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秀兰 《当代经济》2007,(13):94-95
小城镇战略曾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过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显.所以,我国城市化要逐步打破小城镇战略的路径依赖,从而形成以城市为主导,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强劲动力。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在积极稳妥提高城镇化率的同时,要把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与效益、更好地落实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城带乡方针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王秀兰 《当代经济》2007,(7S):94-95
小城镇战略曾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过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显。所以,我国城市化要逐步打破小城镇战略的路径依赖,从而形成以城市为主导,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是我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以城市化为红线,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方针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同时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中推动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翠平 《时代经贸》2007,5(5X):93-94
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是我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以城市化为红线,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方针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同时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中推动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度重视解决小城镇规划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发展研究》2009,(3):69-7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正处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城镇在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本文提出发展城镇规划是关键,从六方面鲜明阐述,站在一定高度提出重视解决小城镇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县域城镇化的发展对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有效的县域城镇化建设,乡镇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势必会对当地农村经济起到非同寻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鄂州市是湖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在武汉城市圈中处于核心层.近年来,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鄂州市紧紧围绕建设"两型社会"示范区和"宜居宜业"生态市的目标,统筹推进城乡环境保护工作,努力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格局,全市呈现出城乡环保工作联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9.
荣肖磊  盖文生 《经济论坛》2000,(12):31-31,33
小城镇建设是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石家庄市的,小城镇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战略思想,坚持“城乡一休、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的发展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地搞好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了农村市场化进程,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一、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基本状况 石家庄市的小城镇建设按照“布局合理化、规划科学化、功能多样化、设施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方针,在规划指导下有序发展,做到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建设并重,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 …  相似文献   

10.
张鹏  杨青山  王晗 《经济地理》2011,31(4):599-602
在总结当前长吉一体化区域小城镇发展存在的分化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区域小城镇的城镇化发展道路选择,并通过对具体小城镇的地域类型、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进行判别,构建了五种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分别为城市扩展的"变农模式"、城乡互融的"合农模式"、以城带乡的"拉农模式"、村企共建的"新农模式"和城村互联的"带农模式"。  相似文献   

11.
加快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以往各方对小城镇的研究存在一些不足:数据欠缺,少实证分析,或将小城镇简单地视同为规模缩小的城市,没有注意到小城镇发展的特殊性。本文选择三峡库区一个典型城镇作为案例,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当地的统计资料,对其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以期找出症结,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建设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小康是我们党在十六大报告上提出的21世纪的宏伟目标,小城镇建设则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变,也促使小城镇建设的理念随之改变.小城镇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实现体制创新,谋求全方位的发展,而政府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定位则只能限于"公共领域",即"市场失灵"领域.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口向城市集中以及产业的非农业化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城镇化乃至城市化对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和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宏观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具有重要作用,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是互相促进的作用,二者不可偏废.工业、农业和城镇的发展是经济发展同一个问题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农业发展占据着启动全局的特殊地位;我国城市化的合理道路是区域型特大城市、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同发展,形成层次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城市网络;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灵活的经济政策与制定合理的规划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城乡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本文以河北省11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城乡经济发展协调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河北省城乡发展协调度进行了评价测度。并提出了提高城乡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作为我国唯一的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肩负着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其小城镇建设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兵团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需要。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定体制和管理机制,兵团小城镇有其特殊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其运行中也存在一系列的特殊矛盾和问题,制约着小城镇的发展和功能的发挥。如何将兵团小城镇生态经济系统的不可持续发展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本论文依据兵团小城镇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运行的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兵团小城镇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准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的战略地位不可动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国情出发 ,小城镇具有增长极效应。小城镇的繁荣必然带动农村经济的繁荣 ,而农村经济的繁荣 ,又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基础条件。如果只发展大中城市 ,不发展小城镇 ,不仅大中城市的发展失去坚实的农村基础 ,而且绝大多数“农民工”很难转化为市民  相似文献   

17.
城乡二元结构下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究竟怎么走?对比东亚韩国、中国台湾、印度和拉美等发展模式,中国过去30年的城市化有很大的风险。城市化过程中,是发展大城市,发展中等城市,还是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方面,决定于创业及劳动者发展和就业机会、工资水平、进入城市成本和在城市中生活的成本等因素。都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怎么布局,应当由市场机制来调节,政府只能是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8.
公共绿地具有承载居民休闲活动和自然生态功能的双重属性,是低碳生态城市发展中压缩能耗和吸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手段之一。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融合生态网络功能、产业发展以及创造城镇特色等因素进行一体化规划设计,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首先,小城镇公共绿地需要深化与延伸上一层次生态网络的格局,充分体现镇区在低碳建设区域分工中的生态职能;其次,镇区公共绿地必须与该板块农业产业布局相融合,实现清洁生产,发展生态经济。在嘉泽镇区公共绿地实践中,从构建网络化的绿地系统格局入手,通过产业化的经营思想和低碳生态化的布局手法进行滨水绿地设计,配以本地花卉苗木与景观小品,最终形成特色化的滨水公共绿地景观。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本文肯定了小城镇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并分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在我国人口不断增长、自然资源短缺、环境问题突出等现实约束下,小城镇必须提升发展质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提出相关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0.
城镇最适合于工业以及所有现代产业空间配置的集聚要求,所以城镇化、工业化如形影相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和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产业立市、兴市,中小城市依托特大城市,协调、协作构建城市群.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城市环境;坚持统筹兼顾,城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一起抓,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