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了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并探讨了各地区产业生态化水平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产业生态化水平可以划分成领先区、发达区、中等区和落后区这样四大类型,进入本世纪以来四大类区域的产业生态化水平均在逐年提高,但区域之间呈现出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其原因主要是发展思路与相关制度不完善、区域间经济与技术基础存在差异、产业生态化实施内容和路径上的差异、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转移造成的差异等,区域产业生态化水平差异将对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上述研究结论可为我国实施产业生态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科技革命的不断发展,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成为保持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而通过知识流动促进产业集群创新要素集成和网络结构优化、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尤其重要.本文运用模糊数学原理,构建了知识流动促进产业集群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剖析了区域内外知识流动影响产业集群创新的重要因子,并针对性地提出扩散、集成、提升和转化产业集群显性和隐性知识,实现集群创新的突破性发展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3.
投资和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对我国各省区经济贡献差异明显。本文利用重心模型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对1978~2017年我国30个省区经济增长动力的时空演变特征及相关性进行研究, 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 支出法核算下, 目前我国经济成长整体尚处于向成熟推进阶段, 经济重心经历了“西南——东南———东北” 的离移; (2) 投资对各省区经济贡献呈现出了“东高——中高——西高” 演变过程, 空间上表现出了“高散——随机——低低” 的集聚; (3) 消费对各省区经济贡献经历了北京和广州为中心的消费圈、发展滞后地区高消费和西部地区高消费的演变过程, 空间上呈现出了“ 高散——随机——集聚” 的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4.
提高生态效率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同时我国大力倡导的可持续发展也对生态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选取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的相关数据, 利用区位熵和熵权法测算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 并将空间权重加入到耦合协调模型中, 对长江经济带的金融集聚——区域创新——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研究表明, 长江经济带的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在波动中不断演进且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以及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发展模式, 可以分为子系统发展均衡且高度发展型、创新滞后型、生态滞后型以及金融集聚滞后型4种模式。据此,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基于“再工业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本文运用2002~2014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在省际自主研发和引进技术两种技术进步方式非对称发展下区域工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表明:引进技术和自主研发都促进了西部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引进技术的促进作用更大,但是引进技术对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倒U型”机制,过度引进技术、忽略自主研发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技术陷阱,且在“再工业化”国际趋势下,引进技术的边际收益变小,此外劳动力在模型中的作用并不显著,因此为快速缩小区域工业经济差距,现阶段西部地区应实行以引进技术为主、兼顾二次创新的技术发展战略,同时应注重制定因地制宜的人才激励政策,吸引本地人才回流。  相似文献   

6.
煤电联营是解决煤电矛盾, 促进煤电行业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本文基于竞争力理论提出煤电联营模式下煤炭企业竞争力的 RAM理论框架, 即“资源——能力——市场” 理论框架, 构建了煤电联营模式下煤炭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H公司实施煤电联营模式的煤炭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本文构建的煤电联营模式下煤炭企业竞争力的 RAM理论框架及评价模型科学可行, 实施煤电联营模式的煤炭企业在提升产业协同能力的基础上, 应注重对煤炭企业资源、能力及市场要素的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以纺织产业为例,建立了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以2004年全国31个省市纺织产业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认为,我国纺织产业区域发展基本呈现出东中西三级带状模式,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我国纺织产业实施区位转移的发展战略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环保产业缺乏有效的绿色金融支持机制, 研究各类金融因素对环保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理论分析, 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采用中证环保产业50 指数成份股财务数据, 实证分析金融支持对于环保产业发展的影响, 以期发现不同因素对环保产业发展作用的差异性, 为今后制定环保产业相关的绿色金融支持政策提供理论与经验依据。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金融支持对环保产业发展影响主要体现于资本投入方面, 但不同类型的金融支持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直接金融体系比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间接金融体系支持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构建了涵盖 4 个一级指标和 12 个二级指标的区域创新极培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以我国 30 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 运用 K-均值聚类分析和贝叶斯判别方法对区域创新极培育能力进行定量评价, 分析不同区域间创新极培育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 提出了提高区域创新极培育能力的政策建议。结果显示: 我国 30 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创新极培育能力可以分为4 类, 从Ⅰ类到Ⅳ类区域创新极培育能力逐渐降低, 产业创新活力、 区域知识支撑水平、 区域创新极培育环境、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渐变差, 运用贝叶斯判别能够快速判别区域创新极培育能力大小, 对区域创新极培育的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大部分区域都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区域制造业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而区域制造业竞争力是由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所构成,是二者的动态平衡.在批判继承目前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成果上,建构了能同时反映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函数模型.以及由产业投入、产出效益、技术水平和市场绩效等四大要素、27个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并以宁国市为实例对其制造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发现所构建的区域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能够有效评价地方的制造业竞争力,与宁国市的地方实际吻合,具有实践应用价值,丰富了区域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与分析内容.