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提出用纸币替代金银货币,但必须谨防滥发纸币,纸币发行的量要与商品流通量相适应,货币购买力要与商品可供量协调一致;为了防止纸币的滥发而贬值,必须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国家发行纸币必须以国家赋税收入作为保证,或以金银、货物和不动产作保证,实行货物发行保证制,从而有效防止纸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发生。孙中山先生提出的纸币发行需要以商品货物作为保证,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现代货币理论中的货币锚问题。中国目前确实存在货币无锚滥发的现实,这既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更不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货币一体化的效应分析及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一体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现象,其核心内容是确立一个货币区,货币区内所有成员国流通统一发行的货币.蒙代尔的<最适宜货币区理论>正式开了现代货币一体化制度研究的先河.应对货币一体化与货币主权之间的矛盾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分析其产生的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立统一货币区应具备的理想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现实标准.  相似文献   

3.
两宋的纸币经历了萌芽、发展、衰退、直至崩溃的完整生命周期。本文从演化视角对这一过程做出解释:在纸币购买力稳定时,由于其使用的便利性,全部使用纸币交易带来的效用大于其他任何使用纸币的比例,经过长期的演化,会形成社会成员全部使用纸币来交易的演化稳定均衡;如果纸币不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那么由使用金属货币交易向使用纸币交易的演化无法完成,即使形成了社会成员全部使用纸币的均衡,一旦其长期贬值,仍会回到原先使用金属货币的均衡;在当期收益足够大时,政府才有动力偏离原有策略,超发货币;为满足商品流通中对于货币的需求,可以通过提高货币价值即使用贵金属来解决。在从低值货币向贵金属货币演进过程不畅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发行纸币来解决这一问题。由此产生的纸币违反了货币本位应有的演进过程,有着内在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数学阅读? 什么是"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此所作的定义中有这样的话:"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纵观历史上形态各异的货币体系,每一套钱币的产生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以及科技有密切关系.伪满洲国货币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占东北14年间,炮制傀儡政府建立殖民地金融体制,由伪满洲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它是东北区域特色货币,是中国货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自产生货币以来最耻辱的一个币种.伪满洲国货币的发行、流通、经济演变,以及币种、版别、纹饰、文字、记号、图案、颜色等,记录了伪满洲国货币从出笼到消亡的过程,佐证了日本的侵华历史,昭示后人勿忘国耻.  相似文献   

6.
美元防伪谈     
杨晓时 《新智慧》2005,(1):26-26
现在流通的美元是1945年以后发行的联邦储备券。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货币符号为VSD,辅币进住为100美分等于1美元。元以上主币全为纸币,元以下辅币全为金属币.1元面额的纸、硬币都有。现行纸币面额有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券7种.其中2元券发行量较少。  相似文献   

7.
<论语>基本的货币现点是重义礼而轻货利;尚节俭而耻奢侈;讲实惠而避空浮.<孟子>根据世界事物各不相同的特点,从价格切入,创造性地提出了"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观点,强调世界万事万物具有绝对的不整齐性,因而表现在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上也就具有绝对的差异性,委婉地批评了<论语>在货币分配上的绝对平"均"论,坚决否定了农家学派许行等在货币交换中的万物价格平等论.该书从"物之不齐"的价格理论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分工论并描绘了"制民以恒产"的理想"耕织图",强调货币流通在各个领域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2004年石嘴山市货币发行工作回顾 (一)加大对发行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提高发行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切实发挥现金管理职能作用,中支按照"五型"干部的要求,加大对发行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全年组织发行人员系统地学习了<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库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并通过考试,全面检验学习效果,对考试合格人员颁发上岗资格证书.同时,还对人民银行发行部门及金融机构出纳人员进行<反假货币上岗资格证书>考试,通过学习培训,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及金融机构出纳人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为做好货币发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纸币空前盛行的时期,也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纯纸币流通的朝代。"中统元宝交钞"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由官方正式印刷发行的纸币实物(宋代纸币至今无实物)。刻版印  相似文献   

