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运用GMM 动态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质量的差异性影响。 结果显示: 整体上, 异质性产业集聚及其协同发展均有利于提高城市经济质量, 且制造业集聚与城市效率之间表现为 “U” 型关系; 从区域层面看, 制造业集聚均能够提高城市经济效率, 但中游地区表现不明显, 而生产性服务业及二者的协同作用则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即前者对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在下游地区最强, 其次是中游地区, 在上游地区则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两业协同集聚仅在下游地区能够显著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两业协同集聚效应的发挥不能仅依赖于单一产业的推动发展, 更需要二者之间的相互配合。 因此, 各地区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 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9个省市1990~2015年的数据,在梳理物流产业、金融发展与经济提升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物流产业、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研究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产业、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均有提升作用,且货运周转量、物流业增加值、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等因素对经济提升的贡献度因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物流产业和金融发展均呈现出非均衡特征。据此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基地和金融核心城市以及推动物流和金融的均衡发展,共同驱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提升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发展中国家核心产业链与核心技术链的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本文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追赶战略的实现,应依靠产业和技术的协同发展,尤其是核心产业链和核心技术链的协同发展。本文界定了核心产业链和核心技术链的概念;在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技术与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指出发展中国家技术与产业协同发展的起步模式是“产业发展拉动技术进步”,而非“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发展”的一般模式;重点研究基于追赶战略的发展中国家核心产业链与核心技术链的协同发展机制,并结合案例来说明。  相似文献   

4.
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数字经济背景下科技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复合系统协同创新的机制,构建了协同视角下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我国2011~2020年相关数据,利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度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水平,并对我国不同区域的协同创新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但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各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东部地区水平最高,中部和西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最差。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提升我国数字经济背景下区域协同创新协同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河北省物流系统与制造业呈现出新变化,二者协同发展呈现出新特征。以河北省2010—2019年统计数据为研究依据,以协同学理论为基本研究方法,建立物流系统与制造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测度分析,客观评价物流系统与制造业之间的协同程度。研究发现,河北省物流系统与制造业间的协同发展具备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2010—2014年)末期协同度较低,制造业的有序度高于物流系统的有序度;第二阶段(2014—2017年)末期协同度达到峰值,整体协同度的上扬依赖于物流系统有序度的拉升;第三阶段(2017—2019年)末期协同度又略有下降。对现今的启示:要对物流系统与制造业之间深度融合的协同规律作出一定的预判,当一方有序度上升时,不要忽视对另一方的提升;制造业在结构性调整后会有一个较长的“蛰伏期”,有效地缩短“蛰伏期”尤为必要;京津居于河北省辖内,产业集群不能连成片或在政策上形成竞争制度,对河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物流产业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建立了物流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浙江省为例,利用1985~2006年统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潮算出了物流产业的综合指数;利用计量分析方法,论证了物流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得出以下结论:在经济增长的众多因素中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资本投入、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但效果不及劳动力投入明显.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 2006~2015 年我国30 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关数据为样本, 利用区位熵法测度区域物流产业集聚水平, 通过计算全局 Moran's I指数, 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存在的空间相关性。 在此基础上,引入控制变量建立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实证检验了物流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及其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 从整体来看, 物流产业集聚通过发挥其 “专业效应” 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企业生产率, 在有效推动本区域经济的增长的同时, 能够通过溢出效应带动相邻地区的经济发展; 分地区来看, 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在3 个地区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中部地区的溢出效应最大, 其次是东部, 而西部地区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为负, 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马骁 《工业技术经济》2019,38(5):121-126
本文构建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指标体系, 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度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的有序度和协同度, 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北京区域经济协同有序度较高, 天津和河北区域经济协同有序度较低;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度经历了先上升、 后下降、 再上升的过程,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关系不稳定, 协同效应不明显,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了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运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对京津冀13 个地级以上城市发展差距综合指数和分类指数进行测度, 结果显示, 京津冀各城市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其中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协调发展、 创新发展和共享发展上的差距有所加大, 并提出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路径, 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地级市为例, 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产业集聚、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制造业集聚与技术创新形成有效互动, 并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抑制作用, 且不能通过与技术创新的互动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协同集聚经济效应的发挥更加依赖当地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 只有当技术创新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 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 若低于这一水平, 协同集聚会抑制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本文深入研究了产业集群这一经济增长中的规律性现象.着重阐述了西方经济学关于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思想;概括了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揭示了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对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作用;运用产业集群理论,研究了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对策.本文对于认识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规律,对于加深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经济中,城市是经济的重要载体,中小城市是构筑科学、合理的城镇化体系的重要支撑。要实现中小城市城镇化的科学发展,其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本文基于对中小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分别从3个方面探索性的提出,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发展的路径在于:产业优化升级、就业协同增长和城乡统筹发展,并突出强调了产业优化升级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经济中,城市是经济的重要载体,中小城市是构筑科学、合理的城镇化体系的重要支撑。要实现中小城市城镇化的科学发展,其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本文基于对中小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分别从3个方面探索性的提出,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发展的路径在于:产业优化升级、就业协同增长和城乡统筹发展,并突出强调了产业优化升级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其创新能力以及集群内部主体间相互交错的协同作用与协同创新.因此,要保持产业集群的先进性和活跃性,研究其协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产业集群和协同创新的相关研究,对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概念、指标选取原则、指标体系和模型进行了综述,并就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增长理论、运输经济理论和经济地理理论的基础上,探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物流产业效率时空演变与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机理。基于2005~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5省区的面板数据,采用SFA模型测算物流产业效率,并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物流产业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5省区的物流产业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整体效率在不断提升,邻省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和本省交通基础设施水平都对本省的物流产业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以期为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有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系统协同度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首先指出了产业组织系统自组织协同演化程度定量到度的必要性,并论证了经济效益指标、科技评价指标作为测度输入变量的重要性。在构造了充分表征专业化、信息化序参量和产业组织系统自组织协同宏观效果的具体指标体系基础上给出了产业组织系统有序度、协同度模型。最后针对作为中国第一支柱产业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进行了国有层面的实证分析,为该产业的进一步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区域创新要素协同水平测度问题,本文基于区域创新协同发展的特点构建了考虑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5~2019年京津冀地区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区域创新要素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三地创新要素有序度和三地之间创新要素融合水平整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状态;北京市的创新要素有序度最高、天津次之,河北最低;北京和天津的创新融合度较高,明显优于北京与河北、河北与天津。最后本文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创新活动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产业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创新无疑成为快速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协同创新过程中协作关系的分析入手,通过博弈模型构建,分析协同创新中产业发展中利益相关者的策略与选择。通过模型分析与计算得出影响协同创新的三因素,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提升协同创新绩效,增强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度了1999—2005年间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国民经济的技术效率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及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并研究了2005年各城市在产出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最佳经济效率所需要调整的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数量。文章认为提高产业技术效率,优化投入要素的组合比例,加快技术引进和技术追赶步伐是推进长三角地区GDP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系统协同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抓住初级协同和高级协同这两个关键环节,坚持资源耦合、区域开放、目标一致、结构匹配等推进原则,促使各个经济要素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互惠共赢,加速系统结构状态的优化,是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