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叫赵永胜,原是一家工程公司的业务员,平时最怕过年过节。因为一到年节就要给上上下下的领导和客户送礼,送得轻了,人家不高兴,送得重了,我们老总不高兴,要做到大家都满意,真是难上加难。今年元旦,老总只批给我6000元钱,让我给两个重要客户送礼,务必把他们哄高兴了。要知道这两位可都是财大气粗的大老板,一般东西根本不放在眼里,6000元钱就想把他们哄高兴,怎么可能啊?  相似文献   

2.
<正> 一天中午,我和室友小群正在吃午饭,这时传来了敲门声。我喊了一声"请进"后,门被推开了,一个和我们一般大的女孩子站在门口。她看了看我笑着说:"同学你好,我们正在搞一种化妆品的宣传活动,如果你们需要的话,我可以在明天中午12点半来你们寝室免费为你们做一次现场护肤演示,并讲一些护肤专业知识。你们看行吗?"我心想,做做护肤又不要花钱也是蛮好的,于是答应了。这时女孩从挎包里取出一张表格,让我填了日期、时间和寝室号。临走时,女孩留下了一张精美的宣传单,上面介绍了护肤小知识,还有几种产品的简介使用说明。室友们都回来后,我把这事说了一下,小洁听了,提醒我说:"你们可要当心一点,上门推销的有很多都是假货!"我  相似文献   

3.
潘文富 《糖烟酒周刊》2007,(34):110-111
现在社会上有两个称呼用得比较滥,一个是老师,一个是老总。大凡有些知名度,对自己有些帮助的,我们不知道其职务,统统称作老师;大凡有个门面,有几辆送货车的,我们尊称为老总。实际上,真正名副其实的老师和老总并不是很多。 可以说,一个优秀的企业老总是一种稀缺资源,因为能成为老总的人,大多经历九九八一难修炼而成,这需要时间,需要积淀。与此相比,被称为老总而是老板的经销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4年前,我刚到公司的时候,老总希望我能够尽快熟悉公司的产品和客户群体,恰巧那会有一位"王总"打了很多次电话,说是他本身是做俄罗斯边境贸易的,他的几个客户对我们公司的产品非常的感兴趣,希望我们可以到佳木斯一趟见见他们,了解一下俄罗斯的市场,顺便把订单谈下来.  相似文献   

5.
大饺子     
杨格是个恃才自负的人。他去应聘了19次,也失败了19次,但他没有吸取教训,仍然一如既往地傲慢自负。这天,他又到一家公司去应聘。他对人事部经理说:“我要见你们老总。”经理说:“你一个应聘者,凭什么一开口就要见我们老总?”杨格说:“凭我的本事。”经理说:“你有多大的本事?”  相似文献   

6.
老总:转眼间,我来公司已经有4个月了,通过几个月的了解,我认为这个时候本应该是我们最应该用默契配合去整合整个公司营销网络的时候,但我却怎么都提不起神来。回想我来公司前,可以说是我排除了一切困难,怀着一种创业的欲望加入到你这里来的,可事实并不是这样,那就让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以前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7.
<正>几年前,我从黑龙江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重庆。跑了许多家单位,但却没有人接收我。一个月后,一个先找到工作的同学把我介绍到她打工的那家公司,这样,我算是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一天,老总安排我负责与合作伙伴强力公司的联络,对方的老总叫程海平。也正是大半年的接触让我们互有好感。在合作即将结束时,我们走到了  相似文献   

8.
龙夫 《连锁与特许》2007,(10):14-15
到海外定居已是第六个年头,对异国的风土人情、经商论营已是了如指掌。然而,最使我难忘的是第一次经营快餐店的和酸甜苦辣。2001年,我和妻来到英国。初到威尔士城,觉得什么都新鲜,当天便租了一套公寓,公寓是两室一厅,月租450英镑。住了刚满一个月,我们被这里的开支吓坏了,每天只出不进,这日子怎么过?当时  相似文献   