10.
货币发行和流通中货币是两个不同质的却有密切联系、相关的事物.作为中国人民银行负债的只能是流通中货币而非货币发行.作为商业银行负债--资金来源之一的结算中资金实际是结算中存款,因此将其称之为"结算中存款"要比称其为"结算中资金"更接近事实.  相似文献   

11.
虚拟货币,是网络经济发展的产物。统一发行虚拟货币,是虚拟货币发展的趋势。选择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或者某一非金融机构统一发行虚拟货币,都有一定的弊端,因此可以设立虚拟货币银行垄断发行虚拟货币。立法要明确货币银行的法律地位、设立条件以及发行虚拟货币的行为规范和责任,从而起到规范虚拟货币发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超额货币供给与低通胀共存的状态被国际经济学界称之为"中国货币之谜"。部分学者认为,这是由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迅速货币化产生的巨大货币需求吸纳了超额货币供给,使之没有完全表现在产出增加和物价水平提高上。事实上,中国对货币的需求一直都在,只是近些年已经从实体经济转向了虚拟经济,成为金融资产被窖藏了起来,从而使货币独立于实体经济部门。研究发现,我国股票市场近几年在扩容过程中吸纳了大量的货币供给量,成为我国货币之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行钱"辨     
<史记·秦始皇本纪>:"惠文王生十九年而立,立二年初行钱."<史记·六国年表>:"(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子胡亥立,为二世皇帝……复行钱."对于这一段历史,学界历来作为秦铸币史上的重要内容,对于前一项材料,学界很多人认为,这表明秦自惠文王开始铸造货币,或至少是固定货币,如林剑鸣的<秦史稿>(29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中讲:"秦国固定形态的货币出现于公元前三三六年(秦惠文王二年)………从此,秦国才有统一的货币--钱."其实对于这么一种认识;无论是从出土实物角度,还是情理推断,都无法自圆其说,所以,有学者又认为:"所谓‘初行钱',并不是说秦国在此之前没有货币,而是到了秦惠文王时又开始铸行另一种货币."(林甘泉主编:<中国经济通史>(秦汉卷)595页,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但这种讲法也无法得以证实.对于后一段史实,学者几乎都认为,记载上有缺环,中间可能有废止钱币之举,所以后来到了秦二世才"复兴钱",但具体情况如何?学者们则纷纷表示不解与疑问.  相似文献   

14.
<货币战争>一书的发行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书中的部分史实与观点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美联储和国际银行家的行为分析.道出了它们的本来面目与人们心中对它们的常识性认识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钱荒真相     
虽然中国货币市场和信贷市场都"不差钱",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信贷需求,资金难以配置到生产领域。进入新千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流动性过剩。在国际收支双顺差和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扩张的主渠道。为控制货币供给量,央行主要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来抵消基础货币扩张。此次银行间市场突现出现流动性短缺,谁是第一个振动翅膀的那只"蝴蝶"?舆论普遍认为,国际  相似文献   

16.
笔者近日翻读<中国纸币目录>(2003-2004年版许光主编),对127页的2000年版壹佰圆(塑胶纪念钞)"I"字头为第一次印刷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7.
<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08年第4期<扑朔迷离的"江北地方银行"毛泽东肖像纸币>一文所介绍的纸币因系新的"发现",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关注.经笔者认真研究,认为该纸币是臆造品,主要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货币的失蜡法铸造工艺,早在唐人郑虔<会粹>一书中已有记载:"欧阳询初进蜡样之日,文德皇后掐一甲迹,故开元通宝钱上有掐文."<唐会要><通篮考异>也说:"为铸钱进蜡样."郑虔<会粹>成书之时距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不足百年,当有可信之处.  相似文献   

19.
北宋发行了大量铜币,依然出现了钱荒,同时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本文阐述了钱荒产生的原因及其与交子产生的关系,并进一步剖析了宋朝先进的货币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一、通货膨胀的内涵与产生机理(一)通货膨胀的内涵及其推演能货膨胀,按严格的经济学的意义,是由于货币(纸币)发行大大超过了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而引起的货币(纸币)贬值现象,在商品流通中表现为一种物价持续上涨的价格现象,或按马克思所说:“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只能从纸币是金的代表这种关系中产生。这一规律简单说来就是:纸币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