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企业的工资变化趋势与决定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中国企业来考察企业员工工资变化趋势和决定机制,是判断劳动报酬占GDP份额过低的成因且为之提供政策解决思路的微观基础。通过对中国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利润率、企业税收负担、外部需求和企业是否获得贷款因素与企业人均工资收入呈现出显著的负向关系,这些结果似乎为利润挤占工资、税收挤占工资、资本积累挤占工资,以及利息挤占工资假说,提供了来自企业层面的微观经验证据。我们还发现,企业规模与企业人均工资收入呈现显著负相关,这可能表明规模越大的企业在与员工工资谈判的博弈地位中处于强势地位;企业管理水平与企业人均工资收入呈现显著负相关,可能说明其工资支出是偏向于少数中高层管理人员而不是一般员工。我们的研究为解决中国劳动报酬占GDP份额过低以及内需不足问题,提供了如何进行政策操作的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2.
数字金融赋能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但可能引起工资收入差距的扩大,给收入分配带来负面效应。数字金融降低金融参与成本,提高了创新企业家获得金融服务的密度,从而培育出更多的创新企业家。数字金融的高创新弹性导致其在长期倾向于提高现代部门全要素生产率和现代部门工资收入,从而引起工资收入差距扩大。本文在多部门生产中引入存在金融参与摩擦的金融供给侧,构建生产—金融供给侧内生增长模型,从供给侧渠道探讨数字金融的工资收入分配效应。理论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的工资收入分配性质与数字金融创新弹性相关:当创新弹性高于某一阈值时,数字金融发展会扩大工资收入差距,当低于该阈值时,则会缩小工资收入差距。模型校准结果发现,中国数字金融创新弹性约为0.45,高于其缩小工资收入差距的阈值,这解释了近年来随着中国数字金融发展,部门间工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原因。平衡增长经济的转型动态性质的量化模拟发现,数字金融缩小工资收入差距仅有短期的普惠效应,而扩大工资收入差距则存在长期的不平等效应,可见,数字金融的负面收入分配效应需引起重视。本文对于共同富裕目标下数字金融发展模式的升级和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制造业部门劳动报酬比重的下降及其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发现中国制造业部门中存在劳动报酬比重过低,以及增长乏力的典型事实,是造成中国宏观层面的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持续降低的重要因素。企业微观层面的经验结果表明:资本报酬提升的挤压、资本偏向性的技术进步、资本密集度的提高,以及外资进入,是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报酬比重造成抑制效应的重要因素。而且,劳动力的地区流动也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报酬比重造成负面效应。相对于其他所有制类型企业,民营企业中的劳动报酬比重更低,这是造成我国制造业劳动报酬比重偏低的重要因素。相反,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地区劳动者保护程度的强化,以及员工工资的提高,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报酬比重起到正面促进作用。我们还发现,企业规模和年龄与企业劳动报酬比重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表明,企业成长会朝着有利于劳动者利益的方向发展。进一步的稳健性分析也从各个方面验证了以上结论。我们的研究成果充分说明从微观视角来重新审视中国所面临劳动报酬比重降低问题的成因,尤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垄断行业高收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据报道,国资委监管的169家中央企业,2005年度有12家利润超过100亿元,其员工平均工资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3~4倍。另据人民日报报道,某市电力公司一名普通职工,月工资不到6000元,但是加上奖金、住房公积金及各种补贴后,其年薪可达15万元,相当于全国职工年均工资的10倍。  相似文献   

5.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带动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进行界定,以2011~2017年两类产业的49个行业数据为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然后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两类产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效应, 结果发现:(1) 近年来,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虽然在个别年份出现下降, 但整体上存在一个上升的趋势,现阶段全国整体上两类产业处于中度协调阶段, 且处于中度协调向高度协调阶段的跨越阶段;(2) 传统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对劳动力就业有着正效应, 且影响作用最大。 传统产业的 R&D 经费内部支出对劳动力就业也有着正效应, 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就业效应是负的;(3)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销售收入的就业效应是正的, 而工资的就业效应是负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企业数据,对我国1998-2005年工业企业的新增利润来源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并且进一步将收益率的变化分解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和分配格局的变动.对正确理解这段时期工业利润率的变化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解释。本文发现。在考察期内工业利润的增长是结构性的.重工业对工业利润增长贡献了70%以上: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利润率提高的关键因素是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而轻工业和机械工业收益率的改善主要来自于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工业部门平均工资水平增速小于GDP增速.行业间的工资水平差异较大.大部分劳动者的工资增速较慢.利润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以工资的缓慢增长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有发电企业普遍实行岗位技能工资为代表的工资制度。实践中,由于奖励工资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例过大(超过50%),而且企业中不同岗位类别的人员,工资都分为技能工资、岗位工资、奖励工资、加班工资和津贴,不能体现运行、检修、管理、后勤各个岗位工作之间的差异。其结果是与多劳多得的原则相违背。  为此,对发电企业现行的薪酬制度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和推行经营者年薪酬  发电企业的厂长(经理)属于经营者岗位。他们肩负着企业安全生产、提高企业效益的重任,同时又承担着一定的经营风险,其劳动过程和性质是一…  相似文献   