9.
管得太宽?     
我的朋友,混迹于中关村,主持着一个不大不小的公司,经常能搞到一些让人眼红利厚的大单,倒也生活得有滋有味。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一直以为他有什么神秘的背景。一次他酒后吐真言,才让我茅塞顿开。每次有大项目,我就穿上从天诚市场买的那套衣服去和客户的老总谈。我的小公司没法和那些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比,人家的业务代表都是西服革履,自己开着车来,我每次都是自己寒酸地打着“小面”去,可有的客户就吃这一套,他看我这样反而相信我是个实称人,我在私底下跟他嘀咕几句,别瞧那些大公司场面上那么光亮,还不都是从你们这些人身上黑出的?“如此这般,这单子十有八九就归我了。听了他的高论,我不禁哑然失笑,中关村的利润越来越薄,我相信那些衣着光鲜的大公司员工们也都会有一本自己难念的经,他们的西服洋车也都是为撑起场面而不得不为,如果他们知道这反而害了他们的话,不知将做何感想。这可能是一个有些极端的例子,不过很多中关村的兄弟倒是经常在抱怨,现在的客户越管越宽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国家出书的机构有两种,一种是国营出版社,另外就是民营图书公司。理论上国营出版社是死不了的,只有民营公司会死。很多民营公司活不下去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粗放管理,对出版环节的管理非常混乱、落后。一个老总根本不知道一本书什么时候出,不知道编辑在干什么。编辑也不知道自己的书进行到哪一步了,还不知道这本书出了以后,下一本书在哪里。这都是出版业内很常见的状态。如果你去看IT行业,项目管理就非常严谨,一个产品开发到什么程度是很清晰的,绝对不可以拖期。但是出版行业一个东西拖几个月很常见,好多都是无限期地拖。民营公司在规模小的时候,管  相似文献   

11.
王欢 《中国品牌》2013,(10):74-75
这几天,如果你恰好路过北京的国贸地铁,相信一定会被真人大小的一组广告抓住眼球。当然,如果你恰好是单身,没准儿还会被狠狠地击中泪点:哪个时刻最想身边有个伴儿?随即自问自答,做了饭一个人吃不完的时候;室友带女友回来让我出去多玩一会的时候;参加别人婚礼的时候;加班到深夜一个人孤零零回家的时候……只怕,会哭花许多姑娘美丽的妆容。  相似文献   

12.
去年7月,我们工厂来了一个香港客户和她的南非客人。接待的是我们总经理,我的顶头上司,还有我。由于客户是香港的,懂国语,那么跟我总经理和顶头上司的交流当然没有问题。我也不用给他们做翻译,况且报价上面当然是由我们老总来了。我把客户的要求和我们谈的条款都记录了下来。其中最吸引我老板降价的是客户准备订一个型号的取暖器2万台,其他型号还有几千台。结果,我老总一下给杀了5毛美金,对一般的取暖器10几块美金来说,这个降价幅度可真够大的。难怪很多采购不愿跟业务员谈,业务远最多也只给个3毛美金,降多了,老板不杀了我们?  相似文献   

13.
<正> 商场如战场,不动点脑筋会得很惨。我开了一间小百货商店,主营服装。这个乡镇只有一条宽5米长不足200米的街道,却开了七家服装店。由于乡里经济不景气,外出打工人口不断增加,留在家几乎都是妇女、儿童、老人,致使我们几家服装店平日里生意清淡。要想不亏本,就得抓住端午节和过年这两次乡下购物热潮。但要如何把握住这一年中的两次生意机会呢?我采取了"赠品"的销售办法,来惠待顾客,以招揽生意。具体实施细则是:一、我拿出同行无法拿到与我一样的服装。我所销售的服装都是直接到厂家定做,服装的牌子一律用我自己的名字"兴发"命名。服装配袋也一  相似文献   

