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在供应链层面落实“双碳”目标的具体举措。本文构建消费者价格参照效应下由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绿色供应链模型,在考虑消费者参照价格的基础上,研究绿色供应链在传统零售渠道和网络直销渠道上的最优渠道定价和最优产品绿色度决策,并设计二部定价契约以促进制造商和零售商实现共赢,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分析消费者价格参照效应对双渠道绿色供应链最优渠道定价和最优产品绿色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传统零售渠道和网络直销渠道的消费者参照价格对两个渠道的最优定价和产品最优绿色度均有正向影响,而双渠道中考虑价格参照效应的产品需求价格敏感程度与最优渠道定价和产品最优绿色度存在负相关关系。通过应用二部定价契约这一协调机制可以实现双渠道绿色供应链中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共赢。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考虑消费者支付意愿存在显著差异、消费者和制造商存在不同政府补贴分配比例下,建立再制造博弈模型,探讨政府补贴再制造品对产品价格、需求以及对消费者、制造商、社会总收益的影响。结论表明,政府补贴有利于促进再制造品的需求,消费者剩余效用、制造商收益以及社会总收益都增加;政府补贴时应不允许制造商涨价,在考虑制造商积极性下尽量补贴给消费者;提高消费者环保意识才是促进再制造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供应链成员的公平偏好行为作为影响企业利润的主要因素,已成为当前企业决策时必须要考虑的现实问题之一。在考虑供应链成员异质特性和自主学习行为的基础上,本文通过计算实验研究了绿色供应链中供应商的公平偏好行为对制造商生产决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供应商的公平偏好行为会降低制造商的利润。当供应商的公平偏好较弱时,制造商应该将生产外包;反之,当供应商的公平偏好较强时,制造商应该自己生产。此外,消费者的绿色偏好水平和政府补贴力度也会影响制造商的外包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回收产品再制造成本增加甚至难以进行再制造的难题,制造商在产品生产的前期就要考虑后期再制造活动的可实施性,即考虑可持续性设计。在考虑可持续性设计情况下,本文针对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经销商构成的两级闭环供应链系统,分别建立经销商从事再制造和制造商从事再制造两种模式下的差异定价模型,得到了相应的最优定价策略,并主要针对可持续性努力程度,讨论其与各个最优决策变量、产品单位成本及可持续性努力程度系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给出了可持续性努力程度分别对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最优中间价、最优销售价、最优销售量及最优利润的影响,同时论证了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单位成本及其可持续性努力程度系数分别对可持续性努力程度的影响,并对经销商从事再制造和零售商从事再制造两种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碳标签制度下,基于Stackelberg博弈模型,构建了由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低碳供应链。在集中决策、有/无碳减排成本分担的分散决策3种模式中,分析消费者低碳偏好、零售商碳减排成本分担比例及销售努力系数对供应链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减排成本分担比例增加,制造商倾向于生产碳足迹更低的产品并会获得更高的利润;消费者低碳偏好增加,使得产品的碳足迹降低,产品零售价格先下降后上升。研究发现:当消费者低碳偏好增加时,零售商应增加销售努力水平,会降低产品碳足迹,并使制造商、零售商和供应链整体能获得相对稳定的利润。有碳减排成本分担要优于无碳减排成本分担的模式,前者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协调共赢。  相似文献   

6.
考虑制造商对新产品和再制造品差异定价以及制造商和再制造商回收存在竞争,本文构建两周期模型,研究并比较固定费和单位费两种不同专利许可策略下供应链成员决策.结果表明:(1)消费者支付意愿较小时,固定费许可策略下制造商不会参与回收再制造,单位费许可策略下制造商和再制造商均不参与回收再制造.(2)两种专利许可下,随消费者支付意愿提高,制造商新产品产量减小,两者再制造品产量和回收率均增大;随回收竞争系数增大,制造商新产品产量增大,两者再制造品产量和回收率均减小.  相似文献   

