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套期的会计定义和范围限定 企业若采用套期会计,必须先确定核算对象的范围,即对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范围进行限定。为了把以套期为目的进行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与非套期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区分开来,套期的会计定义特别强调了套期关系的认定。套期工具,是指被指定的衍生金融工具或其他金融工具,  相似文献   

2.
2006年我国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明确提出将金融工具划分成基础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并就其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进行了规范。但有关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套期保值会计核算的内容不够具体,而且准则内容在理解上存在很多难点,文章结合案例就公允价值套期保值会计进行研究,旨在为企业提供一套可供操作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衍生金融工具得以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能给企业控制和防范风险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运作需要管理层进行一系列的策划和运作,其结果将会使企业产生各种不同的经营业绩。这些套期运作的管理活动及其相应的不同经营业绩应该在会计和财务报告中得到反映,这是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第39号国际会计准则中利用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对风险进行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方法,分析了国内套期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第39号国际会计准则中利用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对风险进行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方法,分析了国内套期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会计准则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为背景,就新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有关规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新会计准则在衍生金融工具合约面值确认、衍生金融工具转移时的终止确认标准、套期会计处理及公允价值计量等方面仍需明确或改进。  相似文献   

7.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国内大型企业在衍生金融工具的套期保值中屡屡失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研究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持有动机、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控制策略,对国内企业通过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界定了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分析了套期保值的动机和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并针对各种表现形式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为正确认识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和更好地利用其进行规避风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海燕 《会计之友》2009,(3):99-100
本文以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为背景,就新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有关规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新会计准则在衍生金融工具合约面值确认、衍生金融工具转移时的终止确认标准、套期会计处理及公允价值计量等方面仍需明确或改进。  相似文献   

9.
随着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在日益繁衍,规范其会计处理是一项迫切需求。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是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基础。实务中一般可以采用两种计量模式:一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用的混合计量模式;二为完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本文将从一道用外汇远期合约进行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例题中,比较分析这两种模式,试探求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计量基础的趋向。  相似文献   

10.
套期保值的会计业务处理就是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相互冲抵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变动能够同时计入会计盈余的会计处理方法,它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中将用于套期的衍生金融工具确认为资产或负债.并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相似文献   

11.
门宁 《电子财会》2004,(11):55-56
衍生金融工具是控制和防范金融市场风险的一种有效途径,近几年我国金融机构开始广泛开展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并伴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其交易的品种不断增加、性质也逾加复杂。为规范金融机构衍生金融交易会计处理、量化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风险并为广大客户和信息使用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财政部日前发布了《金融机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和套期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这表明我国对金融机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会计处理规范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就征求意见稿的内容给出笔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第24号"套期保值"和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对金融工具的核算进行了规范,填补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规范上的空白。但是,我国并没有专门针对商品期货交易的会计准则。对于从事商品期货交易的企业来说,如何在现行准则的规范下对商品期货交易进行会计处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过相关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对商品期货的会计处理有直接借鉴意义。现在套期保值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对商品期货交易套期保值业务的会计处理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择上证国有企业100指数非金融保险企业为对象,以26家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司为样本,研究2008年度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对准则的遵循度.结果发现:遵循度普遍较低.造成该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衍生工具异常波动因素分析、流动性风险到期期限分析以及衍生工具协议等项目披露比率较低;风险和套期保值的披露不足,也反映出我国风险管理和套期会计的不成熟.  相似文献   

14.
套期保值会计准则下商品期货会计处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第24号“套期保值”和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对金融工具的核算进行了规范,填补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规范上的空白。但是,我国并没有专门针对商品期货交易的会计准则。对于从事商品期货交易的企业来说,如何在现行准则的规范下对商品期货交易进行会计处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过相关金融丁具的会计准则对商品期货的会计处理有直接借鉴意义。现在套期保值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对商品期货交易套期保值业务的会计处理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98年正式颁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33号<衍生金融工具和套期保值活动的会计处理>(SFAS133)规定,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①投机目的;②与资产、债务、公司承诺事项相联系的暴露从事公允价值套期保值;③与预期经济业务所联系的现金流量变动暴露从事现金流量套期保值;④与国外主体净投资的外汇部分相关的暴露从事国外主体净投资套期保值.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月,财政部门参考了国际会计标准,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其中把金融工具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基础金融工具,另一种是衍生金融工具,并对其会计确认、计量与披露作出了规范。然而关于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套期保值会计核算的内容并不是十分详细的,且准则内容也难以理解,但是,由于国内市场的兴起,企业风险意识的增强,商贸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日益普遍,本文将运用其具体案例,通过对商贸企业公允价值套期保值会计核算进行分析,以期为其提供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7.
林华 《财会月刊》2012,(1):44-46
期权作为一种衍生金融工具,具有套期保值的功能。本文首先阐述期权交易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套期保值的同时可限定交易损失的特点,然后说明我国会计准则下基于期权交易的公允价值套期的会计核算方法,最后通过举例说明利用期权进行公允价值套期的具体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规避和分散风险,衍生金融工具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许多会计组织都对衍生金融工具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是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中的确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周长鸣 《财会通讯》2007,(12):47-48
我国会计准则中没有直接涉及到利率互换会计,利率互换会计基本上遵循与其他类型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相同的规则。在资产负债表中利率互换以公允价值记录,但对互换的公允价值的估价要比其他衍生工具更复杂。对互换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依赖于互换是被指定为“公允价值套期”还是“现金流量套期”。套期有效性是互换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对于互换的有效性,有专门的会计规则来处理。  相似文献   

20.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衍生金融工具在国际金融市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也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我国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也迅速发展起来,加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研究,使得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得以恰当披露,是广大投资者的必然要求。本文试就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