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呼声的日益高涨,被害人的诉讼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强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并对被害人与被告人的权利进行平衡,已经是各国刑事诉讼法的发展趋势。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赋予其广泛的诉讼权利,但在被害人权益保护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我国应充分赋予刑事被害人诉讼参与权和意见陈述权,建立完备的国家援助及国家补偿制度,从而恢复因犯罪而遭受破坏的法秩序,缓和社会的报应情感,促进民众对刑事司法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社会的全球化发展和文明进步,保障人权的观念愈益受到关注与重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该对被害人的人权保护有所忽视。被害人作为现代刑事诉讼中最重要的当事人之一,我们应该在法律上承认其作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进一步保护被害人的人权,并逐步完善利益受损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3.
刑事犯罪被害人的特征是具体犯罪被害人和所有犯罪被害人个体特征和共同特征的结合,刑事诉讼案件中犯罪被害人在定罪量刑中的意义及被害人权利被侵害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了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及权利保障问题,并对我国在犯罪被害人法律保护对策上进行了些许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4.
司法实践中人们往往强调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权利的保护,本文旨在强调从诉讼权利平等的角度出发应重视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5.
刑事抗诉制度理论研究的不足,导致刑事抗诉运行机制存在一系列缺陷。刑事抗诉具有实现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被害人权利救济、诉讼经济效益三重价值功能,刑事抗诉的价值追求就是把三重价值功能有效地发挥出来。应以制约权力、保障人权为基点,以实现刑事抗诉价值为目标,完善我国的刑事抗诉制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恢复性司法内涵,然后从我国被害人的法定权利和权利的现状的分析中认识到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缺陷,从而说明恢复性司法在促进被害人权利保护方面确实有现实的效用。但也要考虑到恢复性司法的可行性.不能盲目适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人权运动的发展,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对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问题也非常重视,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以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方面的立法为视角,提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刑事被害人做为刑事诉讼的当事人之一,具有当事人和实质证人的双重诉讼角色。虽然没有必须出庭的义务,但却有权全程参与刑事审判,证人必须是当事人以外的人,这就造就了我国刑事被害人地位的尴尬现象。只有被害人陈述制度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才能使被害人陈述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被害人刑事诉讼地位的衰弱有其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在刑事诉讼中,优先考虑被告人的权利保障,以被告人的权利保护为中心展开研究和制度构建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被告人处于弱者地位,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很容易受到侵犯的。因此在加强被害人权利保障时,也绝不能忽视或者弱化被告人权利的保障;而应该首先强调国家的责任,强调公检法等机关对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权利的保障,从而确保被害人相对独立的刑事诉讼权利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确立标准应包括实体标准和程序标准.实体标准是看与本诉的处理结果有无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程序标准是看法院对其与一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有无管辖权.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参诉方式应予改革,废弃“通知参加”方式,增加“当事人追告”方式和“诉讼告知”制度.鉴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不利的诉讼地位,建议确立第三人主体资格的异议制度,并取消对其诉讼权利的过多限制,以充分发挥第三人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虽然现实中已经有了对犯罪被害人给予国家补偿的个别做法,但被害人补偿并未制度化和法律化.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符合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发展趋势,对推进我国的人权保障和司法制度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被害人的补偿,无疑对被害人的正常生活、对社会秩序的稳定、防止被害人因为被害而走上犯罪道路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在被告人的主体地位被强调和关注的同时,被害人的主体地位却长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沦为刑事诉讼中的"被遗忘的人"。在分析了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理论基础,刑事和解对被害人权益保护的价值所在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建构以被害人为考量的刑事和解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刑事被害人“被遗忘“、“被边缘化”带来了一系列法律和社会问题。影响被害人权利救济的因素既有制度的缺陷。又有客观的障碍。着眼现实,应着力从制度构造方面加强被害人权利的救济,包括:扩大对刑事被害人民事赔偿范围;在刑事司法中应协调公权与私权的行使;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建立被害人社会援助机构。  相似文献   

14.
人权保障乃现代刑事诉讼之灵魂。我国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虽加大了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的力度,但依然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应赋予刑事被害人较完善的知情权、上诉权等权利,建立司法审查、国家补偿等制度,进一步保障刑事被害人权利。  相似文献   

15.
赋予公司对败诉股东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可以有效防止股东滥诉,符合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设立的初衷和我国民商法上权利保护的一般规则。我国不宜采取客观结果归责或主观"恶意"标准,而应以"提起诉讼的依据显属虚构"作为公司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条件。败诉股东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应限于公司因诉讼所产生的直接损失。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被害人保护为主旨 ,探讨被害人对刑法产生的影响及刑法对被害人的保护 ,认为刑法的建立不仅仅是保护被告人的权益 ,同时也是保护被害人的权益的 ,提出了对被害人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被害人的地位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不断更迭,被害人学的发展演变反映国际刑事政策对被害人保护研究的关注和重视,犯罪被害人的保护机制包括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犯罪被害人援助制度,刑事司法程序上被害人权益的保护以及犯罪人与被害人和解制度,加强对犯罪被害人保护机制的研究,可为我国未来的刑事政策和立法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被害人保护为主旨,探讨被害人对刑法产生的影响及刑法对被害人的保护,认为刑法的建立不仅仅是保护被告人的权益,同时也是保护被害人的权益的,提出了对被害人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犯罪被害人的过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害人是指其合法权益或权利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自然人、单位和国家。被害人过错是指被害人在犯罪事件中的一些不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被害人过错可分为预防被害方面的过错和犯罪起因方面的过错。研究被害人在预防被害方面的过错,对于有效预防被害,减少被害,并最终减少犯罪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被害人在犯罪起因方面的过错,对于准确定罪量刑和完善刑法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二元化刑罚观念的影响,刑事被害人的相关民事权益因"隐退"在公诉权身后而得不到有效保护。当被害人经过诉讼程序而无法得到赔偿时,生活困难的被害人只能向国家寻求救助。为实现被害人救助制度的规范化和法治化,各地区为建立被害人救助制度进行了积极探索,但由于缺少统一的立法规范,各地现行救助制度差异很大,影响了救助制度的实施效果。文章主张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和域外制度优点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统一被害人救助制度,以实现"救助制度法治化、救助案件司法化"的司法救助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