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北京-天津与首尔-仁川产业结构与效率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比较的方法,选择三次产业结构、产业分工程度和工业综合效益指数、地区生产总值等一系列经济指标,对首尔-仁川和北京-天津两大区域产业集聚规模和质量进行比较研究,指出,要提升京津城市的经济合力,必须从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约化和地区分工合理化三个方面全面加强城市间产业分工和联系.  相似文献   

2.
专业市场是地方性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攀升中的第三驱动力.从专业市场及其生产分工体系的报酬递增演进机制看,知识积累、专业化分工及协调成本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分工网络长期的最优增长.应从企业、市场、产业及政府层面,推动以专业市场为核心的集群式生产分工网络的知识共享、交流和创新,充分利用全球价值链嵌入过程中的跨网络学习效应,...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趋势,全球城市选择高度专业化的生产者服务人微言轻其指挥、控制世界经济的产业基础.中国正在快速进行的城市化就特别注意城市化过程中的产业基础问题,因为其关系着城市化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城市产业的选择应根据国际产业分工的新规律来加以抉择,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区域,城市经济的发展应根据各地的优势备件,以产业链分工为基础构建新型产业分工体系,这会提高长三角区域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该区域城市经济快速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4.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浙江高技术产业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初期建设阶段进入以提高质量和调整结构为特征的发展阶段.全面融入高新技术产业的全球分工体系,是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前提和机遇,我们需要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确定、把握和不断提升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在国际、国内经济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地区产业规模是影响产业集聚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数据,以产业规模、专业化指数、企业平均规模等三个指标表示产业集聚,对产业集聚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产业规模对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影响较大,而专业化指数、企业平均规模对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的提出 地区产业结构是指地区内务产业构成利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问的生产关系和数量比例关系.地区产业结构不仅是社会生产行业分工的产物,而且也是地域分工的产物.由于地区自然条件,要素禀赋等的不同,形成了地区比较优势,产生了地域分工,从而使各种产业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各不相同.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劣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利水平的重要标志,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化演变决定着地区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合理、高效的地区产业结构是地区经济大发展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7.
《企业经济》2019,(2):140-147
产业升级的内涵和类型与国际分工的演进过程息息相关。本文首先将国际分工的演进分为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界定了产业升级的内涵。其次,依据国际分工演进三阶段将产业升级分为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竞争力升级和全球价值链升级三种类型,分别从产量成本比、产值成本比和价值增值三方面分析了三种产业升级的动力。再次,从升级动力和升级范围两个维度分析了三种产业升级形式的特点,并阐述了三种产业升级在时间上递进和空间上并存的内在关联。最后,从深入推进工业化、生产流程再造和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三方面提出了构建中国产业升级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下中国与日韩产业内分工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04~2009年中国与日本和韩国机电产品零部件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分析金融危机后中国与日韩产业内分工的发展态势与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下中国与日韩的产业内分工体系仍保持基本稳定,产品内分工仍是中国与日韩生产分工的重要形式,同时最终产品贸易比重在不断上升,中日韩之间正在形成中间产品生产与最终产品消费的新的复合型产业内分工发展机制。中国在东亚产业内分工格局中不仅作为生产基地而且作为消费基地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加。中日韩应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直接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实现区域内产业内分工体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9.
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制造企业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指出了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制造业从产业分工逐渐深化为产品分工、要素分工、工序分工以及增值环节之间的分工.与之相对应的,国际分工和成本优势导致了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外包.然后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在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外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质量水平低和缺乏关键技术,使得制造企业的竞争力难以提高.最后指出了中国制造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途径——实现OEM向ODM、OBM和BPO阶段转向.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电子竞技产业的产生因素 亚当·斯密经过研究发现,工业文明的秘密在于"分工",分工是财富的根本来源.分工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最大也是归初的区别点.亚当·斯密据此而作的《国富论》成为西方经济学的前提假设和工业经济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产业整合的城乡休闲产业协调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产业整合视角,指出要根据城乡的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社会条件、历史文化环境等状况,遵循优势互补和最大限度发挥城乡比较优势的原则,对城乡休闲产业进行整合,并提出深化城乡休闲产业横向分工,优化城乡休闲行业结构、强化纵向分工与合作,构建城乡休闲产业链、促进城乡休闲产业网络化、规模化发展,优化城乡休闲产业组织、构建城乡休闲产业集群,优化城乡休闲产业空间结构等城乡休闲产业协调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1、特色的发现与挖掘 特色产业选择的理论基础是古典与新古典的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根据古典分工理论,区域应当按照绝对成本优势和比较成本优势进行产业分工,新古典分工理论进一步指出,成本差异(优势)的形成是缘于要素禀赋的区域差异.因此,一个区域在生产密集使用本区域丰裕要素的商品时具有成本优势,从而可以以价格优势参与分工贸易.  相似文献   

