,实现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旅游集散中心是应对我国城市与区域旅游互动发展趋势而兴起的一种旅游空间组织模式。最初是专门便利城市旅游散客开展旅游的服务平台。随着城市与周边区域的旅游互动发展,旅游集散中心发挥着作为城市游客、居民向周边区域开展一日游的重要组织功能。1998年,旅游集散中心发端于上海。随之,许多城市借鉴上海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相继成立了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的发展与布局受城市规模、旅游发展水平、区位与旅游吸引物等因素影响。中国城市所服务的旅游市场的特点不同,旅游集散中心的具体运作模式与经营效果也各不相同。旅游集散中心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其中,如何实现旅游集散中心与公共交通职能的衔接和分工,是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