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解决复合型净水机排放废水造成的水资源浪费、滤芯表面杂质沉积造成的净水效果差等问题,设计了节水型净水系统专用的控制系统,包括单片机硬件电路和软件开发流程。单片机硬件电路的设计主要有逻辑电路、扩展输入输出接口、掉电检测、共享中断等,软件开发使用C语言,软硬件结合可以让节水型净水系统相关器件协调控制。运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净水系统可实现制取纯水、回收废水、冲洗滤芯等功能,并且运转正常。节水型净水系统实现了节约用水、延长滤芯使用寿命的设计目标,可为用户节省使用成本,使回收的废水得到合理利用,还可为净水机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300 MW机组锅炉捞渣机除渣水系统,原设计采用循环水做补充水源的封闭循环系统,运行中除灰水悬浮物增多后需连续外排造成水耗偏高。通过对除渣水系统进行节水改造,在降低除渣水外排水耗的同时,充分利用厂内处理后废水作为除渣水,减少了循环水的补水用量,形成除渣水系统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3.
引进机械式蒸汽再压缩蒸发(MVR)技术、管网式反渗透(STRO)膜分离技术、反渗透(RO)膜分离技术,形成MVR+STRO+RO组合工艺,应用于处理规模为50 m3/d的山东某生活垃圾填埋场高浓度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袋式过滤器脱除高浓度垃圾渗滤液中的大粒径悬浮物;MVR设备用于降低垃圾渗滤液中的COD、BODs指标,以及NH3—N、其他固体杂质等含量;STRO膜分离技术进一步降低MVR设备冷却后残留在冷凝水中的COD、BODs指标,以及NH3—N、TN等杂质含量;RO设备用于残留盐分分离。工程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出水COD、BODs、SS、NH3—N、TN含量指标分别降低99.86%、99.87%、100%、99.99%、99.96%,最终产水电导率≤30 μS/cm。达到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山东省海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675—2007)等标准,实现了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国内矿井水回收利用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重点介绍陕北张家峁煤矿矿井水回收利用技术的工艺流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5.
煤化工企业废水是现代水污染中的一个重要的“源头”之一。如何实现煤化工企业的废水“零排放”目标和污水的重回收利用,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处理煤化工企业废水处理技术中常见的处理方法与实际应用案例来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社会的深入发展,促使水资源消耗量越来越多,能够使用的淡水资源也越来越少,这导致了较大的水资源危机,在这之中水资源消耗量最多的就是建筑工程。对此,有必要落实节水节能设计,这一工作非常关键。文章围绕住宅建筑,对给排水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中节水节能技术的运用,希望可以为有关人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节水灌溉系统用水率和灌溉效率低的问题,进行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化节水灌溉系统设计研究。在神经网络支持下,设计系统总体架构,加快数据拟合速度,并设计智能化节水灌溉程序流程,由此完成智能化节水灌溉系统设计。通过对系统进行调试分析,灌溉效果得到有效提升,能够很好地实现节水灌溉。  相似文献   

8.
含铬(Ⅵ)废水吸附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概述了含铬(Ⅵ)废水的常用处理技术,对比不同技术的优缺点,重点分析吸附法在含铬(Ⅵ)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对含铬(Ⅵ)废水处理技术的深入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东华大学开发的新型大孔纤维膜用于废水处理及回用的技术最近获得突破,印染废水经过处理可以回收再利用,而成本只比目前不能回用的废水处理技术增加1%。应用该技术能很好地解决印染废水处理的环保问题,目前我国每年20亿吨左右的印染废水可望实现废物利用,并且可多次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10.
