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从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及服务业现代化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测度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水平,并通过多重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显著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旧成立。调节效应检验表明,金融支持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能够放大数字经济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促进效应。中介检验表明,在数字经济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影响关系中,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及人力资本均发挥显著中介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存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影响,且二者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提出促进数据开放共享,带动数字技术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金融服务模式,提高金融支持水平的政策建议,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依据全面性、主导性、可获取性、可比性等原则,构建了区域物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相关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各城市物流业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城市物流业综合竞争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投入产出规模、城市市场规模、基础设施条件及经济发展状况四个主要因子.从总体上说,沿海城市的竞争力高于内地城市,综合性城市强于功能单一的城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互联网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商务应用与发展环境4个维度构建互联网发展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估算区域的互联网水平;基于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限模型,分析互联网与区域创新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创新有边际效应递增的促进作用,以知识积累、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门限变量时,互联网发展与区域创新能力均存在明显的单门限效应;中国各区域的知识积累、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因此,应加强中、西部的联动效应,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加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李慧 《工业技术经济》2012,(10):144-151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全国30个省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和数字经济环境3个维度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域相关数据,运用熵权Topsis评价法、莫兰指数、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空间收敛模型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格局以及区域差异进行探析。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长,但区域“数字鸿沟”现象严重,呈现出东、中、西区域梯度式递减特征;省域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演化不变”和“演化退步”两种类型,空间正相关性的省域数量大于空间负相关性的省域数量;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导因素来自于区域间差异,全国与东、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而西部地区在不考虑空间因素下存在绝对β收敛,不存在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6.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基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与污染减量水平、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水平4个维度,构建省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循环经济与碳减排均具有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形成基本相反的空间集聚区;(2)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本地区碳减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邻近区域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间接效应强于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黑龙江省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及排序,得出了基于横截面数据的情况排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6~2015 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10 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为依据,构建耦合评价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10 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关系问题。结果表明:丝路中道10 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协调性不断加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有显著空间集聚性,整体呈“东强、中柔、西弱”的分布态势,地区分异化明显。建议推进均衡化发展,优化物流业自东向西辐射机制、大力增强中西部省区物流基础功能和产业带动能力,着力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物流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耦合度模型对长三角地区 2001~2016 年间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系统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 区域物流系统有序度函数值每提升 1 个百分点, 就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系统的有序度函数值提升 0.9362 个百分点。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升,经历了由不协调到协调发展的状态转换, 目前长三角区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处于耦合协调发展的中级阶段。但区域物流系统的有序度明显低于区域经济系统的有序度, 区域物流业发展不能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对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非合意产出DEA的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是推动区域间碳交易及碳补偿的基础。依据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源结构、节能减排、碳吸收与存储以及经济效益4个维度,遵循系统性、可操作性、目标性原则,建立了反映低碳经济发展优劣的多层次递阶指标体系,在非合意产出DEA的基础上,建立了低碳经济发展的非合意产出DEA综合评价模型。从应用分析的结果来看,所建指标体系与模型对于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在绿色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对产业集群的考察应该从集群在经济贡献、技术创新、环境和社会影响4个方面的表现进行集群的综合绩效评价,本文从上述4方面出发,构建了产业集群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唐山钢铁产业集群的综合绩效评价做出了具体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我国物流业与金融业发展的特点, 构建了反映物流业与金融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采用基于熵权的动态耦合协调度模型方法, 系统研究了中国物流业与金融业协调发展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影响两业协调的关键因素, 得出如下结论: 中国物流业与金融业的协调性经历了从不协调到勉强协调再到协调的变化过程, 且近几年基本呈现出协调发展的状态; 在反映物流业的发展指标中, 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中国物流业与金融业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反映金融业的发展指标中,M2 货币供给量以及金融业增加值是影响中国物流业与金融业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 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 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是促进 “一带一路” 倡议推进的重要因素。 本文以2007~2017年 “一带一路” 沿线 18 个省为研究样本, 利用熵权法及空间自相关模型对物流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 并深入分析了物流行业的综合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东部区域物流业综合发展水平整体上好于西部, “马太效应” 显著; 区域内物流行业综合评价的空间自相关效应较为显著, 然而异质性并不明显; 碳约束、 经济发展水平、 信息化发展水平、 交通基础设施等因素对物流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夏宇 《工业技术经济》2021,39(12):13-19
为分析科技进步及通货膨胀对居民福利的影响, 本文从经济、 社会和生态三方面选取指 标构建居民福利指标体系, 并使用 1998~2018 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多个维度实证检验了科技进步及通 货膨胀对福利水平的影响。 研究表明, 科技进步具有正福利效应, 通货膨胀具有负福利效应, 科技进步的 正福利效应大于通货膨胀的负福利效应。 不同地区、 不同水平和不同时间段下, 科技进步的正福利效应存 在一定差异, 最后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了一种新兴经济发展模式。文章在构建陕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取近几年间相关指标的具体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陕南地区近年来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对陕南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如扩大数字网络的建设、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重视创新技术的培养等,以期对陕南地区未来经济发展转型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丹  胡晶 《工业技术经济》2017,36(5):140-146
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本文参考现有文献中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3个维度的相关指标,构建科技-经济-生态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灰关联分析法、投影寻踪法和协调度模型,综合评价我国不同时期的科技-经济-生态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我国科技-经济-生态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年均增长率为6.22%,其中,科技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95%、5.35%、6.43%。同时,我国科技-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度达到0.992。其中,“十五”~“十二五”时期,我国科技-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度持续提升,分别达到0.8465、0.8466、0.9152。总体来看,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政府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发展方式,同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科技-经济-生态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质量内涵的界定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质量、公共服务质量、城市建设质量、城乡统筹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5个方面,构建了包含31个指标的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年的数据,对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52个城市进行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总体来看,珠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质量高于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质量、高于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质量;京津冀城市群城乡统筹质量和3个城市群平均水平差距最大,城市间的经济发展质量不均衡现象最为显著;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建设质量发展最不均衡,公共服务质量和3个城市群平均水平差距最大。  相似文献   

18.
既有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仍主要以静态分析为主,动态分析尚显不足。本文基于最新研究进展,通过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截取2005~2014年各区域统计年鉴相关指标数据,并借助STATA统计分析工具,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法测度研究我国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从横向和纵向两条线分析我国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并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实证研究表明:(1)从空间分布状态来看,我国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自东向西逐步降低,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高度相关关系;(2)从时间维度动态趋势变化来看,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呈现V、倒V、M、W 4种变化趋势,同时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律性。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扩大内陆地区全方位开放格局及协调产业体系建设和进一步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体制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在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必须贯彻能源安全战略,围绕能源清洁低碳、经济高效发展理念形成新气象。在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清洁低碳3个维度的基础上延伸出13个三级指标,并构建和拟合SEM对指标体系优化,依据路径系数进一步计算其权重。以2010—2017年省级层的能源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将权重和数据汇总得到各省的综合质量指数,结果表明:①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受经济高效维度影响最大,其次是清洁低碳、安全可靠;②2010—2017年各省的能源发展水平整体是上升趋势;③我国各省的能源发展不平衡,特别是能源大省和经济快速发展省份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工作逐步开展,如何评价转型发展的效果尤为重要。系统分析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现状以及转型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构建了"经济发展、创新水平、人民生活、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5个维度21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应用AHP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并提出了基于"AHP+数据标准化"的转型发展定量评价方法,初步对徐州、唐山等9个城市转型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了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