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土地制度变革的实践和产权经济学的理论研究都表明,过去那种基于强调土地所有权归谁,强调生产资料的归属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的立场上探讨土地制度变革的主张,已经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以土地使用权入股为主要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创新,无疑为我们进行土地制度的变革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近代上海土地管理制度思想的西方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彩彦 《财经研究》2007,33(4):120-131
近代上海开埠,租界设立,华界与租界的两种土地管理制度在整个近代长期并存。租界的土地管理制度促进了华界土地管理制度的变革。近代上海土地管理制度在变革、发展中体现出很深的西方土地管理思想的烙印。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问题一直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而农村土地问题的核心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与西方制度经济学的土地产权理论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土地产权制度的弊病日益暴露。要明确界定土地产权主体;要健全土地产权权能;要大力培育土地使用权流传市场,才能带动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从而带动整个土地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土地问题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农村问题的重点和核心所在。建国以来,土地制度变革对我国经济、政治体制影响深远;特别是1978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更是开启了我国改革先河。展望农村未来土地制度的发展,走农村专业合作化之路应是中国农村未来土地制度变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技术进步视角下的土地流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流转是发展适度规模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从土地流转的外部环境切入,通过分析农业生产外部环境变化对土地流转的发生机理,提出外部环境推动下要素技术变革引起土地流转的理论框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山西省新绛县蔬菜产业技术变革引起的土地流转为例,以案例研究方法详细考察了技术环境变化对土地流转的作用,提出在现阶段推动土地流转需要关注生产技术作用的环境、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6.
2003年.匈牙利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6%。匈牙利的政治变革给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方法以及企业形式都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形成了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格局.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的土地管理方法也纳入到了匈牙利的农业政策改革中。  相似文献   

7.
土地制度作为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其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伴随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土地制度必然不断地发生变革与完善。中国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的弊端已经初见端倪,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拟从昌吉州农地制度改革入手,分析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提出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办法,改善土地管理制度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土地制度变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制度的变革对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演变起关键作用。本文运用制度分析的方法,得出中国封建社会治乱交替的根源在于其特殊的社会结构和土地制度,无法形成土地私有产权制度是近代中国停滞的主要原因,而英国土地私有产权制度的形成和演化瓦解了封建制度,成功地建立起现代市场经济。土地制度变迁及其不同道路的影响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土地制度变革与创新是我国市场化改革中不可回避和应该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土地供应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土地供应的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当前,中国的土地供应制度依然处于变革的过程之中,所面临的问题尽管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从根本上来说主要仍是如何进一步优化土地供应的总量与结构,以及加快完善市场秩序和监督机制等。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背景下,促进城镇化的土地供应变革,可以从功能定位、制度体系和均衡增长三个方面予以分析和把握,功能定位解决“应然”问题,制度体系解决“未然”问题,而均衡增长则是从最终结果和发展效果方面来对土地供应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和现代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方式变迁的总结和评价,揭示了土地所有权的变迁与经营方式变革的关系,指出正确认识二者关系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对我国土地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农地使用权流转与二元结构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统筹城乡发展、变革二元结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农地使用权的有效流转是实现这一变革的关键和切入点.本文从分析阻碍我国农民工流动的障碍和根源入手,阐述了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和问题,对我国农地流转对二元结构变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展示了未来土地使用权变化格局,提出了我国土地流转的五种模式,并对实现农地有效流转的四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袁国龙 《技术经济》2021,40(4):77-86
国内部分学者基于土地财政的含义,认为土地财政出现的制度根源之一固然是我国的土地制度.基于此,欲破解我国目前土地财政困境,必先从变革土地制度开始.而土地制度变革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土地制度冲击方面,土地制度的冲击通过弱化土地财政影响,进而引起地方经济的波动.试图构建代表性家庭、代表性企业及政府3个部门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将土地制度冲击纳入其中.在此基础上讨论不同土地流转冲击下的经济产出、代表性家庭的消费、政府投资及政府债务等变量的变化,以揭示土地流转对于土地财政治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农业土地制度第二次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行之有效的"土地承包制"为什么今天不灵了?产生"三农"问题的制度根源是什么?这一切都根源于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在农业生产领域实现产权制度变革,组建股份制的"土地合作社",是农业土地制度的第二次创新。  相似文献   

14.
王建军  王凯伦 《经济纵横》1993,(12):53-55,62
<正> 土地制度是农村最基本的经济制度之一。土地制度的变革,是历次农村重大经济社会变革的基础与核心。取得举世瞩目成果的农村改革,正是通过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从而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土地的产出率有了很大提高。但随着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土地管理和使用中的一些矛盾也逐渐显现。突出的问题有:(1) 土地所有权在实践中的模糊化,导致对土地的管理不力。耕地被随意占用,土地肥力受损,水利设施老化现象十分普遍;(2) 农户通过家庭承包获得的土地经营使用权尚不稳定,承包的时效性还缺乏制度保证,因此农民对耕地缺乏长期投资的热情;(3) 部分地方土地的经营规模细碎狭小,妨碍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和土地产出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美国西部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国有公地销售政策推行时期,改革时期和补充完善时期三个阶段,体现出了渐进和激进变革相结合,土地政策和边疆的扩张相结合,土地政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以及政府土地售让和私人土地投机相结合的特点,充分证明了西部土地政策的适时调整和动态演进是西部经济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铁农具和牛耕导致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革说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革的原因,学界有一种影响甚为深远的观点,即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导致了井田制瓦解。本文认为,在井田制开始瓦解之时,铁农具和牛耕还没有出现,在井田制变革过程中,铁农具和牛耕数量极少,不能形成社会性的生产力,当战国中期以后铁农具开始大量运用于农业生产时,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革已基本结束。从新石器时期的裴李岗文化到战国早期,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是石木农具,并无本质的变化。而且,在功能上,石木农具和铁农具一样,同样具有个体劳动能力。因此,不管从时间还是功能上,铁农具和牛耕都不可能是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小农经济属于小生产方式的范畴,几千年来中国一直实行以土地农民分散占有方式为基础的小农经营方式;从现代社会的视角看,它是一种分散、落后的生产方式。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在农业经营方式变革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也有许多曲折和教训。今天,我们应当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指导下,对中国几千年来小农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与历史演变进行科学的研究,揭示其发展规律与必然趋势,积极探索我国农业经营方式变革之路,进而在土地所有制与土地占有方式变革的基础上,实现从小农经营方式向社会主义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土地制度的变革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注目,而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则重在建立新型的土地产权制度。土地产权概念及功能  相似文献   

19.
经营权从所有权分离出来,实现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是中国特色农村市场经济制度变革中的一次质的飞跃;探索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从物权化向资本化的转移,是中国特色农村市场经济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第二次质的飞跃。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资本化是其物权化的结果,是解决土地流转难题,推进农业经营机制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的基础,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必然趋势,是农民拥有国民收入分配权的重大制度变革,可以促进生产要素城乡自由流动优化配置,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20.
土地功能是影响土地制度安排的重要因素.一个合理的土地制度安排应有利于土地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共同增进,或至少应在二者之间争取恰如其分的平衡.本文在论述土地功能与土地制度安排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分别对我国历史以来三种土地制度及所对应的功能变化,进行了利弊分析.在此基础上就现行农地制度变革的目标和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