如今,能源问题已然发展为全球问题,所以如何实现节能减排,提高最大化资源运用率也是各个国家未来研究与关注的重点.建筑排水工程合理运用节能节水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能源的损耗,同时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运用与保护.为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在建筑给排水中应用节能节水技术的重要性,同时分别从排水节能以及排水节水两方面分析节能节水技术在建...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摩托车单向器组件主要采用手工装配、装配效率低、随机性大、无法对装配过程实现有效管理控制的情况,为了易于对零件装配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提高生产效率,开发了一种智能摩托车单向器自动装配机。介绍了摩托车单向器自动装配机的上料系统、装配系统、检测系统和落料系统的机械结构,重点阐述了设备的气动系统设计,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设备可实现组成单向器的5种零件自动上料和装配,同时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生产效率提高约50%。其气动系统噪音小、工作可靠,可应用于摩托车单向器的大批量生产。研究结果可为其他相似异形零件自动装配机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用水在水资源的应用中占有很大比例,为节约农田灌溉用水,以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为前提,提出了一种基于天气雷达估测降雨技术的农田灌溉方法。结合概念模型预报技术和交叉相关法,对降雨进行临近预报,利用未来时间的降雨量对农田作物的需水量进行合理补充,并通过检测装置获取土壤含水量,计算出农田需水量,实现对检测区域作物的定量灌溉。系统试运行结果显示,在短时间内,采用天气雷达估测技术预测的结果与地面雨量计观测的降水结果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保持一致,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该技术方案将天气雷达估测降雨技术与数据采集技术相结合,利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及设备,充分应用了自然降雨资源,在现有的农业技术水平基础上,既满足了农作物自身的生长需求,又避免了过量灌溉等问题,对中国水资源在农田灌溉中的合理应用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面像识别技术应用系统中往往需要控制系统,介绍了一种PC机和51单片机串行通信方式来进行控制的方法。PC端采用VC++编程,用MSComm控件进行串口通信,通过RS-232进行PC机和51单片机的连接;单片机端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编程,通过对接收信号的判断来控制外部动作。本控制子系统设计方法已经在面像识别门禁系统中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4.
污水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污水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其硬件包括在线监测仪器、水质采样器、数据采集及通信部分(GPRS),系统软件采用多种灵活方便的控制方式,使系统精度高,运行稳定可靠,不受安装地理位置的限制,并与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相同,对水样的要求宽泛,不受水质情况变化的影响,系统应用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产品生产阶段到服务阶段业务与数据的有效集成,从业务层和数据层对制造服务系统中的大修维护维修(MRO)与企业资源计划(ERP)的集成过程进行了建模与分析,对ERP与MRO系统之间的业务过程和信息交互过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二者的业务集成框架模型,分析了ERP与MRO系统的数据结构转换过程,提出了二者数据集成模型。应用Web Services完成了ERP与MRO的系统集成开发,包括服务BOM集成、备品备件管理集成等。研究结果实现了制造和服务阶段关键产品数据信息的集成与反馈,打通了从制造到服务阶段的数据传递与集成,对进一步研究复杂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信息集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roducti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contribution at a country level by linking it to the complementarity/substitutability phenomena created by the joint presence of IT and the five selecte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t ne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value and productivity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panel data set from 25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1997-2006, when the individual analytical method is applied and productive efficiency is used as the performance criterion. The IT productivity paradox is re-examined under the one-equation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model, while the influence of the fiv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s tested under the two-equation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model. The findings include the following: (i) The IT productivity paradox occurs in not only middle-income (developing) countries but also high-income (developed) countries. (ii)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gain more productive efficiency than the G7 countries when IT is considered as a production factor. (iii) Differen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have impacts on a country's output and productive efficiency. (iv) The chosen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present both complementarity and substitutability phenomena in association with IT investment, however, the joint presence of national savings and IT creates the substitutability phenomenon across different frontiers. (v) In linking cross-country differences in the IT investments to s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ur complimentary qualitative analysis tends to conclude that the investments in IT in the advanced developed countries (e.g., G7) and some of the newly developed or emerging economies are likely needed to keep the pace with other competitors and maintain their statu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T investments in the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are necessary to reach the competitive level as well as to raise their economic-development level. (vi) An important policy implication is that policy makers must carefully utiliz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while formulating IT investment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