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消费金融和互联网技术结合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创新模式。本文以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典型代表蚂蚁花呗为例,对蚂蚁花呗风险管控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适合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快速且便捷的特点日益为人们所熟知且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而“蚂蚁花呗”以“这月买,下月还”等便利性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大学生消费者的喜爱。本文以“蚂蚁花呗”为切入点,调查大学生消费信贷行为,分析以“蚂蚁花呗”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信贷工具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当代大学生消费信贷特征,提出大学生消费者应树立互联网金融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升金融素养。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快速发展,"蚂蚁花呗"等网络信贷产品凭借其门槛低、快捷方便等优势获得了年轻消费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高度认可。随着支付宝平台对"蚂蚁花呗"的大力宣传与改进,消费者使用"蚂蚁花呗"的状况也发生了改变。本文选择蚌埠市高校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法,分析蚌埠市高校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的现状,研究他们的超前消费行为。调查研究发现,蚌埠市在校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的人数比例虽占多数,但仅少部分同学出现非理性消费行为,且大部分同学以经习惯于超前消费。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作为其分支之一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业务也相继在各大电子商务平台推出。本文"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为例,对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发展概况及风险来源作出阐述,结合例证对其优劣势进行说明,并以现有的风险防控体系理论为研究基础,深入分析了互联网消费信贷的风险控制及应对措施,以期能够为互联网消费信贷业务在风险分析及防控方面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伴随着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整体规模持续扩张创造了更多的有利条件,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进入了爆发式增长阶段。在此背景下,将蚂蚁花呗进行SWOT分析,提出蚂蚁花呗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主要的四大业务模式就是:互联网支付清算、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网络货币、互联网信用业务。银行受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影响在近期内虽然比较有限,但是在长期的发展中影响还是较为深远的,而对金融整体的领域影响也相对有限。金融在互联网中没有改变其本身的性质,只是在自身的理念与方式上做了调整与创新。金融业务在互联网上的风险是两面性的,没有太大的系统性风险。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应加强其中的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互联网消费信贷业务也相继在各大电子商务平台推出。据调查,不少商家支持消费信贷的付款方式,这给商家的经营状况、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带来了改变。基于南京、杭州、沈阳和抚顺的线下个体户商家问卷调查数据,商家对花呗的了解程度、单笔交易额、主要客户、店铺规模、店铺位置、经营年限等因素会对商家是否开通花呗收款造成影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蚂蚁花呗"对线下个体户商家经营成果带来的影响最后基于所得结论,根据对商家的实证考察,从商家、支付宝、等多角度多方面改善,从而扩大蚂蚁花呗的使用范围,推进互联网消费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目前商业银行开展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入手,分析了商业银行在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时存在的优势如存款特许经营权、客户群体庞大、风险防控体系健全,资金实力雄厚等。但在产品创新、业务经营模式、专业机构人员、相关配套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由此提出了在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通过经营理念与方式的转变、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跨界联合、产品创新、提升客户的满意度、组建专业团队、完善激励机制,来实现业务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分布式账户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金融科技技术。作为其应用形式之一,比特币等私人数字货币快速发展,但也积累了潜在风险,引起各方广泛关注。国际组织、各国央行和监管机构均高度重视、密切跟踪研究金融科技的发展应用及其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目前总体认为,分布式账户、区块链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能否实现大规模推广并产生变革性影响,还有待观察。数字货币按照发行主体可分为私人和法定数字货币。对于比特币等私人数字货币,各国普遍认为其不是法定货币,并持续向投资者提示相关交易活动风险。对与私人数字货币相关的金融业务,各国要么严格限制或禁止,要么按照业务属性纳入现行监管框架,主要涉及以数字货币为基础资产的衍生品交易、为数字货币交易提供支付服务、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等。此外,各国普遍认定首次代币发行(ICO)为一种公开融资活动,多数国家将其界定为证券发行行为。对于法定数字货币,各国均予以密切关注、积极跟踪研究,但多数国家尚未提出实质性的具体发行计划。本文认为,针对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监管者应遵循"技术中立"原则,按照金融业务本质实施监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及时对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穿透定性",防止冒用"技术"名义违法违规开展金融业务;加强对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合作的监管,强化对信息科技风险、外包风险和其他操作风险的管控;同时,持续加强跟踪研究和监测分析,做好专业知识、人才队伍、政策措施等方面储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金融业务的深入结合,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对支付结算业务产生巨大影响,在优化支付服务、带来业务创新的同时,也在业务合理性边界、资金安全、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存在风险隐患。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支付结算业务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并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供监管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石光乾 《金融与经济》2023,(9):17-25+37
