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技术产业成长能力评价体系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研究高技术产业成长能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产业规模、科技创新能力、经济绩效与市场环境四大要素着手,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成长能力进行了客观评价与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成长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同时揭示了地区差异性的深层机理.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今世界国家间竞争日益激烈,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日益成为一个地区乃至国家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视角,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内生竞争力和外生竞争力两方面影响因素构建了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三级指标体系,用AHP-熵值法综合确定指标的权重。基于维度和阈值改进的指数型功效函数构建了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再由组合赋权法得到综合评价值,由此反映集群竞争力的强弱。对2004~2013年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整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04~2011年竞争力增长率较低,增长速度较慢;2011~2013年增长率提高,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4.
5.
基于高技术产业2003~2016年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本文主要从政府与市场、非国有经济、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4个层面对行业市场化程度进行了描述,并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市场化程度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既优化了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又促进了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但市场化程度对产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与分布差异性;从市场化程度的不同表现层面来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创新能力较高的行业更具有重要影响作用,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要素市场的发育对产业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门槛值,而产品市场的发育对创新能力不同的高技术行业的自主创新均有正向影响,且对于创新能力高的行业,其影响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为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以推动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探索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分地区数据,应用三阶段DEA方法,对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测评.主要的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水平较低,且规模效率不高是制约其整体提升的主要原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者素质是提高效率水平的有利因素,而地理位置和政府干预对研发创新效率提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按照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将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模式分为4种类型,各省区可根据自身的效率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在对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其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模糊综合评判中的主因素突出型、加权平均型和全面制约型三类隶属度结合起来,构造了符合客观实际的隶属函数,从而得到了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同时,在确定权重过程中,利用反映指标真实情况的指标熵,结合专家调查,得到兼顾主客观状况的评价指标权重,通过实证检验证明了此评价方法在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创新过程系统,将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分为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扩散与创新支持4个维度。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析并评价了2013年31个省市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各个区域在创新过程系统不同维度的表现并不一致;高技术产业园区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区域高技术产业依赖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作用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针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现状,提出了促进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选取2013~2020年省级高技术产业数据,通过门槛模型,从产业规模和人才供给视角分析了数字基础设施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虹吸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1)数字基础设施对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有显著促进效果;(2)当地区的产业规模以及在校大学生数量低于某一门槛值,数字基础设施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促进效果会转为抑制效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对于产业规模较大且人才供给充足地区,应重点加强科创相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而对于产业规模较小且人才供给匮乏地区,由于“虹吸效应”,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将不可避免地被进一步压缩,因此政府更应关注其他民生相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以纺织产业为例,建立了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以2004年全国31个省市纺织产业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认为,我国纺织产业区域发展基本呈现出东中西三级带状模式,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我国纺织产业实施区位转移的发展战略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载体,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的诸多科技活动及创新行为,凝结成为推动区域创新的助推力。鉴于高技术产业在科技创新中蕴含的结构特征,将该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具有紧密逻辑关联的两个阶段。诚然,为了获得更加科学、准确的评价结 果需要将决策者的主观偏好体现在管理决策过程中。本文提出了体现两阶段特征的偏好DEA 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区域绩效进行了测算,进一步探究出决策者在不同阶段偏好下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并针对各区域的分布特征分别提出了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构建了涵盖 4 个一级指标和 12 个二级指标的区域创新极培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以我国 30 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 运用 K-均值聚类分析和贝叶斯判别方法对区域创新极培育能力进行定量评价, 分析不同区域间创新极培育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 提出了提高区域创新极培育能力的政策建议。结果显示: 我国 30 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创新极培育能力可以分为4 类, 从Ⅰ类到Ⅳ类区域创新极培育能力逐渐降低, 产业创新活力、 区域知识支撑水平、 区域创新极培育环境、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渐变差, 运用贝叶斯判别能够快速判别区域创新极培育能力大小, 对区域创新极培育的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中部6省1998~2009年的研发投入数据和2001~2012年的研发产出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了各省高技术产业每年的研发创新效率及排序,并在横向范围内对2001~2012年这一时期内研发创新相对效率的整体领先度进行计算,以此来衡量中部6省在整个12年中研发创新相对效率。结果表明:中部6省研发创新效率存在很大差异,领先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山西、安徽、河南、湖南、江西、湖北。本文结论可为中部6省研发创新效率的提升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 本文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定位及其互动关系, 确定了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的 4 个关键维度, 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改进突变级数法, 对中国30 个区域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 目前大部分区域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强, 但东部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普遍高于其它地区; 区域成果供给能力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影响最大, 科技服务支撑能力次之。 本研究旨在为科学评价地方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指导地方政府科技成果转化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高技术产业被视为区域创新的重要载体, 把握不同区域创新效率有助于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创新政策。 本文将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两个阶段, 运用DEA 模型对中国2009~2016 年高技术产业省域创新效率进行动态评价。 结果表明, 整体上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均处于较低水平,“高投入、 低效益” 矛盾依旧, 但技术研发阶段效率高于技术成果转化阶段效率, 说明高技术产业创新低效主要源于技术转化阶段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PSR (压力— — —状态— — —响应) 模型构建了城市创业环境评价模型, 运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 以中国 4 个直辖市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为对象, 运用压力指数、 状态指数、 响应指数和综合指数对创业环境进行综合评价, 并提出优化创业环境的举措。 研究显示: 我国四大直辖市的创业环境排名为北京、 上海、 天津和重庆,2012 年以来各城市创业环境综合指数均有较大提升, 城市之间创业环境差距有增大趋势; 在压力指数上,4 个直辖市整体相差不大, 天津发展速度最快; 在状态指数上, 北京最好, 重庆最差, 上海和天津基本一致; 在响应指数上, 北京最好, 上海次之, 天津第 3, 重庆第 4,4 个直辖市均呈快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市场参与主体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视角,全面剖析全球价值链嵌入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活跃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活跃度具有正向积极影响,且存在区域差异性;全球价值链嵌入有利于开拓服务边界、丰富贸易形式、改善供需连接和指引创新方向,可通过市场参与主体创新行为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活跃度产生影响。进一步验证影响机制得出,市场参与主体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在全球价值链嵌入与高技术产业创新活跃度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全球价值链嵌入有助于驱动市场参与主体优化创新结构,继而通过提高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间接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活跃度。据此,应从畅通国际合作通道、加强外资高技术产业关联度、建立高技术产业创新人才培育体系方面驱动高技术产业创新活跃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不同评价方法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结果非一致性的问题, 本文分别采用熵值法、 集对分析法、 灰色关联法以及加权 TOPSIS 法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同一权重的单一评价,对满足一致性检验的评价方法建立离差最大化组合评价模型, 并证明其有效性, 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更合理的评价视角。 实证研究表明, 离差最大化组合评价模型克服了不同评价方法评价结论非一致性问题, 充分体现了各评价方法的重要程度, 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反映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弱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代工业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分析了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制约因素,指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受到政策法规、资源供给、目标驱动、合作共赢和利益分配诸多要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激励机制、多向协同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资源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