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消费者安心消费,这话说来不难,做起来却不易。企业用产品与服务支撑着市场,消费者购买产品与服务维系着市场。这看似直白明了的关系,却总被“利”字所诱惑。产品质量意味着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长,导致成本增加,而产品安全、服务安全的背后是企业研发投入的资金。产品与服务是企业发展最基本的前提。有“利”在,企业便敢于投入。而“质”在,放心消费才能成为最不该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企业新品上市,常常是广告空中狂轰滥炸,而地面渠道却跟不上。消费者不能在终端买到产品,意味着销售不能最终实现,如此只会是广告费用大量浪费。  相似文献   

3.
把市场当作战场,不太妥当;因为竞争再激烈,也不能将对手的肉体给灭掉。竞争,是投入产出效益上的比赛,就跟球场上的竞赛一样,只能蹋球,不能蹋人。"卖奖"与"买奖"的事,实际是在球场上光踢人而不踢球的行为:"托儿"引诱企业,与企业勾结起来欺骗消费者——这就是踢人。正当的竞争应该是"踢球"——用优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去赢得市场的利润,而不是靠"卖奖"、"买奖"中饱私囊。  相似文献   

4.
企业公益营销的策划动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营销是以关心人的生存发展、社会进步为出发点,借助公益活动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在产生公益效果的同时,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偏好,并由此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营销行为。企业从事公益营销,虽然不能代替产品或服务的高质量和有竞争力的价格,但是,当两种产品或服务有同样竞争力的时候,公司的公益成绩就成为消费者选择的依据。西方学者多年的研究与企业的实践证明,公益营销不但使社会受益而创造了社会价值,而且的确在提高企业品牌形象和声誉、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那么,售后服务则可以说是企业生命的保护神. 这是因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源于交换.是消费者用他们的钱来换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产品质量的好坏,消费者的评判是最终标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竞争对手间的一方总是想尽办法打倒另一方,而实际上,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争取更多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   

6.
“山寨”版的产品和服务在中国很常见。对于有些“山寨”,由于价格便宜,消费者多多少少能得到些实惠,“正版”企业也就多多少少吃点儿亏;而对于另一些“山寨”产品或者服务来说,他们的存在,由于质量差给消费者带来伤害,直接影响了“正版”企业的市场声誉。  相似文献   

7.
“公益营销”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益营销,是将企业的营销战略与非营利组织或者公益活动联系在一起,借助公益活动与消费者沟通,在产生公益效益的同时,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偏好,在作购买决策时优先选择该企业产品的一种营销行为。国内开展公益活动的企业虽然很多,但是公益营销做得好的企业却并不多。  相似文献   

8.
价值观在企业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企业文化建设成功与否最根本的检验标准是企业价值体系是否科学 ,是否合理 ,是否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一致。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改造企业价值观 ,就是要把人的价值与尊严纳入企业价值体系 ,把对人的观照摆在企业思索与考察视野内的第一参照系的位置 ,把对人的终极关怀视为企业价值选择的最高准则。总之 ,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一、“一切为了顾客”的市场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市场占有份额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市场是企业最直接的驱动力 ,也可以说 ,市场就是企业的生命。“一切为了顾客”体现了企业“以人为本”的市场发展策略。首先要尊重顾客 ,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其次 ,要以顾客满意为指标。企业要从顾客的观点而不是从企业自身的观点来定义消费者需求 ,要充分研究消费者的心理及需求 ,然后据此开发产品 ,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应有超前意识。第三 ,在定价、促销、分销及服务环节中 ,要以方便顾客 ,给顾客带来实际价值和效益为主要原则。在服务上 ,要做到服务态度礼貌优雅 ,服务方式方便灵活 ,服务环境洁净舒适。同时 ,做到服务情感化 ,让顾客在使用产品和享受服务时 ,能感到美与愉悦。最后 ,要做好售后服务 ,...  相似文献   

9.
“中国冰箱大王”科龙集团掀开了国内企业在服务领域的新篇章。其推出的“全方位专业化”服务二将推动国内企业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为企业界制订出更高的服务标准。据调查资科显示:由于国内企业的服务意识、服务保障体系较落后,企业能够向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与国际名牌企业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国内绝大部分企业在服务方面仍然只限于产品的售后维修,这种‘“救火”式的服务,为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成为‘”中国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国内企业服务水平的徘徊不前.使国内消费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又到一年"3.15",就不能不说说服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说到底是个服务观念问题。服务观念应贯穿于从设计直到商品"善终"。当今世界,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都不敢忘服务这个"本"。为人民服务在中国强调了几十年,一些企业却不能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岂不忘"本"?  相似文献   