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关于集群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很少见,但关于国家创新系统及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较多,本文通过对集群创新系统特征的研究,借鉴了国内外创新系统和集群绩效的评价方法,分析并设计了适用于我国产业集群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IT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性产业,面对全球制造中心向我国转移,给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本文以我国区域IT产品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区域IT产品市场竞争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广东等五省市是我国区域IT产品市场之中的"明星"市场;山东等三省市是我国区域IT产品市场之中的"金牛"市场;内蒙古自治区等六省市是我国区域IT产品市场之中的"幼童"市场;辽宁等十一省市是我国区域IT产品市场之中的"瘦狗"市场.本文研究结论与我国区域IT产品市场发展现状基本吻合,对我国各省、市制定和实施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增强产业创新力、促进区域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是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必由之路。文章在分析创新和产业创新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的基础上,设计了由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三方面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尝试采用因子分析和黄金分割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内地28个省、区、市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并结合实证分析,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和产业创新力提升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1978~2017 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 要素投入与经济产出数据, 利用重心模型刻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要素禀赋重心和经济重心的时空演变轨迹及其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在要素禀赋重心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劳动力重心较为稳定, 资本重心表现出阶段性移动特征, 劳均资本重心在不同时期空间上呈相对稳定的渐进式变化。在要素禀赋重心和经济重心的关系研究上, 经济重心始终位于劳均资本重心东南方向, 前期(1978~1991年) 二者位置关系不稳定性较强, 后期(1992~2017年) 二者呈现出“趋同——偏离——趋同” 的演变关系, 总体上我国劳均资本重心和经济重心的耦合关系变化更多由区域资本存量变化引起。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梯度分布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梯度理论是指导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本文在广义梯度的理论基础之上提出描述我国区域梯度分布状况的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5个方面24个指标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梯度分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波特竞争力模型,建立了由生产要素、相关产业支撑、技术创新和产业经济基础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构成的现代煤化工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银川宁东、榆林、鄂尔多斯和昌吉准东4个示范区进行了对比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银川宁东综合得分最高,技术创新具有巨大优势,但生产要素和产经基础处于劣势;鄂尔多斯次之,与宁东相对,其生产要素和产经基础具有较大优势,但技术创新基础较差;榆林和准东位列第3名、第4名,两者缺乏突出优势,整体水平相对落后。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和园区现状,提出了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路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构建包括产业规模比率、区位熵等在内的主要产业识别指标体系,以2003~2012年我国31个地区的工业主要产业为研究样本,统计出各产业在地区之间的同构程度,进而研究了区域产业同构对产业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产业同构与产业率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经过分类之后的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产业,其地区同构程度与其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8.
后发追赶背景下, 解决创新资源和能力不足和快速提升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实现技术跨越的关键。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 构建组织搜索和企业知识存量、能力重构、创新能力提升三大子系统, 对本土制造企业创新能力演化机理与技术跨越实现路径进行仿真分析, 研究表明: (1) 从企业创新能力演化的过程看, 创新能力成长要经历“知识积累——能力重构——创新能力提升” 的逻辑路径; (2)从企业创新能力演化的路径特征看, 技术跨越的实现是基于能力积累的连续追赶路径与基于能力平台跃迁的跨越式追赶路径的结合; (3) 从企业创新能力演化的动力来看, 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基于自组织适应性演化的结果, 也是企业主动性学习及变革的结果。本研究为企业创新和追赶提供理论指导, 为快速实现技术跨越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PSR (压力— — —状态— — —响应) 模型构建了城市创业环境评价模型, 运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 以中国 4 个直辖市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为对象, 运用压力指数、 状态指数、 响应指数和综合指数对创业环境进行综合评价, 并提出优化创业环境的举措。 研究显示: 我国四大直辖市的创业环境排名为北京、 上海、 天津和重庆,2012 年以来各城市创业环境综合指数均有较大提升, 城市之间创业环境差距有增大趋势; 在压力指数上,4 个直辖市整体相差不大, 天津发展速度最快; 在状态指数上, 北京最好, 重庆最差, 上海和天津基本一致; 在响应指数上, 北京最好, 上海次之, 天津第 3, 重庆第 4,4 个直辖市均呈快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既有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仍主要以静态分析为主,动态分析尚显不足。本文基于最新研究进展,通过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截取2005~2014年各区域统计年鉴相关指标数据,并借助STATA统计分析工具,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法测度研究我国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从横向和纵向两条线分析我国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并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实证研究表明:(1)从空间分布状态来看,我国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自东向西逐步降低,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高度相关关系;(2)从时间维度动态趋势变化来看,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呈现V、倒V、M、W 4种变化趋势,同时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律性。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扩大内陆地区全方位开放格局及协调产业体系建设和进一步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体制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