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国科技大会已于1月9日召开。此次科技大会的主题是推进自主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在大会讲话中.胡锦涛指出,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用15年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进入2007年,建设现代农业无疑成了当下农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话题。今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人们在回味中央N个一号文件的巨大作用、期望今年一号文件再现神威的同时。也自然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何谓现代农业,如何建设现代农业,尤其是如何让亿万农民在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分享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成果,跟上共同富裕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从“出口第一”到“科技立国”──韩国经济战略调整及启示苗宏韩国在亚洲“四小龙”中,是一个起点低、起步晚的国家。从本世纪60年代起经过一代人的努力,韩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由原来的23亿美元增至2808亿美元(1991),步入了全球富裕国家的行列,一举成为世...  相似文献   

4.
浅析如何走好品牌创新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刚 《辽宁经济》2002,(3):41-41
自商品经济以来,市场竞争已跨越了产品竞争阶段,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的培育和发展就成了企业工作的重心。品牌的创新就成了品牌成功的关键。纵观国内外企业实施品牌创新的过程中,无一不对技术创新、品牌扩展、销售创新等构成品牌创新的几大因素予以高度重视。一、技术创新是品牌创新的基础技术创新是每个企业都追求的,是支撑品牌的支柱。首先,品牌创新要以产品的高质量,高效用为前提,质量的不断提高需要技术创新。为保持品牌优势企业就必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围绕产品质量和效用下功夫,以科技为先导,不断使产品得到创新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5.
6.
林凌 《开放导报》2004,(5):11-13
有人评论说,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构想远未实现,谈“亚盟”为时过早。我认为,东亚经济一体化是“亚盟”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亚经济一体化外,还有东北亚、南亚、中亚等次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正是这些次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构成了整个亚洲经济的一体化。把“亚盟”的实现作为一个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总目标提出来,很有必要。“亚洲联盟”决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趋势,一个方向,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双十一期间,实现从7万单到250万单的跨越,需要多长时间?宁波的一家物流企业给出了答案——3年。从2015年涉足跨境电商物流领域至今,嘉里大通物流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完成了指数级发展。总部位于香港的嘉里大通物流是一家跨国企业,其宁波分公司成立至今已有21年历史。从服务于传统贸易企业,到试水跨境电商业务,再到引进海外品牌落地——嘉里大通,这一艘亚洲巨轮正在跨境电商蓝海中破浪前行。  相似文献   

8.
曾峥 《中国西部》2013,(7):144-149
成发公司在科技创新带来的转型升级上,已从单纯的下游制造工厂,完成了向设计制造的成功转型。为此,成发公司的企业思维从追求短期利益的"战术",向谋划长远竞争"战略"调整,逆势而上,取得了外贸转包业务蓬勃发展,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获得了巨大进步,"十二五"末期将实现5亿美元的销售收入。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邓小平科技生产力思想的基本观点的基础,深入分析了现代科技及其进步的生产力效应.最后,提出了创造有利于科技进步的环境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 16世纪发生的科学革命及其后产生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同时在社会结构、制度形态、文化理念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令人惋惜的是,中国正是在这场大变革中,由一个强大的东方帝国迅速衰落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落后国家。一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有志之士为中国实现现代化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与奋斗。  相似文献   

11.
2012年2月,《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出台。意见中明确提出: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等精神。中国现代农业创新产业联盟,本着农业产业创新,以"资源整合、优势发展"为原则,推动农业生产与经济市场的相互转换,创造企业与政府互动、企业与资本互动、产品与市场互动、国内  相似文献   

12.
13.
14.
陈畴镛 《浙江经济》2015,(22):26-27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彰显了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的战略思维,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而排在首位的是"创新发展",全会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阐明了创新发展的丰富内涵,指明了推进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文章解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创新理念。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主要内容: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其次,分析了创新是"第一动力"的主要原因:创新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创新是破解发展难题的现实抉择;创新发展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再次,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的基本遵循: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发挥政府导向职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发展新体制。  相似文献   

16.
199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的一年,作为科技部门,更应学好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学以致用,联系实际,运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实践,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一、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和理解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与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联系和内在规律。早在1978年小平同志就精辟地提出‘料学技术是生产力。”根据这一论断,党中央、国务院制订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为我国科学事业迎来了建国以来最为…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江泽民紧密结合我国深入发展的改革开往的实际和时代特征,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在本质,指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延伸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贯穿了过去30年宁波改革开放的,始终,并在相当程度上主导了宁波现代化建设进程。与之相随的,是在不同发展阶段不断演变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省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范畴以来,学术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最基础的范畴。生产力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生产上的应用,生产力的内涵始终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在实践上也必然获得不同的表达式并呈现出新的形态,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进程中历史地、逻辑地获得的一种新形态。因此,只有在历史的长过程中才能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生产力也是一个蕴含系统思想和方法论的范畴,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系统演进的结果,只有从系统结构、系统演化逻辑和演化的动力机制中,发现生产力演化的决定力量,才能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准确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0.
正梁平县在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部署中被划定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后,及时优化调整了全县"137"发展战略(即围绕"富民强县、全面小康"这一总体目标,紧扣努力建成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产城融合先行区、统筹城乡示范县"三大发展定位,聚力推进"城市建新区、工业拓园区、旅游造景区、统筹城乡建示范区、效益农业抓龙头企业、商贸流通建专业市场、对外开放抓招商引资"等七项重点工作),以此构建"七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