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以 2007~2017 年 “一带一路” 国内沿线18 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 利用DEA 模型测算各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效率, 并建立空间杜宾模型, 对软、 硬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发现: (1) 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区域差异较大, 综合效率呈现东部>西北>东北>西南的特征, 各区域整体投资效率均有所提升但区域差异缩小的趋势不明显; (2) 基础设施投资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的贡献程度大于规模效率, 管理、 技术水平等方面的提升相比基础设施规模的优化配置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更大; (3) 资本投入依然是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力, 软、 硬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都具有正向推动作用, 后者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作用高于前者; (4) 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本地经济增长可以带动相邻地区经济增长。 此外, 还发现交通运输能力同样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但本地经济增长受外地交通运输水平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PPP是 “一带一路” 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实现方式, 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不仅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具有直接促进作用, 也间接具有 “溢出效应”。 本文根据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 1990~2017年 PPP 及基础设施数据, 对其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进行检验和分析, 结果表明,PPP 模式下能源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对 TFP 均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 进而本文提出今后要发挥私人资本在电信等科技领域的相对比较优势, 以PPP 形式发挥基础设施溢出效应、 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 同时沿线国家也要推进城镇化建设、 完善市场制度环境等, 为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市场条件和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的国内经济增长效应为出发点,选取沿线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和相关数据,相继构建理论模型和VAR模型,并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和格兰杰检验等方法探究了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的动态经济增长效应,以期明晰“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国内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挖掘和验证经济增长外部引擎路径与潜力,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智力支持。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长期中,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间保持着正向均衡关系,而短期中,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引致的经济增长效果还比较微弱,有待合理规划产业投资布局以逐步释放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保障经济持续增长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 的发展导向特征使其不同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 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经济增长关系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本文从 “两缺口模型” 和经济增长核算方程入手, 在测算分析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存在资金缺口的基础上, 构建了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经济增长的聚类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 (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会促进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 但是促进作用会随沿线国家人均GDP 水平的提高而减弱; (2) 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阶段, 东道国的技术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 随着东道国人均GDP 水平的提高, 东道国的技术水平替代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3) 资本和劳动投入是 “一带一路” 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增长理论、运输经济理论和经济地理理论的基础上,探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物流产业效率时空演变与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机理。基于2005~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5省区的面板数据,采用SFA模型测算物流产业效率,并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物流产业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5省区的物流产业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整体效率在不断提升,邻省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和本省交通基础设施水平都对本省的物流产业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以期为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 2005~2017 年 “一带一路” 沿线 4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 运用熵值法构建税收 营商环境指数, 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在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OFDI 的空间相关性及税收 营商环境等因素对中国OFDI 的影响。 研究发现: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税收营商环境具有显著差异, 中欧、 南欧地区的税收营商环境相对较好, 中亚、 西亚、 东欧地区的税收营商环境则亟待改善; 中国在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OFDI 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 东道国的税收营商环境、 市场规模、 劳动力 总量和自然资源禀赋等因素对中国在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 OFDI 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东道国科技发 展水平、 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一带一路”战略为研究背景,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2003~2012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签订双边投资协定(BIT)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签订BIT能够促进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并且对发展中国家的促进作用要比发达国家更加显著且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于多种经济增长理论,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4省为研究对象,选取多维要素的空间面板数据,在经济、地理与邻接三种空间权重下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估计交通基础设施与相关控制变量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2000~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整体交通运输能力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正向溢出效果明显,铁路与高级公路密度次之,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效果不佳。除此之外,交通基础设施直接效应远大于间接效应,对本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作用明显。最后从研究样本整体和个体角度有针对地提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为沿线各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紧抓机遇提升R&D 效率是关键。本文以2009~2015 年“一带一路”沿线15 省高技术产业R&D 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DEA-Malmquist 指数法对其R&D 效率进行测度分析。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高技术产业整体R&D 效率有待提升;技术进步指数基本呈现下降趋势,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与技术进步指数变动情况趋于一致;不同省份推动或阻碍高技术产业R&D 效率提升的原因各异。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给出有助于R&D 效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最新的GTAP9数据库,将石化产业作为敏感产业并设定3种不同的模拟情景分析了中国-海合会FTA对不同国家的经济影响,结果显示:中国-海合会FTA对成员国有较强的正面效应,但对双方共同的主要贸易伙伴和“一带一路”其他沿线国家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向冲击。中国和海合会应加快谈判进程以早日获得贸易自由化收益,并规避受损国家可能的暗中掣肘,同时发挥中国-海合会FTA的示范效应和“多米诺骨牌”效应,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FTA的广度和深度,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  相似文献   

11.
王越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9):118-127
近年,“一带一路”沿线油气合作取得积极进展,2015年,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油气权益产量估计为1.5亿吨油当量,增长6%。中国石油企业借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之势,加快海外油气全产业链合作布局,加紧对油气资源投资环境的研究和评价工作。无论以企业风险投资经济评价的角度,还是以国家投资合作战略布局的高度,油气资源投资环境评价研究都是开展海外油气合作的基础,也是拓展区域性合作共赢、实现国家战略性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段区域1985~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VAR模型分析FDI 、经济增长与就业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FDI是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格兰杰原因, 但经济增长不是FDI的格兰杰原因;FDI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不 明显,经济增长未明显带动FDI流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段区域应牢牢抓住“丝绸之 路经济带”战略机遇,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科学发展的引资策略,优化投资环境以吸引跨国 公司进驻该区域,并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设计等价值链高端的投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全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省区市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2)与全国比较,丝绸之路经济带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非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积极作用最大,尤其是对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西南地区高级化的作用较大,而对全国呈现出消极效应;(3)硬性基础设施投资对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积极作用最明显,而软性基础设施投资对西南地区产业高级化的贡献较大。表明调整丝绸之路经济带投资结构能够提高本地和相邻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4.
技术差距、资源分配与后发大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要素的转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核,而技术差距是影响经济资源配置格局和配置效率的关键变量。基于拓展的内生增长模型分析资源最优分配路径发现:经济增长方式随技术水平的提升从"生产性投资驱动"到"研发驱动"、从"模仿主导"到"创新主导"逐步转换。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在不同技术水平的区域,生产性投资与研发投资、模仿与创新对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效应不同。那么,我国作为一个后发大国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也应根据与国际前沿的技术差距,合理配置生产性投资与研发投资、模仿投资与创新投资,并根据我国区域技术水平的差异性,"分层"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新经济地理理论--知识的空间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运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地市的知识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各地市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知识溢出及经济增长效应。建议通过加大资本投入、并对较落后地区采取适当倾斜的政策来缓解资本存量的负向区际效应;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并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引导激发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在吸引外资方面应制定适合本地区的优惠政策和竞争政策,以减少区际之间的盲目竞争及重复建设。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ontribution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speed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 on the productivity growth, production structure and factor demands for US industries and for the aggregate economy. To evaluate such contribution, we modify the traditional cost function by incorporating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as input in production process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public infrastructures. The network externality and spillover effect of broadband access technology are captured by introducing broadband penetration rate as a shift factor in industry level production function.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ased use of modern 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increases the productivity of all industries with wide variations across industries. Estimated impacts on input demands show that increase in use of 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ervice saves labor and materials and increase the demand for private capital. Finally, aggregate social rate of return on such investment has been estimated for policy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