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牡丹江地域文化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中有几个因素影响较为深远,主要包括满族文化、朝鲜族文化、流人文化等。当然,文化的形成不能脱离自然环境的影响,牡丹江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都在文化中留下了不能磨灭的印记。  相似文献   

2.
黄炜  柳思维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3):118-121
湘西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湘西地区应紧扣地域文化的特质,打造出独具地域品牌魅力的地域品牌意象,从而进一步提升湘西旅游品牌的竞争力.文章试图从湘西的地域历史文化发展中,首先找出湘西旅游品牌意象的组成元素,再通过拟定一组地域意象主题,来构建旅游品牌意象的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3.
黑土地域文化的精神层面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强魂工程,这是该项建设的核心所在.有了"地域魂",才能显露黑土地域文化崇高精神本色;"魂"字当头,黑土地域文化精神层面建设才能全面启动.二是社会转型期呼唤着黑土地域崇高精神,人们需要精神归位,而黑土地域精神也需要加以重塑.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的语言由于地域和民族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英语作为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的语言成为人们的共通语,极大地方便了国与国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了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地域文化的融合。而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接触又反过来影响和丰富了英语语言。研究英语语言的变体有助于人们发现社会因素与英语语言变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此,从社会心理语言学角度分析近十年来所出现的英语流行语及其本身所反映的语言变体现象尤为必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其背后的社会因素,有助于人们找出变异发生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阳谷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包括运河文化、水浒文化、蚩尤文化、黄河文化等.阳谷地域文化具有带动经济发展、提高人们文化自信、打造阳谷文化品牌的价值;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要做好推进阳谷旅游项目建设、加强文化宣传、加强政府指导、加强部门之间沟通交流等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和梳理了陕西地域文化:炎黄文化的凝聚精神;周文化的敬德重礼精神;秦文化的多民族统一精神;汉文化的开拓进取精神;唐文化的开放包容精神;红色文化中的延安精神等.在此基础上阐明它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分析和探寻在陕西社会价值多元化条件下结合它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路:通过宣传和教育促进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陕西文化及其中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的优势;在传承和创新陕西地域文化中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其他地域文化中锐意进取、创新、勇于争先的精神,并把它们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和行为准则指导自己的实际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7.
纪录片作为一种信息传播载体,承载了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地域文化纪录片以其地域性、纪实性、创造性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分析地域文化纪录片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而体现地域文化纪录片的作用和价值,对梳理历史文化脉络、地域文化的推广乃至地区的发展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方言文化和民俗旅游是互相渗透的.方言作为载体与地域文化一起构成了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地域文化的明显特征、天津方言的独特优势构成了特珠的旅游资源.因此,充分挖掘天津的地域文化特色,传承津味儿民俗文化旅游的独特性,与其他地区旅游文化错位发展,是促进天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整体提升天津的旅游资源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域文化与企业文化之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域文化和企业文化是全国文化大森林中的群落文化和个体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充分挖掘这一群落文化和个体文化,有助于区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文化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助于形成有特色的企业个性文化。  相似文献   

10.
在开放的全球市场上,来自于地区的优势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优势不是外生的自然禀赋,而是在竞争与合作中形成的内生的竞争优势.区域文化观念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区域发展主体,并以其为载体和中介,在微观层次,影响企业的发展水平、产权安排、产业选择等;在宏观层次,对经济发展有全方位、持久的影响,影响区域经济活性、区域创新和区域综合力等.而两个层次的对接、互动与耦合,使得区域经济模式打上明显的地域文化烙印.同时,区域经济对区域文化观念也有重要的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支撑作用.两者的互动发展与一体演进又构成了更深层次的区域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人是文化的产物,人是时代的产物。文化通过价值观影响人。本文研究了中国文化转型特征,分析了文化如何通过价值观影响人,并借助人性质态测评模型,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性质态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现代人的人性质态呈现多样性特征,不同年龄段的人的人性质态的差异显著,折射出社会文化变迁对不同年龄段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不同时代造就具有不同人性质态的人。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环京津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位于京畿腹地,比邻京津两大重要经济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具有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河北省环京津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进行分析,以期为河北省环京津地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着偏重学业指标和物质文化建设的问题。近十几年来兴起的积极心理学理论强调对人性优点和价值的研究,兼顾个体和社会层面以及重视积极的预防工作,符合和谐文化的方针。借鉴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增强师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和提供积极和谐的校园氛围三方面,论述具体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策略,以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4.
对人性的准确认识,是人力资源管理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文化的转型正当时,人性也随之变迁,要依据文化转型特点科学把握现代人的人性质态特征,才能实施正确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文章创新性设计了人性质态模式和人性质态测评量表,并基于对浙江省、山东省和江西省随机调查获取的987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研究结论显示,现代人人性诉求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社会人、责任人、经济人、自我实现的人,且社会人、责任人、经济人的测评值两两差异显著,经济人与自我实现的人的测评值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区域特色旅游合作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艳 《改革与战略》2011,27(4):114-116
旅游文化产业在京津冀区域战略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小觑,除了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之外,还有对文化影响力的提升以及对本区域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满足等。如何准确把握自身的资源特性以及游客的消费心理,如何有效设计旅游产品以及营销策略,如何实现三地的协调联动和精细管理,是京津冀区域旅游发挥后发优势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传统文化受到了巨大冲击,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保护文化遗产应该改变单纯保护的习惯做法,要看到文化遗产在当地文化、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所具有的综合价值,并努力使它在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故居民风千年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节前后,我偶然来到泰山脚下新泰市的大寺村——一个平凡而简单的小山村。走近村里一堵堵青青白白的石砌墙,一座座茅草覆顶的旧门楼,看到狗儿、猫儿、行人,安闲的在胡同里青石板上踱步,直觉得好像从陶渊明的诗句里跑出来的影像一般。家家户户的大门上贴着鲜艳的对联、门神、五彩的门笺。孩子们放鞭炮、捉迷藏;83岁的张老太和小孙子推起碾子,洒下一串欢笑  相似文献   

18.
张庆怡 《魅力中国》2013,(16):267-268
本文探讨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饮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带来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饮食文化特点。随着国际的交流与融合,中西饮食文化也将在交流中共同发展,这对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将起到促进作用。人类生活生存发展的必需,可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了申西方饮食文化在观念。对象,方式。归属与-睦质方面产生了差异,研究这些差异,找出可以融会贯通的地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通过对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中西方各自的文化传统,同时能对中国文化进行改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是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的关键。本文以黄山市为例,通过对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定位,加强领导、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景区文化内涵、构筑旅游文化产品体系,打造旅游文化新业态、发展旅游文化商品,实施旅游文化品牌项目带动、培育旅游文化产业集群,深度营销、加大对外宣传促销力度,保护徽州文化生态、实现旅游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旅游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提升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视域中的生态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艳 《理论观察》2008,(6):53-56
我国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生态文明是人类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对人类文化发展提出生态文化的建设要求,且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止匕,我国未来及今后长期一段时间内应注重生态文化的构建,以马克思的生态观为指导,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文化思想,同时应吸收现代西方生态文化的积极成果,进行整合与创新,从而建设社会主义自己的崭新的生态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