7.
针对供应链成员的减排努力具有外部正效应,且其行为策略因心理特征而广泛偏离最优的情形,考虑由上下游企业组成的低碳供应链中,只要有一方减排而另一方不减排,减排的一方就会感觉到不公平。 本文以双方的Nash 讨价还价解作为公平参考点刻画减排方的公平关切行为,构建不同策略组合下的支付矩阵, 研究消费者低碳偏好和供应商、制造商公平关切对链上成员减排投资策略和收益的影响以及成员间在减排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最终得到能够有效抑制对方搭便车并保证自身减排收益的公平条件。 研究发现: 从碳系数的角度, 低碳供应链中只有一方减排投资时, 减排方迫切希望其他行为主体也能够参与减排;供应商减排投资所带来的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增强效应大于制造商或者供应商减排成本效率小于制造商两种情形下, 低碳供应链中供应商都应投入更多的减排努力; 供应商的减排水平随其公平关切程度的增加而减小,而制造商的减排水平与其公平关切程度无关。 上述结论能够为供应链企业的减排投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渠道权力结构和参与者的风险规避态度对闭环供应链差异定价机制的影响.假设制造商为风险中性者而零售商是风险规避者,利用均值——方差理论得到了制造商的期望利润函数和零售商的期望效用函数,在此基础上探讨制造商主导、零售商主导和垂直纳什均衡3种渠道权力结构下的闭环供应链差异定价策略与利润分配问题.本文还分别比较了不同权力结构下新制造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最优批发价格、最优零售价格、制造商的最优期望利润以及零售商的最优期望效用,推导了零售商的风险规避系数对最优价格和最优产量的影响,最后结合算例仿真了渠道成员利润(效用)随风险规避系数和消费者偏好系数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制造商和零售商形成垂直纳什均衡时的闭环供应链绩效最优,其次是制造商主导的闭环供应链,最差的是零售商主导的闭环供应链.  相似文献   

9.
现有研究对需求不确定下柔性策略与无柔性策略之间的选择问题投以了大量关注,但缺乏关注不同柔性策略之间的选择决策。本文从新产品产能规划视角,研究了产量柔性与时间柔性策略选择问题。研究表明,需求不确定性较大时,制造商会选择时间柔性策略;需求不确定性中等时,制造商会选择产量柔性策略;需求不确定性较小时,制造商会选择无柔性策略。产量柔性策略调节产量的难度越大,最优产能规模越大;如果预测的单位时间市场容量均值大于单位时间实际市场容量,销售爆发期单位时间最优产量也越大,反之则越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构建由1个普通制造商、1个绿色制造商和1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 运用博弈论方法, 考虑供应链成员之间零合作、 横向合作、 纵向合作、 全合作等不同合作模式, 研究消费者绿色偏好、 产品替代率对不同合作模式下产品价格、 产品绿色度、 供应链总利润的影响。 研究表明: 消费者绿色偏好度对绿色产品的绿色度和价格有正向影响; 产品替代率对普通产品价格有正向影响; 横向合作提高了两产品的价格, 损害了消费者福利和供应链利润; 任何一方的纵向合作都优于分散情况, 且绿色制造商纵向合作的供应链总利润大于普通制造商纵向合作的供应链总利润。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与区块链的融合应用可有效解决黄河流域低碳制造业同质化严重问题,但新技术的应用将对碳减排信息可信性、产品质量可靠性等关键定价因子产生深度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定价才能获得更多收益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选择由一个制造商与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低碳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考虑低碳研发投入与基于大数据与区块链的新兴信息服务投入,修正了需求函数,构建了3种不同成本分担模式下的协同定价模型。结果表明:成本分担模式并不影响低碳供应链成员最优价格与收益随碳减排水平失效系数、低碳产品质量信息可信性系数、零售商新兴信息服务成本、零售商承担自身新兴信息服务成本的系数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与幅度。  相似文献   

