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2022年上半年,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市场主体受到较大冲击,央行进一步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靠前发力,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充裕。货币市场成交量显著上升,利率中枢明显下行;同业存单一级发行量价齐跌。展望下半年,伴随经济动能逐步恢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银行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流动性的传导力度将加大,利率中枢温和上升。  相似文献   

2.
利率双轨、银行市场竞争以及金融管理约束等是制约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重要现实因素。本文在文献梳理基础上,将利率传导制约因素纳入银行行为方程及银行间货币市场流动性传导模型,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效应,以及不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在改善政策利率传导方面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经济下行时,在利率传导机制存在阻滞的情形下,央行需要合理搭配价格工具和数量工具,才能相对有效引导贷款利率下降;同时,流动性分层也是影响利率传导的重要因素,央行需要结合结构型货币政策工具定向操作,提高流动性调节的精准性,才能有效改善货币政策利率向贷款利率传导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2011年以来,人民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频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以收紧银行流动性,抑制通货膨胀,目前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21.5%的历史高位,对县域经济运行和银行业经营行为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本文对稳健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评价,对稳健货币政策下产生的银行贷款规模紧张、中小企...  相似文献   

4.
2014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适时主动地进行预调微调,有效稳定市场预期。货币市场平稳运行,成交规模稳步扩大,市场利率震荡下行,波动幅度逐步收窄,各子市场发展速度出现分化。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出意愿有所增强,非银行市场主体参与度不断提升,货币市场流动性管理功能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5.
张丽娟  关允 《新金融》2006,(9):39-42
证券回购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不但是货币市场控制流动性的一个非常灵活的工具,而且是市场利率水平的一个重要显示机制。同时,因为回购利率的信贷风险升水一般来说是非常小的,回购市场也为中央银行提供了有关短期利率预期的一些信息。  相似文献   

6.
一、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及对企业融资的影响 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内涵,就是让非常时期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并让信贷增长回归到一个正常的增长水平。这就既要管理好流动性,又要以信贷促经济增长,以信贷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因此,要有效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特别是要加快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及利率市场化的步伐,通过有效的价格机制及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回归常态。  相似文献   

7.
2014年上半年,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下,货币市场利率冲高回落,总体平稳,利率中枢下移,波幅收窄,6N份关键时点没有发生大的市场异动。这主要得益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稳定市场预期,以及金融机构完善流动性管理措施。此外,交易所市场与银行间市场的利率差异性仍然存在;境外货币市场利率走势背离于境内市场,利差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李波 《金融博览》2020,(1):12-13
2019年货币政策回顾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灵活的政策工具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稳妥有序处置突发风险.完善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货币政策较好平衡了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关系,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意见要求: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维持流动性平稳适度,为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 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促进金融机构增强财务硬约束,提高自主定价能力。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中央银行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价格和数量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其中共计6次上调、1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稳健货币政策成效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1.
李宏瑾  苏乃芳 《金融研究》2020,484(10):38-54
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转型时期兼顾数量和价格的货币政策调控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货币数量论和货币效用模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阐明了货币数量规则与利率价格规则的等价关系,并构建了符合中国货币政策实践的数量与价格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这对于更好地理解我国货币政策转型时期的量价混合型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相关推论表明,正是由于数量和价格混合型货币规则,在利率低于均衡水平的情形下,中国的货币增速并未引发恶性通胀;修正的物价稳定泰勒原理表明,利率调整幅度小于通胀变化仍能够实现物价稳定。对中国的经验分析支持了理论和推论结果。在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和流动性格局逆转的当下,货币政策价格调控方式转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上升,转型的条件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2.
王艳  张鹏 《投资研究》2012,(2):155-160
本文使用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VECM)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信贷市场的溢出性影响。研究发现,美国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中国的信贷市场而作用于中国内生的广义货币供给。宽松的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信贷供给有正向影响。美元流动性通过该机制形成了对中国过剩流动性的溢出效应。在后危机时代,我们需要对美国货币政策可能的调整进行前瞻性的应对。  相似文献   

13.
王宇 《西安金融》2011,(11):32-33,40
本文主要分析了三季度货币政策工具的几个特点。在此基础上,对货币、债券市场走势进行判断:一是货币市场方面,资金面逐步缓解,货币市场利率震荡下行;二是债券市场方面,波动加大,短债利率攀至历史最高。  相似文献   

14.
李宏瑾  苏乃芳 《金融研究》2015,484(10):38-54
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转型时期兼顾数量和价格的货币政策调控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货币数量论和货币效用模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阐明了货币数量规则与利率价格规则的等价关系,并构建了符合中国货币政策实践的数量与价格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这对于更好地理解我国货币政策转型时期的量价混合型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相关推论表明,正是由于数量和价格混合型货币规则,在利率低于均衡水平的情形下,中国的货币增速并未引发恶性通胀;修正的物价稳定泰勒原理表明,利率调整幅度小于通胀变化仍能够实现物价稳定。对中国的经验分析支持了理论和推论结果。在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和流动性格局逆转的当下,货币政策价格调控方式转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上升,转型的条件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5.
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要求,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平稳,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在此背景下,货币市场交易规模稳步扩大,利率水平震荡上行,波动幅度和频率明显加大,非银行金融机构交易日趋活跃,货币市场的流动性管理功能进一步体现。  相似文献   

16.
A segmented markets model of monetary policy is constructed, in which a novel feature is goods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conventional asset market segmentati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model for the response of prices, interest rates, consumption, labor supply, and output to monetary policy are determined. As well, optimal monetary policy is studied, as are the costs of inflation. The model features persistent nonneutralities of money, relative price effects of increases in the money supply, persistent liquidity effects, and a negative Fisher effect from a money supply increase. A Friedman rule is in general suboptimal.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much of the research into the link between money and interest rates suffers from misspecification. The measure of money and the measure of interest rates are not always well matched. In examining the transmission of monetary policy, we show that using an appropriate measure of money, Federal Reserve balances, and the appropriate interest rate, the federal funds rate, a clear liquidity effect exists. Furthermore, we explain how a lack of a clear institutional understanding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finding of a "liquidity puzzle" in the past.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2007—2009年货币市场的各利率期限品种和交易期限结构的主要变化情况,探讨变化的宏微观因素。在对2010年宏观经济走势、货币政策预期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和利率走势,并探讨了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的主要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