11.
《大众标准化》2005,(2):F002-F002
“健康”指的是生命健康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生命健康权以人的生命安全为基础,健康是生命安全的更高的层面,生命健康权是人的最基本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新老企业都有一个如何开发新产品和如何向市场推介新产品的问题。与进入成熟期的产品相比,新产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消费者认识的不确定性和宣传推介的艰巨性。如果我们研究一下众多明星企业的经验,就会发现,它们的新产品开发与推介有三个共同的特点。找准需求的空白点新产品上市能否寻找到消费者需求的空白点,是能否达到产品畅销、建立品牌的重要方面。所谓空白点,无非是指商品具备了前所未有、别出心裁或与众不同的特色、特点,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带来不同寻常的价值。任何一项产品,如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一世纪全球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营销也将随之发生七大变化。从产品营销到品牌营销现代营销已日益超过产品的物质层面,人们面对不断涌现的新产品,只能“指牌购买”。而在市场向名牌集中的时代,名牌是市场骄子,是经众多消费者“认证”过的,是质量和信誉的保证。品牌是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尽管核心产品是品牌的载体和表现,但品牌的塑造重于产品的销售。品牌不仅要使用好,更要保护好;不仅有制造商品牌,还有中间商品牌,“品牌战”已经开始。从服务营销到文化营销曾几何时,销售服务成为企业和中间商必须做的事,…  相似文献   

14.
从营稍角度看产品“功能”和“价值”广东工业大学张毕西一、企业与用户在功能和价值标准方面的差异市场营销理论强调,企业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衡量产品”价值”。从消费者角度考虑产品“功能”。所达到的“效用”.包括了满足其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方面。而不同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有些企业为博取消费者对产品的青睐,纷纷把产品包修、包换、包退的期限放宽,推出了“保修若干年”或“终身维修”等诸多服务承诺,其中有的承诺要远远高于国家“三包”规定的标准。但个别企业在履行自己的承诺时却掺有很大的水分。  相似文献   

16.
品牌创立和建设的过程,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产品的技术水平、质量、服务等产品内在因素,也来自于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外在因素。因此,要打造有生命力的品牌,就必须在上述方面做足文章,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0月1日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汽车三包规定》),将正式实行。"三包"话题,也成为了全国媒体的关注热点,而在众多业内人士与广大消费者看来,《汽车三包规定》考验的将不仅是产品品质与企业服务能力,更是在考验车企对于市场与消费者的诚意与责任感。提前出招急救车市"自9月1日起购买北京现代旗下的新车均享受汽车三包服务。"福州一家4S店的销售经理告诉记者。据  相似文献   

18.
海尔的“服务”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的企业竞争,“产品”已不是唯一致胜的法宝,唯有从品牌和服务中而不是从产品的制造中获取利润,才能赢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才能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时至今日,产品的价值来自3个方面:质量、品牌及服务,尤其是制造技术和消费水准皆大为提升时,各种产品在质量上与品牌上的差异已经不大,因此在各个市场逐渐饱和及全球性竞争激烈之际,企业不得不费尽心思,在产品本身或附带的服务上狠下功夫,才能甩开竞争对手并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就拿海尔集团来说吧,海尔彩电产品树立了7个100%目标。即开箱合格率100%、出工位部品状态100%…  相似文献   

19.
上海强生公司有一个令人回味的广告:一个母亲在医院里拥抱、轻抚她的新生婴儿。在柔和乐曲的伴随下,广告结尾是这位母亲在触及婴儿手指时禁不住欣喜而泣。这种爱的语言把强生品牌和温柔的爱意与关怀联系在一起,不仅消费者忘不了,也同时显示出广告的奇特艺术效果。这使我联想到眼下电视屏幕上的一些广告,有的粗俗不堪,离题万里,有的内容平平,过目即忘。这不但起不到宣传产品目的,还劳民伤财,浪费了人力物力。 由广告推至产品,也是如此。艺术性强、个性独特的广告当然可以增强宣传效果,引导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认识,但广告只能使人们对产品有一种间接的表象认识,消费者最终选择与接受某产品,则靠的是产品本身的个性及对消费者的吸引程度。这就提示我们的企业必须紧紧盯住消费者的心里,在产品的个性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企业花费成本,以通过提高消费者某种知识技能的方式(与),来培育、锁定消费者,从而达到销售自己产品或服务的目地(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