8.
《董事会》2012,(11):15-15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日前发布2011年《中周薪酬发展报告》2011年全国城镇企业(不含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从2002年的12422元增长至42452元,年均增长达到14.6%;城镇私企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长达到18.3%。  相似文献   

9.
宏观     
《中国房地信息》2010,(5):70-73
温家宝: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必将成社会稳定隐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求是》杂志刊登文章《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文章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至今仍相对滞后,主要是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全球处于经济危机之中,尽管中国遭受了一定的影响,但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影响最小。中国政府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如拉动内需、经济刺激计划等,确保了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9%。仍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而一直以来,中国印刷工业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国家GDP的增长,这一现象还将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构建一个理论模型探讨了垂直专业化对工资增长的影响,并选取中国高技术产业1995—2008年三位数行业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及协整检验、面板FMOLS与DOLS估计方法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表明,垂直专业化有利于行业工资收入水平的提高,但对工资收入的贡献具有显著的行业差异性;行业总收入对工资收入水平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且具有行业差异性。在此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数据GMM方法考察影响垂直专业化的关键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外向度、资本密集度、劳动效率、交易费用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垂直专业化的影响因素,而行业竞争不是影响垂直专业化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煤炭企业员工收入偏低,行业、企业和员工个人之间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阻碍了企业健康发展,是企业主要的不安定因素。建立和完善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能够有效地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和谐发展,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分析师们称,当前全球水处理化学品和服务领域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是中国,其增速超过全国GDP的增速。  相似文献   

14.
分配制度改革提升长城润滑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连杰 《中国石化》2004,(11):30-31
国有企业的分配制度历经多次变革,但总体上仍未摆脱岗位工资、技能工资、福利、奖金的框架,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目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平均主义现象依然存在,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普遍与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脱节,关键岗位和普通岗位之间收入差距没有拉开。二是岗位序列设置单一,大家在同一跑道上竞争,  相似文献   

15.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决定,企业将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合理价格确定职工工资水平,从而拉开各类人员工资收入的分配差距。据介绍,即将实行的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主要是根据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由各企业进行科学的岗位设置、定员定额和岗位测评,以此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岗位薪点工资制、岗位等级工资制等各种形式的岗位工资制。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根据生产经营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工资支付形式。   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的收入分配正在向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倾斜,脑力劳动者、技术密集型产…  相似文献   

16.
国民经济是由很多行业构成的,而每一个行业的增长速度在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如2003年以前,石化行业和电子行业是整个行业中增长最高,最引人注目的,但在2003年之后,则逐渐衰落,在其衰落的同时,又有新的行业开始快速发展。在行业和结构方面发生的变化告诉我们,中国经济正在由一种均稀状态进入新一种均稀状态,是一种周期变化的重要标志,但是我们从GDP的变化里是看不出这一点的,所以说结构变化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变化,也是目前我们理想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方面。在关注结构变化时,消费结构升级和结构变动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吴迪 《IT经理世界》2014,(10):22-22
眼下中国经济很不景气,西方主流财经媒体却大肆吹捧中国要超越美国,这到底算不算捧杀?最近有件大事上了许多西方主流财经媒体的头版,今年中国的GDP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No.1。中国的人口规模是美国的4.3倍,随着中国人民的日渐富裕,中国的GDP超越美国是早晚的事,可今年就超过,这有点太快了吧。根据IMF数据,2013年美国的GDP是16.1979万亿美元,中国的是9.386万亿美元,前者几乎是后者的1.73倍,以目前中国经济7.5%的年增长速度,中国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2014年超越美国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8.
涨薪冲击波     
涨薪冲击波正在席卷全中国,平均工资处于低下水平的纺织产业所受影响更是首当其冲。越来越高的工资和越来越缺的工人,让企业不得不思考新的出路。涨薪已经成为现实。在提高产业工人收入的同时,也在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因为这是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9.
1985~2013年我国的区域收入差距先逐渐扩大2006年后开始缩小。分解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内部的省际差异对全国的地区差异贡献份额很大但2005年之后开始缩小,西部地区内部省际差异2002年之后出现了明显扩大的趋势,四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对全国地区差异的贡献份额最大但2002年后轻微下降。除了发展战略、要素投入等各种传统因素外,产业集聚效应也是导致区域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区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构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系统的基础上, 建立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并借鉴菲尔德两部门模型和EBA 模型, 采用2006 ~2015 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分别针对我国总体情况、 中西部地区和各省份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 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率、 工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占资产比等指标, 对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数有积极的正向作用, 技术市场交易额、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行业平均工资的正向影响也十分明显, 而居民消费指数、 工业治理污染完成投资的影响则为负; 东部地区的居民消费指数、 地方财政收入、 行业平均工资和工业污染完成投资情况比较重要, 中部地区的居民消费指数、 互联网普及率和地方财政收入作用效果更明显, 而西部地区的居民消费指数、 地方财政收入、 行业平均工资的正向作用基本均衡。 本文针对不同省市的特点, 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提高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