13.
基于社会网络的内生型产业集群演化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产业集群的网络特征、产业集群与其所基于的社会网络的结构性嵌入关系这两个维度分析了内生型产业集群从无分工产业集群、基于产业链的分工集群到创新集群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王成 《企业导报》2011,(1):11-12
跨国公司不仅改变了国际分工实现途径的单一化,而且还从知识分工、产业价值链和市场等维度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扩展。发达国家正是利用了跨国公司与国际分工之间的这种内在关系,从而奠定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当今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我国就要大力发展跨国公司,积极利用国际分工体系来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优势,以达到促使我国产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回顾了以斯密和马歇尔等为代表的古典和新古典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分工理论,从劳动分工角度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进做了初步的解释。文章认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进是专业化分工产生的报酬递增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个劳动分工深化、交易效率提高的过程。根据已有理论结论和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现实,文章对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东盟机遇] 始建于2002年的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其建立初衷之一就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一具有先见之明的策略让中国和东盟各国在当下的世界金融危机面前多了一份应对力. 首先,随着自贸区内贸易与投资壁垒的消除,将降低自贸区内企业的生产成本,扩大市场规模,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运行效率.随着零关税时代的临近,它将推动各国产业结构调整,促成自贸区内新的产业分工格局的出现.我国企业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在新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中寻求经济利益.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中资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区位互补优势和更大程度的市场准入,根据价值链的安排进行专业化生产,促进形成区域生产网络和优化产业分工,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刘欣 《企业导报》2010,(4):156-157
<正>一、区位商方法及特点区位商是区分地域分工格局的基本指标,用于说明在地域分工中,某种产业或产品生产区域化的水平,通过产业或产品生产区域化的比较,也就显现出地域分工的基本格局。是现代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优势的指标。区位商  相似文献   

18.
深圳加工贸易结构优化的思考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工贸易是现代制造业国际分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产业协作生产方式。发展中国家利用加工贸易方式对吸引国际资本输入,促进新兴国家和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跳跃式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一、加工贸易代表着当今制造业全球分工的新趋势,是产业协作的新形式。加工贸易是现代国际产业协作的一种新型国际分工方式,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有在这种国际产业协作分工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才能顺应发展趋势,促进本国经济的增长。1加工贸易是制造业全球化分工协作的直接产物。加工贸易是跨越国界进行…  相似文献   

19.
产业安全问题是当代世界各国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必然问题。本文在全球生产网络体系国际分工模式背景之下,探讨这种新的分工模式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产业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下国家产业安全研究的一般范式。  相似文献   

20.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在新发展阶段对当下世界变局所做出的顶层设计,需要站在战略高度解读其空间价值.传统的城乡分工、区域分工乃至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都是在平面视角审视发展空间的分析路径,而今以高科技航天产业为主导的、具有独特防卫价值的太空空间已经成为新发展格局中的崭新立体空间载体.从太空空间俯视地球海陆空一体化这一可视空间,发现宇观视阈下的太空空间与宏观视阈下的陆海空地球空间存在内在的联系,而连接这两者的正是包含了网络经济和信息产业的网络空间.至此,太空空间、地球空间和网络空间成为新发展格局中三大空间的延展向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