14.
海尔在美国     
在一次非正式的聚会中,几个企业的老总谈论着谁是中国最成功企业家,最后,大家一致公认是海尔的张瑞敏。这个结论也许会遭到其他一些公司老总的异议:海尔能做的,我们不也做到了吗?但是,只要看一看海尔在美国的拓展历程,你就会深刻体会到,海尔作为进军国外市场的旗舰企业的高超市场运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几年前笔者一朋友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现在著名的某广告公司的某老总要与我争做同一家广告,我要问问自己是否还有饭吃。答案被否定后,他逼迫自己面对这个"敌人",拓求一切生存发展的机遇。前几天偶尔在报上看到一篇文章,云亚洲将面临又一次金融危机,便油然想起了那位朋友的"假设敌"。假如在90年代初,我们就假设狼要未了,设想亚洲金融风暴突然降临时我们应对的措施,及时把出口商品与出口市场结构做适当调整,我们的外经贸领域也许不会导致前几年如此大的冲击与损失。当亚洲金融风暴来临时,假如我们把困难估计得大一点,把问题考虑得复杂一些,及时主劝地采取防范措施,积极应时,也会将损失减少到最小。但是  相似文献   

16.
我们办学的一个目的,是想为中国的企业改革发挥作用。对于国有企业的学员,我们提供很高的奖学金,吸引很多国有企业的老总来读书是我们的个措施,但是我们出去的学生却一个都没有进国企。说到底,学生投资要求有个回报:两年时间,投了那么多精力,你国有企业一个月给我两三千,而外资企业给~万多,我肯定会选择后者。所以我有一段时间很难受,觉得中国的学校培养的学生怎么都到外国公司去了?这痛苦持续了五年。痛苦不仅在于学生没有到国企去,还由于看到国企对人才的认识实在是太肤浅了。它们不像跨国公司,有一整套的东西来吸引你,甚至把人的潜能都挖掘出来了。这就是跨国企业跟国企之间的巨大差距,不仅是资本的差距,而且是人才观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目前,企业老总经济犯罪案件屡屡发生.究其原因,大多与企业的财务不审计、不公开有关。为了探讨企业审计新路,我们回访了曾经审计过的几家企业,请老总们闲话审计。不料,几家老总都众口一词地说:“审计是我们最好的“保健医生”。他们所得出的这一共识,是  相似文献   

18.
林雪冰 《商界》2007,(4):95-97
赵尚则将茶杯重重地放在桌子上:“我们的质量和人家不相上下.价格也比人家的便宜,为什么别人的能中标我们的就不能?”铁青的脸色让女秘书大气都不敢出。 直到天色已经暗下来了,秘书才看见赵总从他办公室里出来,边披着衣服边对着手机说“好好好.我这就到”。不知道又遇到哪路神仙了,秘书暗暗地为老总叹口气,做个老板不容易啊。  相似文献   

19.
<正> 李滨两个月就销出了几千台眼镜影院,这业绩是公司前所未有的。老总对李滨的业绩常常是连连夸赞,而他总是谦虚客观地评价自己:眼镜影院火爆,首先是因为它是一个没有竞争的、独一无二的视听新品,很容易被市场接受。即使不是我李滨负责销售,其它人也一样能够把它操作得很好。话虽实在,但他过人的营销招法却不可轻视。  相似文献   

20.
邢以群 《浙商》2005,(10):106-107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老总们总会发现企业的劲头不足了,究其原因是企业的“供气阀”——人才,出现了问题。企业的竞争有时就是人才的竞争,这句可能已经被说“滥”了,但确实反映出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企业人才的缺乏就好比人缺钙一样,得了软骨病当然就没劲头了。有的老总就会说,人才不足我们可以去引进。这固然是一条解决之道,但当我们引进人才时却发现,原本企业中最需要的人才却在这个时候跳槽了。怎样让企业获得需要的人才,这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