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构建了长三角城市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双维测度指标体系,并探究其空间差异、动态演进规律及创新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双维综合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绿色维度的提升对整体发展水平有重要影响;区域差异主要由组间差异导致;政府和市场环境因素是提升发展水平的关键中介因素。基于此,建议加强长三角城市群间的工业合作、推进绿色协同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并注重创新环境的建设,以精准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的演化趋势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金  张强  落成 《工业技术经济》2018,37(12):70-77
长三角作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其发展质量演化趋势对于探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本文在综合已有文献基础上, 设计出包含强盛性、有效性、持续性、稳定性、协调性、包容性、开放性等特性的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85~2016 年长三角城市群整体和分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演化过程进行了测算和分析。主要研究结论: (2) 强盛性决定了城市发展过程的层次性, 人均GDP 将长三角城市群划分为长三角中心城市、相对发达城市和相对落后城市; (2) 通过整体性协调发展, 创新培育长三角城市群新的经济增长极, 推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3) 尊重经济规律, 把握城市群内部发展层次性差异, 推进中心城市创新发展、相对发达城市融合发展、落后城市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的优化有利于促进城市群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研究兰西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的现状,分析网络中优势主体充当的角色,本文收集2018~2022年兰西城市群联合申请专利,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产学研网络和城际关系网络两个维度,研究了兰西城市群协同创新内、外部产学研网络和城际关系网络的结构洞与中间人。兰西城市群协同创新产学研网络整体松散、韧性不足。以兰州大学和青海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占据着结构洞的位置并积极充当中间人,促进了城际关系的产生;网络内部缺少创新能力较强的核心企业,技术市场能力较弱,导致高校和科研机构更趋于与外部主体开展合作;兰州与西宁控制着城际关系网络,并通过充当守门人和代理人与城市群外部城市建立合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了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运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对京津冀13 个地级以上城市发展差距综合指数和分类指数进行测度, 结果显示, 京津冀各城市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其中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协调发展、 创新发展和共享发展上的差距有所加大, 并提出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路径, 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探究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区域差异化协同的演化路径为目标, 选择差异化发展水平和区域一体化水平两个变量, 以哈肯模型为基础, 模拟长江中游城市群差异化协同发展的动态演化过程,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差异化协同发展现状进行评估。 结果表明: 2000~2017年, 长江中游城市群差异化协同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 差异化发展水平是推动其协同有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各个城市的差异化协同展水平差别较大, 其中武汉市发展水平最高, 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增长极。 由此, 本文在地区产业政策、区域一体化机制建设、 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趋势下,通过绿色创新提升技术优势与经济优势成为能源产业的新增长点。本文立足于新能源行业,先运用DEA模型计算2018~2020年间134家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再通过实证分析探讨融资效率对新能源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能源企业的融资效率整体不理想,但这一现象在逐年改善;融资效率对新能源企业绿色创新产生正向影响;相较于国有企业,这种影响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高振华 《汽车观察》2013,(12):80-80
<正>汽车区域经济的发展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它的兴衰直接关系着整个汽车工业的良性发展。2013年11月1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江苏省汽车工业办公室、江苏省汽车行业协会协办的第二届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经济峰会于江苏常熟召开。会议主要围绕区域经济的协同创新发展和绿色机动化新技术展开研讨,并对未来城市规划和促进"绿色机动化"的推广普及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区域创新要素协同水平测度问题,本文基于区域创新协同发展的特点构建了考虑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5~2019年京津冀地区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区域创新要素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三地创新要素有序度和三地之间创新要素融合水平整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状态;北京市的创新要素有序度最高、天津次之,河北最低;北京和天津的创新融合度较高,明显优于北京与河北、河北与天津。最后本文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助熵值修正G1 法进行指标赋权, 利用 TOPSIS 和灰色关联度改进距离协调度模型,构造发展成熟度指数 (DMI)、 协调成熟度指数 (CMI) 和协调发展成熟度指数 (CDMI)3 个成熟度测度指数, 对长江经济带 11个省市 2006~2015 年工业绿色发展的成熟度进行评价。 研究发现,10 年间长江经济带DMI 和CDMI 持续增长,CMI 呈波动式增长态势; 部分省市工业绿色发展存在发展水平与协调程度不同步现象; 中三角发展迅速, 与长三角地区差距不断缩小, 泛成渝地区与长三角的差距无明显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轮胎产销大国,已成为世界轮胎制造的重要基地。目前,国内轮胎产业在新材料研发、工艺流程创新、跨界融合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但仍存在特种胎技术研发起步晚、研发战略不清晰、与新一代数字化技术融合不够、产业链协同创新力不足等问题。为促进我国轮胎产业技术创新实现新发展,文章提出四条建议:(1)加强前沿轮胎技术研发,推动轮胎产业高端化创新发展;(2)明确研发战略方向,加强研发资金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3)依托工业互联网,助推轮胎产业数字化转型;(4)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提出坚持绿色共保, 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对长三角各地区碳排放绩效进行评价对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考虑时间动态和组间异质性的基础上, 运用非角度的混合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 (HDDF), 对长三角中心区24 个城市和非中心区9 个城市 2014~2018 年碳排放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1) 中心区城市的碳排放绩效总体优于非中心区城市, 且前者的环境生产技术始终领先于后者; (2) 长三角地区低碳经济发展不均衡, 碳排放绩效水平内部差异较大,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碳排放绩效平均水平依次降低, 内部差异程度也依次扩大; (3) 技术进步是长三角地区碳排放绩效提高的重要驱动力, 而效率恶化对长三角地区提高碳排放绩效起抑制作用, 其中安徽省内各城市效率恶化问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及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Super-SBM-Windows效率评价方法对2005~2014年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利用ESDA方法深入分析了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采用空间误差面板模型检验其收敛性。