随着ICO、大数据征信、量子计算、数字货币等新兴金融场景广泛应用,其所蕴含的技术应用风险加速助推金融监管数智化转型。然而,当前金融数字化转型面临着如何突破数字金融瓶颈、如何匹配技术金融场景应用、如何实现向数据决策型监管转变、如何应对“三流”集中演变风险等诸多新难题和新挑战。为防控新技术应用、新业务模式、新产品服务衍生的数字金融业态供给风险,应考察数字金融的发展和监管现状,明晰数字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在机理,革新“数智化”监管理念和范式,并结合业务转型的本质和具体要求,系统构建前瞻性、专业性和穿透性的数智化监管规则及其治理体系,以提升金融数字化监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和支持金融科技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金融业务的深入结合,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对支付结算业务产生巨大影响,在优化支付服务和业务创新的同时,也在业务合理性边界、资金安全、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存在风险隐患。文章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支付结算业务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并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供监管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爆发性增长态势,传统金融业务加速互联网化,互联网平台纷纷开展金融业务,网络借贷和众筹融资等新金融业态迅速崛起,以及互联网金融信息日益丰富,这些互联网+金融在提升了现有业务效率的同时,也极大满足了小微企业、欠发达地区和中低收入阶层的投融资需求。可以说,互联技术与金融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我国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发展普惠金融,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使用传统手段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成本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蚂蚁花呗为例,在研究蚂蚁花呗现行机制的条件下,具体深入地探讨了市场的相关数据分析,并根据调研与实证分析从不同方面对使用蚂蚁花呗一类的借贷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另一方面,也在蚂蚁花呗现行背景下,对目前网络借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挖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措施,以求得其更深层的现实意义及更完善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是碳金融的市场主体,国际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开展广泛,但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开展碳金融业务存在认知不深刻,参与度不高,银行利益缺乏保证,面临政策风险,金融产品单一等问题。在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下,我国商业银行应该积极而广泛地参与碳金融业务,开展碳金融创新,防范低碳业务风险,完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是碳金融的市场主体,国际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开展广泛,但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开展碳金融业务存在认知不深刻,参与度不高,银行利益缺乏保证,面临政策风险,金融产品单一等问题。在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下,我国商业银行应该积极而广泛地参与碳金融业务,开展碳金融创新,防范低碳业务风险,完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年来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金融机构业务创新与交叉融合不断深化,金融机构类型不断增多,金融业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电子化、网络化、科技化趋势,产品嵌套衍生,业务纷繁复杂,监管机构一时难以跟上节奏,仍然运用传统的监管方式和手段进行监管,对商业银行的许多新产品、新业务无法进行穿透式监管,基层央行的“两综合、两管理”在执行中也遭遇诸多问题,监管有效性面临质疑。  相似文献   

18.
陈欢  王丰阁  陈显伟 《时代金融》2023,(5):17-19+22
<正>基于前瞻性、系统性的理念,分析数字普惠金融生态的演进阶段,研究发现破解“商业可持续”两难困境构成其演进的动力。接着从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主体的技术风险、服务对象的信用风险、业务开展模式的平台风险和服务创新的合规风险等四个维度研判其风险,从提升服务主体的现代治理能力、服务对象的金融素养、强化数字普惠金融运用平台的常态化监管及优化以科技向善为理念的金融创新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通过搭建“数字普惠金融安全港”以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琼 《中国外资》2024,(2):75-77
<正>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金融因其便捷性、高效性和创新性吸引了大量客户,为商业银行带来增长动力。但同时,互联网金融业务涉及支付、投融资、保险等领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贯彻“审慎监管、适度发展”的方针,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资金监管,提高风险识别和处置能力,确保业务稳健发展,维护金融稳定和客户权益。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B2C电商模式发展迅速,电商平台拥有了众多的用户。借着用户群,支付宝开始向金融领域拓展。蚂蚁花呗业务的推出,促进了用户的消费,带来了巨大的现金流。同时,因为电商自身存在"刷单"、虚假交易等一系列问题,也增加了资金风险的不确定性。本文认为信用贷款融资难、用户诚信的缺失和一定差额利润为其主要动因,并分析了风险主要问题所在财务、诈骗法律和创新型风险,提出了诚信教育、平台监督、加大违法成本、结合云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