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浙江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对浙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从银行、证券等金融市场上,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却远远不够,这大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中小企业面临的更是生死决择。深入调研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产生的原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提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的进一步发展也有不少滞障,其中融资困难是最为突出的问题。这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其他因素的影响。我们应采取积极政策和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有18万家商业企业,中小企业占99%,所雇用员工占劳动人口的65%。中小企业的兴衰,与国家经济紧密相连,对国家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新加坡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流动资金不足;劳动力成本高;创新能力弱,缺少科技支撑等。新加坡政府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在政策、技术、培养人才上给予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新加坡政府的有关政策和做法,以期对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以来,融资难已经成为困扰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家及许多省市通过探索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的构建来缓解这一难题.河北省在信用再担保体系构建的实践中相对滞后,因此应构建科学的中小信用再担保体系,从设立宗旨、构建方式、组建模式和资金来源四个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构建一个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的、由政府出资组建,实行市场化运作的体系应是合理之选.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小企业员工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竞争的实质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有效的培训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而中国的中小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中小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存在,只有做好员工的培训,才能持续发展,才能具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十几年来,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全省经济社会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充分显现,无论是在经济产出还是国民就业方面均提供着绝对的支撑力量。安徽省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相对不足,制约其发展主要是资金资源相当匮乏,融资难成为安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从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实际出发,对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可以提出解决融资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As an innovation mode of organization, technology alliance has being increasingly paid more attention to by more and mor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meaning of the technology alliance, cooperative game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forming process of the cooperative mechanism, and it points out that cooperation will make both sides get the largest benefits.  相似文献   

8.
金融抑制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共同特征之一,也是形成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本原因之一.政府管制的低利率造成巨大的融资缺口,商业银行只能通过信贷配给的方式安排有限的借贷资金;金融市场的分割形成金融体系的二元性,将中小企业排斥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加大了其融资成本.深入分析金融抑制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关系,才能找到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思路.重点是合理安排利率水平,加强利率市场化管理,并发展多层次的金融体系结构,进而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渠道的融资途径.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中通常存在着大量参与配套协作的中小企业。以温州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了中小企业参与配套协作的本质动因及主要模式,最后提出了提升中小企业配套协作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发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之源,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对影响企业的研发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企业进行研发的路径选择以及企业在研发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中小企业的信贷困境与中小银行的抵押品观念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德昌 《经济经纬》2005,22(6):99-102
近年来我国银行为避免企业信用状况不良导致的违约风险问题,对信息不透明、信用风险高的中小企业普遍采取严格的抵押品型信贷配给,而中小企业介入信贷市场普遍受到抵押资产不足的约束。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长期密切合作是实现银行抵押资产观念创新、建立声誉机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信贷"信息不对称"和"小、急、频"的特点增大了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降低了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信贷方面的积极性。认为,有效的防范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首先探析中小企业的风险表现有那些方面,并对此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笔者在信托公司的从业经历,结合广东省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尝试提出利用信托模式解决其融资问题的思路。希望能通过信托模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信托公司的自主管理之路提供借鉴,并以信托为平台积聚广东省的金融资源,有效利用和引导金融资本合理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为广东省从\"金融大省\"提升为\"金融强省\"进而到\"经济强省\"的战略转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贾昱 《经济研究导刊》2013,(13):169-171,175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资金匮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分别从中小企业信用文化的缺失、抵押式担保能力的不足、盈利能力差及经营风险高等内部原因,以及融资体制缺陷、信用担保机制的实施力度不够、信息不对称等外部原因,深入分析导致中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境的因素,并从自身建设、政府政策、融资环境和金融机构服务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对于中国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壮大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日本政府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与措施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分析。我国也应借鉴日本的作法,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小型企业提供了一大批就业岗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随着近年来经济危机的影响及我国宏观政策的调整,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已经明显减慢,许多专家学者指出融资难问题是其中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正确认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融资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然后针对我国的现实状况提出了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经验与中小企业融资新思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蒋志芬 《经济问题》2008,(6):103-105
资金匮乏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许多发达国家采取各种金融支持政策和手段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借鉴发达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些成功经验,指出中国需要建立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融资机制,发展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权益市场,发展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债务性融资市场体系,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正确发挥政府的作用等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8.
民营经济是吸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社会新增劳动力的主要载体。在目前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入城镇就业,民营中小企业成为吸纳农民工的主要载体,增强中小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成为解决农民工城市就业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企业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但大、中小型企业的驱动因素、动力机制与实现方式并非完全一致。文章在区分不同类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差异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强驱动因素与弱驱动因素,目的是为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水平提供决策参考与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20.
Combining responses from a survey of firms operating in 35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 economies with data on the degree of foreign bank presence across these countries, we investigate whether higher foreign bank participation improves the accessibility of external financing for firm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ll enterprises, includi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ones, report facing lower financing obstacles in countries having higher levels of foreign bank presence. The results are robust to the inclusion of many controls and to econometric adjustments for the potential endogeneity of foreign bank presence and for the likely correlation of responses across firms within countrie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34 (4) (2006) 774–7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