研究表明:①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呈现从东部、中部到西部由高到低的阶梯式发展格局,绝大部分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而且各省级之间的绿色创新效率差异程度在逐渐缩小;②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这种聚集效应主要表现在低值区域,而高值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还很有限;③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绝对β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 2005~2017 年丝路中道10 个省 (市) 区的面板数据, 通过对应分析法、 收敛性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工业绿色发展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丝路中道区域工业绿色发展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同时明显存在 “东优、 中平、 西劣” 板块阶梯型差异特征, 而整体的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差距存在日益收敛趋势; 产业结构优化度、 科技创新能力、 市场化程度与城镇化水平对工业绿色发展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在空间交互效应方面, 除相邻地区的市场化程度的加深能够推动本地区工业绿色发展外, 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度、 科技创新能力与人力资本水平对本地区均表现出空间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区位熵和空间基尼系数分别对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DEA模型对长三角金融业的集聚效率进行了评价,实证结果发现: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整体较高,区域差异不大但行业差异明显,从江、浙、沪三地金融业集聚效率来看,规模经济明显,且都不存在产出不足问题。浙江省金融业综合效率低于上海和江苏,这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缺失而造成的。因此,在大力提高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的前提下,应改进技术效率,从产业和空间层面进一步推动金融业的有效集聚。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代工业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分析了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制约因素,指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受到政策法规、资源供给、目标驱动、合作共赢和利益分配诸多要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激励机制、多向协同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资源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6.
提升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更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应有之策。本文采用2011~2020年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静态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整体来看,能源技术创新可显著提升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以短期效应为主;从作用机制来看,创新要素集聚在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即能源技术创新可通过创新要素配置提升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产业结构升级可正向调节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基于此,提出构建能源技术创新生态圈、建立绿色经济内外一体化发展机制、打造区域能源技术创新产业集群的建议,以更好地发挥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赋能作用。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保护是提升数字产业创新效率的有力支撑,也是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抓手。本文借助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使用2010~2022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考察知识产权保护对数字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正向提升数字产业创新效率,且随着数字产业创新效率持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正向驱动效应呈边际递增特征;(2)机制检验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可通过促进知识溢出、提升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水平驱动数字产业创新效率提升;(3)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相较于西部及东北部地区、传媒服务业和国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更能推动东、中部地区、软件开发及信息技术服务业和非国有数字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基于此,提出多管齐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多路并进提升数字产业创新效率、因地制宜推动数字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希冀为提高数字产业创新效率提供相关理论经验。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创新活动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产业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创新无疑成为快速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协同创新过程中协作关系的分析入手,通过博弈模型构建,分析协同创新中产业发展中利益相关者的策略与选择。通过模型分析与计算得出影响协同创新的三因素,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提升协同创新绩效,增强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抓住一个落脚点:以绿色建造为核心的新型建造方式;坚持"两项"原则:以人民为中心、科学合理;推动"三造"融合: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加速"四化"协同:绿色化、工业化、智慧化、国际化;处理好"五对"矛盾:长远与短期、整体与局部、绿色与发展、创新与应用、绿色与成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021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做出了重大部署。  相似文献   

20.
高技术产业被视为区域创新的重要载体, 把握不同区域创新效率有助于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创新政策。 本文将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两个阶段, 运用DEA 模型对中国2009~2016 年高技术产业省域创新效率进行动态评价。 结果表明, 整体上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均处于较低水平,“高投入、 低效益” 矛盾依旧, 但技术研发阶段效率高于技术成果转化阶段效率, 说明高技术产业创新低效主要源于技术转化阶段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