12.
多数学者认可征收碳税能起到比碳交易更强的减排效果,但在我国税收政策优化、企业减税效应初显、实体经济发展亟待提升的大背景下,征收碳税是否会对国民经济产生负向影响,特别是对山西省等主要能源省份的经济影响,在税收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谨慎对待。首先利用庇古税理论计算我国碳税的最优基准税率,然后构建了山西省经济、能源与二氧化碳排放的九部门CGE模型,利用2012年山西省投入产出表为数据基础编制宏微观社会核算矩阵,模拟分析了碳税以最优基准税率增减10%、20%征收的情况下对山西省各部门的影响,其中重点分析对于煤炭生产部门的影响。结果表明,征收碳税可以降低各部门对高碳能源产品的消耗,对可再生能源及低碳产品的消费产生利好,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转型,促进碳减排。但在各部门之间的影响程度不同,煤炭开采业受到最为严重的负向影响。基于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政府应在坚定实现碳减排目标、寻求最优碳治理途径的过程中注意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优化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产品特性涉及产品质保期、 品牌效应以及产品绿色性等。 本文在不同产品特征下, 考虑零售商回收、 制造商生产新产品并将回收产品进行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 利用 Stackelberg 博弈分析了 3 类决策模型: 模型Ⅰ中考虑产品需求受价格和产品质保期的影响; 模型Ⅱ中考虑产品需求在受价格和质保期影响的同时还受产品品牌水平的影响; 模型Ⅲ中考虑产品需求在受价格和质保期影响的同时还受产品绿色性水平的影响。 研究发现, 模型Ⅱ和模型Ⅲ中的制造商、 零售商以及CLSC 利润均优于模型Ⅰ。 同时, 通过灵敏度分析发现, 相比质保期, 市场上品牌水平或绿色性水平对需求的影响会对定价决策产生更显著正向影响。 最后, 研究为制造商努力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双积分”政策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对供应链减排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汽车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基于“双积分”政策背景,考虑制造商应用区块链技术,通过分析外购电池模式、外购+自研电池模式和外购+合作建立电池厂模式,分别构建汽车供应链成员的利润函数,运用逆向归纳法,得到不同模式下汽车供应链最优减排策略。结果表明:汽车供应链的减排水平与各成员利润均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偏好、采用区块链时市场需求增长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当油耗实际值大于达标值时,制造商选择外购+合作建立电池厂模式可获得更多利润,且减排水平最高,而供应商选择外购电池模式时利润最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向消费者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资费套餐菜单的方式,引入"自我选择"机制,研究两种电信业务组合情况下的最优组合数量和价格策略,解决组合定价时企业对消费者偏好信息不全的难题。同时分析了套餐组合业务间的关系对最优组合数量和价格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的组合数量会随着业务间互补程度的增加而增大,而随着其替代程度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反垄断视角出发, 将纵向交易互动关系中的价格歧视与市场势力问题纳入到上游制造商工艺创新决策研究框架中, 比较分析不同定价模式下买方市场势力对上游创新程度、厂商利润以及消费者剩余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当下游市场中存在买方市场势力时, 上游制造商在歧视定价策略下攫取最大利润; 统一定价策略下的创新程度最大。对于具有买方市场势力的零售市场而言, 三种定价模式下的消费者福利相同, 且均高于下游两个市场无买方势力的消费者福利。对于不具有买方势力的零售市场而言, 采取统一定价策略能够实现消费者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一个由单制造商和单零售商构成的两级供应链, 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对市场需求的影响, 利用博弈论的思想和数值模拟的方法, 研究了碳配额交易政策对供应链生产决策的影响。通过对模型进行对比分析, 得出整体决策下供应链最优利润总是大于分散决策的结果, 且整体决策下单位产品碳排放量降低的更多, 说明整体决策更有利于企业减排成本的投入。利用数值模拟分析得出, 碳配额只与供应链总利润有关系, 呈线性正相关; 而碳交易价格则影响了产品的价格、销售量、单位产品减排量以及利润等, 其中碳交易价格的不断增加使得供应链最优总利润呈现出先不断减小而后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假设新顾客在购买新/再产品时需要支付一定的押金, 老顾客进行以旧换新/再时可以享受一定的折扣。 根据新/再产品的定价策略和以旧换新/再的折扣力度, 新顾客决策是否购买再制造品, 老顾客决策是否以旧换再, 相应地求出 4种情形下的产品需求函数。 以生产商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决策了4种情形下新/再产品的最优定价; 运用解析方法分析了新产品的生产成本、 再制造品的生产成本、 折扣系数和押金对最优定价和需求的影响; 运用数值算例方法分析了这些参数对生产商最优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线上直销渠道与线下零售渠道相结合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是众多公司选择的销售模式,但也引发了线上渠道与线下传统零售渠道之间关于在商品定价、服务投入、信息共享之间的冲突。制造商通过对零售商提供一定的补偿能够有效协调双渠道供应链中存在于上述渠道中的冲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以消费者的网络接受程度变化为切入点,通过对双渠道供应链中制造商对零售商补偿激励与否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制造商实施补偿激励的方式能够有效协调渠道之间的冲突,激励零售商增加其销售努力程度,这种情况下存在着定价的最优解;同时,消费者的网络接受程度影响着最优定价策略、补偿激励水平、销售努力程度及供应链利润水平。此项研究为公司平衡线上直销与线下零售的双渠道销售模式提供了借鉴建议。  相似文献   

20.
考虑闭环供应链中回收商按同一价格对废旧品进行回收,并对废旧产品进行初步处理,将废旧产品分为可维修、可拆解、可分解3类,按不同质量等级转移给制造商的情形,研究了回收渠道选择问题.假设可维修率、可分解率、可拆解率均是区间数,引入回收商的初步处理成本以及风险偏好水平,对废旧品回收过程中的价格、成本、利润进行定量分析,提出了闭环供应链优化模型.结果表明制造商的风险偏好对于制作商选择回收渠道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