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投资和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对我国各省区经济贡献差异明显。本文利用重心模型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对1978~2017年我国30个省区经济增长动力的时空演变特征及相关性进行研究, 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 支出法核算下, 目前我国经济成长整体尚处于向成熟推进阶段, 经济重心经历了“西南——东南———东北” 的离移; (2) 投资对各省区经济贡献呈现出了“东高——中高——西高” 演变过程, 空间上表现出了“高散——随机——低低” 的集聚; (3) 消费对各省区经济贡献经历了北京和广州为中心的消费圈、发展滞后地区高消费和西部地区高消费的演变过程, 空间上呈现出了“ 高散——随机——集聚” 的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估算 1978~2017 年中国资本、 劳动增长率、 全要素生产率(TFP) 增长率以及资本、 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 (TFP)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并与美国、 英国、 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要素结构变迁规律进行对比。 研究表明: (1)1978~1992 年TFP 增长率起伏波动且波动较为剧烈频繁,1992~2008 年呈递减趋势, 2008~2017 年呈递增趋势, 这种变化既是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客观要求, 也是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源泉; (2)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中长期动力主要是提高TFP 增长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3) 提高TFP 增长率的主要方式是把握要素变迁阶段新的增长极逆势崛起、 人力资本优势长期存在、 创新基础越发夯实、 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改革向纵深处推进的新优势, 注重知识的积累和科研人力资本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区域协调发展成为我国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则是衡量地区发展状态的代表性指标, 良好的区域发展状态应表现为二者在空间上的重合, 而重心的时空演变过程也反映出地区经济发展的变化过程。 为探究我国区域发展过程中经济与人口发展的协同程度, 本文从重心法出发, 计算并分析了1993年以来我国的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及其演变趋势与特征。 随后,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算了三次产业重心与经济和人口重心的关联度, 以分析三次产业对我国经济和人口重心迁移的影响情况。 结果表明, 1993年以来我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人口重心的东北方向,2013 年以来, 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均快速向西南方向迁移, 经济重心的迁移速度大于人口重心; 二者的距离由 1993 年的 179.2千米缩小至2016 年的173.6 千米, 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状态渐趋协调。 三次产业中, 第一产业重心与经济和人口重心的经度关联度均最高, 而二三产业则是造成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 第三产业成为造成我国南北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引入重心的概念,利用经济空间结构的重心计算方法,采用建国以来广东省各地级市的户籍人口及社会从业人员、国内生产总值等数据,计算出其各年的重心坐标,定量表示出广东省人口、就业区域差异的动态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分别从移动方向、距离等方面详细分析了人口重心、就业重心等的动态变化特点,并且探讨了各要素动态演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从整体演变轨迹看,建国以来广东省人口重心偏南移动,而就业重心东南移动;就业重心的演变轨迹与经济重心的演变轨迹更为接近,而人口重心的演变轨迹相对说来与经济重心的演变轨迹差异较大;从经度和纬度方向上看,就业重心在经度和纬度方向均位于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之间,较清楚地反映出了区域经济差距对人口流动和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由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导致的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现有相关文献均认为市场分割是造成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重要原因,但是关于要素禀赋、市场分割与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三者之间作用关系的研究尚不系统,本文试图从产业结构演进的视角对三者间作用关系进行剖析,弥补这一理论上的缺憾.  相似文献   

6.
冯超  孟宪生 《工业技术经济》2019,38(10):153-160
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将始终面临着持续上升的就业压力, 缓解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 必然要求从战略高度审视就业问题, 充分就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对于劳动力丰富的中国来说, 增加社会就业总量更加迫切和重要。 本文采用 1978~2017 年时间序列样本数据, 运用协整检验 (Cointegration Test) 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Granger Causality Test), 研究了物质资本、 教育资本投入及 R&D 投入对就业增长关系的统计分析。 经校验分析表明, 从长期均衡分析来看, 物质投入及教育投入对就业增长有正相关性, 而 R&D 投入带来的是负相关性。本文据此得出结论,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作为测度的福建省各市间经济差异在1978~2009年期间表现出发散的趋势.通过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数方差的分解,结果表明:区域间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变化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是否发生σ趋同的主要原因,而就业率差异的变化虽对σ趋同出现与否有影响,但相关性不大;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变化又由投资效率差异和资本密集度差异共同决定;投资效率、资本密集度、就业率以及它们的协方差共同作用,决定了福建省区域经济增长是否发生σ趋同.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增长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健 《中国工业经济》1998,(7):17-21,33
一、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增长轨迹的简要回顾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20年间,我国GDP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1978~1997年①,我国GDP平均每年递增9.9%,其中有一半年份的年增长速度超过10%。而在此期间,西方发达国家的GDP平均每年增长速度都在3%左右,亚太地区发展较快的国家或地区(如韩国、新加坡、泰国等)的经济增长速度一般都在5%~8%左右。从这一时期与世界各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比较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独领风骚。然而,我国GDP的高速增长并不是十分稳定的,经历…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变动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8年以来,我国各地区为改变计划体制时所形成的不合理产业结构做了大量工作。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但由于各地区产业结构的起点、国家宏观政策以及各地区对国有政策执行力度上的差异,使得各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幅度及其效果也就有所不同。因此,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及其调整所带来的效益并分析其成因,对缩小东西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表1所示数据为1978~1996年三大地带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在相应地带国内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存在着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本文基于1978~2013年的数据,运用VAR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产业的发展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起了最主要的作用;从短期来看,第三产业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效果将比较突出;而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过程缓慢但是效果较为持久。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阶段,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将对产业结构的变迁起主要作用,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1978年以来我国地区电力消费总体差距,以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区域内部、区域之间电力消费差距的演变,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消费地区差距总体上大幅下降,其中区域内部(主要是东部地区内部)差距的缩小是使总体差距降低的主要因素。同时,近年来西部地区内部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本文运用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实证考察了我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基本上属于"资本投入型"的经济增长;1992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呈现出逐年递减效应;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度高于中、西部地区.在实证基础上,得出相关的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入世对企业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如何抓住外商在华投资形态、方式和结构变化的机遇,应对国际资本的冲击?企业应充分认识资本经营的战略性和紧迫性,探索适合本企业资本经营之路,尽快实现从生产经营到资本经营的转变。一、入世将改变国际资本在华投资的形态、方式和结构1.外商控股购并将取代合资合作的投资方式改革开放以来,外国资本在华直接投资主要采用合资合作的方式,这种投资形式约占其在华投资的70%。但是,自1995年以来,跨国收购和兼并已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目前已占其全部直接投资的85%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上海恒泰纺织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1993年~1994年度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1995年以来,恒泰公司党委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参与重大决策,工作重心下移,在经济工作主场上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作用,使企业双文明建设又上一个新台阶:去年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26%;自营出口增长了51.34%;劳动生产率增长4.58%;利润增长2.91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DEA方法对2002~2011年25个钢铁上市公司的全要素销售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了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对全要素销售效率及其收敛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平均全要素销售效率为0.825,从演进的角度来看,平均全要素销售效率经历了“V”型变化趋势。(2)只有硕士以上管理层比例对企业全要素销售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影响,而其他人力资本结构变量和平均人力资本的影响不显著。(3)各分组的硕士以上管理层比例和全要素销售效率都呈σ收敛趋势,他们的变异系数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具有高级人力资本的管理层比例趋同是全要素销售效率趋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已成为共识。自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25年来的第二次高峰。为我国证券市场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为解决资本市场发展进程中的矛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经济高速增长带动了企业大量融资的需求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企业兼并、  相似文献   

17.
提高生态效率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同时我国大力倡导的可持续发展也对生态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选取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的相关数据, 利用区位熵和熵权法测算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 并将空间权重加入到耦合协调模型中, 对长江经济带的金融集聚——区域创新——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研究表明, 长江经济带的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在波动中不断演进且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以及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发展模式, 可以分为子系统发展均衡且高度发展型、创新滞后型、生态滞后型以及金融集聚滞后型4种模式。据此,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2007年实施新会计准则以来,已有不少学者对新准则是否能够改善盈余质量或提高价值相关性作了研究,然而对于新准则的实施是否能够降低股权资本成本的研究却鲜有涉及。本文通过新准则实施前后两个年份(即2006年和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的数据,考察新准则的执行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新准则后我国资本市场整体资本成本有所下降,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是该结论并不适用于产业和行业的检验;行业差异的存在以及会计信息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也将影响会计准则的应用。本文的研究从资本成本的角度进一步检验了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从而有助于增强准则制定者推进我国准则与国际准则持续趋同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分解和影响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1998~ 2014年间我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选取合适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了知识资本投入对我国工业 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知识资本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有正相关的联系,其中东部地区知识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都最为明显,中部次之,西部无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不同时期内知识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也存在很大差异,1998~2006年间空间溢出效应微弱,2007~2014年间直接影响和溢出效应都有加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及对外汇储备规模等方面的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国际储备在规模上能够满足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要求,能够保证国际收支、汇率、国际支付的稳定,能够满足宏观调控和政治的需要,总体上是比较适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